文/朱紅偉 張凱歌何建平

從諸暨經濟發展的歷史沿脈看,通過轉型升級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是貫穿諸暨經濟發展各個階段的主題。諸暨作為改革先行區和經濟發展前沿地帶,更能把握后危機時期的發展先機,率先轉型。
目前,諸暨人均收入、財政收入及企業利潤均位居全省前列,人均GDP按現行匯率計算已近7000美元,年固定資產投資突破200億元,顯現出創新力度加大、結構調整加快等工業化中后期的各項特征。諸暨形成了機械裝備制造業、襪業、珍珠、銅加工、新型材料、環保裝備及新能源、紡織服裝等并駕齊驅、良性互動的多元化產業發展格局,作為體制創新的先行區,諸暨經過30多年的不斷創新,經濟外向度、市場輻射面和國際競爭力也大幅提高。
后危機時期,諸暨的轉型升級更需大膽突破傳統的思維定勢、體制障礙和路徑依賴,突出“新”、“綠”、“精”、“輕”四大定位。以創新技術手段、創新品牌經營理念、創新招商引資模式、創新考核評估機制為目標,引進和培育符合產業發展導向、市場需求潛力大、輻射帶動能力強的新興產業。推進低碳經濟、循環經濟、生態經濟等綠色可持續發展模式,培植和完善循環經濟試點項目和低碳經濟示范產業園(點)等,通過產業的適度轉移和調整來促進產業的優勝劣汰和本土經濟的優化重組。逐步擺脫傳統低端、低效、低附加值、粗放、陳舊的經營管理模式和制造模式的束縛,圍繞“精品”和“精細”,優化管理流程,完善多元化的目標管理體系,提高企業經營管理績效和勞動生產率。限制“從重”的低端制造環節,推行“從輕”的研發、設計、市場營銷及品牌開發等高端環節。諸暨塊狀產業集群有39家企業參與122只產品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制修訂,省級以上高新技術研發中心累計已達38家,以掌控核心經營權和研發權為特征的總部經濟形態已初步形成,“從輕”發展的基礎和能量已充分積蓄。完全有能力整合現有的科技、人才優勢和產業集聚優勢,實現由“制造”向“創造”的轉變,提升諸暨塊狀產業集群在區域價值鏈分工的前端地位。
——培育新興戰略產業,走產品特色化升級之路。依據國家區域化扶持政策和產業扶持方向,立足諸暨產業集群化特征明顯、市場輻射面廣,尤其是機械裝備制造業發達等區域化特性,重點關注與本土產業關聯度較大的高速交通、移動通訊、能源、軍事、消防、新型建筑等核心領域,加快汽車及制冷配件、環保裝備及新能源、紡織服裝、數控機床、軸承軸瓦、五金機械等行業向新興產業轉型的步伐,實現從傳統五金機械向新型裝載機械和精密機械、從普通中低檔民用零配件向高速列車及軍事裝備核心部件、從傳統紡織服裝向新型面料款式的轉變。
——激活高端消費市場,走需求結構升級之路。從三大需求結構分析,諸暨最終消費比例低,消費對經濟的拉動力相對不足。因此,要在加大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投入、提高城鄉居民的消費預期、促進農村和城市低收入家庭的發展型消費,穩定餐飲、零售、通訊等常規熱點消費的同時,引進國內外高端品牌連鎖機構,拓展成長型和享受型消費空間,培育開發高端娛樂餐飲、高端女性消費、高端文化消費、高端健身養生消費、高端商務旅游消費等消費形態,激活潛在消費需求,提高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
——延伸產業配套優勢,走區域價值鏈升級之路。諸暨作為傳統的制造大市,產業根基深,市場敏銳度高,可充分承接和利用外部的優質資源和市場,從兩方面做好借梯登高的文章:一是強化與國內外核心企業的配套與合作,嫁接最佳的銷售終端。擺脫零星分散的市場銷售模式,憑借較強的零部件生產供應能力,與成長性好、帶動性強、市場輻射面廣的國內外優質品牌企業達成產品的上下游配套合作關系。二是通過現有產業制造鏈的前延后伸,擴展新的市場需求和效益。諸暨的彈簧、軸承軸瓦、汽車及制冷部件、新能源以及建筑業等產業都具備產業鏈延伸的優勢。
此外,還要通過積極實施海外擴張戰略,走資本國際化轉型升級之路,如開展各種形式的海外并購、資源開發和異地化生產加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