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木
唐朝那幾場雪(外二章)
王一木
瞭 望 臺
每期一星
江西散文詩人王一木

王一木,1972年5月生。江西蓮花人。哲學碩士、法學博士。青年詩人,專欄作家。江西省作家協會會員、散文創作委員會委員。中學時代開始發表作品,1992年高中畢業前夕,《語文報》用整整兩個版面發表其一組散文《生命大隨筆》,在中學生中引起巨大反響。大學開始發表散文詩作品,在《人民文學》《人民日報》《詩刊》《散文》《散文詩世界》《散文詩》等200多家文學刊物發表散文及散文詩近千件。文章常被《讀者》《青年文摘》《青年博覽》《羊城晚報》等報刊轉載。多篇文章入選《中學生魅力閱讀》《小故事大道理全集》等10多種中學生讀物,多次成為中學生考試閱讀命題文章。多組散文詩入選年度最佳精選。遠離文學多年,潛心于學術,2009年底重拾語境,再續文學前緣。寫作以散文詩為主,兼寫散文、小說。曾任某報副刊主編、新聞部主任,某雜志執行主編,現為某期刊副總?,F居南昌。
散文詩觀:散文詩就是散文詩。非詩,非散文。散文詩即主流,散文詩即主體。
所謂主流: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及當今的散文詩。
所謂主體:當今文壇缺少的不是作品,是文體創造。唯中國散文詩作為一種獨立文體,抑或可成下一個世代的記憶標識。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題記
想起那個冬天,千鳥無語。
大地上唯一的語言,是雪,是天空精練了五百年的雨。
道路被雪覆蓋。你獨釣寒江。用你的溫暖,坐暖了一個冬天。你成了一種春天的源起。
寒冷落在你的蓑笠上,你茫然不知。你在寒冷下,靜靜地審視雪中的游魚,靜若處子。
萬徑皆白的路上,闃無人跡。貧窮很深,孤獨很靜。
萬籟俱寂。
唯有雪燃燒的聲音,在遠景之上,照亮了我的心靈。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題記
一片北風,卷起了一個季節,漫天飛舞。
靜遠的空闊。雪,一夜間,白了塞北。白了邊陲,白了八月。
草,折疊成一句嚴冬。白樺林,掛滿歲月的冰凌,靜靜站在雪的深處,等待一場千年的分手。
洛陽如夢,一晃成空。鄉愁碎成一朵朵梨花,在一張白紙上開放,千樹萬樹,令人心碎。不曾想到,思鄉的惆悵有這樣白,這樣純。
塞北的雪,內心冰冷。將軍的弓,體溫跌到了谷底。都護的鐵衣,呼吸著瑟瑟發抖的愁云。中軍的酒香,是唯一能溫暖馬蹄的心情。
帳內,胡琴響了,琵琶響了,羌笛也響了,生命是一場歌舞,別夢依稀。轅門外,凍僵的紅旗,心如止水,丟了獵獵的詞匯。
輪臺東門的揖別,雪落無聲。相逢是一句祝福,茫茫雪原,漫漫長路。
雪,早已停了,停在唐朝。留下的,是空谷幽響的馬蹄。
闊別只是寥寥數語,美麗也只在灑落的瞬間。但雪的靈魂,不曾隨武判官的離去而飄逝。
我看到了雪,還在天山上,亭亭玉立。等待另一場送別。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題記
雪的戰爭,從馬蹄開始。
入侵和抵御,是兩個戰場。潛逃與追逐,是兩種想象。
月很黑,雁在潰逃。單于是黑夜的靶心,一箭可以結束一段災難。一箭可以洞穿千年的懸念,灑落滿天的星光。
可是,單于在夜的深處,有恃無恐,若隱若現。夜色掩護的,總是陰謀;夜色彌漫的,都是靜悄悄的歷史。
可是,箭還在夜的另一邊,在運籌帷幄,在竊竊私語,在向情報移動。
大唐的將士們出發之際,一場唯美的大雪,突如其來。紛紛揚揚的雪,剎那間,落滿了所有的弓刀。
刀光劍影,是邊塞最平常的畫面,卻也是最神奇的詞語,它能生動整個邊塞,高漲大唐的士氣!大雪的光芒,透亮了夜的心事,也透亮了戰爭的影子,一個沒有懸念的故事。
大雪無痕。那種壯闊的奇景,誰說不是扣人心弦的天意?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題記
天色已晚。心與山的距離,叫蒼茫。
遠方的山腳下,有一棟簡陋的房子,被雪覆蓋著。它像一句務必寫完的唐詩,是你心中的歸宿。
雪,落在曲曲折折的小路,將你的孤獨不斷延伸。在大雪里跋涉,你高一腳,低一腳地,挪動疲憊的身影,足音一路被雪翻譯。
這是一場久違的大雪,明媚了你多少似箭的歸心?你的思念,也是這雪花,飛揚在這個季節,盡頭就是那白色的庭院?
柴門虛掩著許多陌生的歲月,傳出聲聲犬吠。
似曾相識。片刻的空白之后,是無窮的驚喜。窗外,風雪很緊。窗內,貧窮卻溫馨。
深夜。回家,是一種幸福。有雪,則是一種境界。
聽 水
有一片水在叫我,深情、熱切、清純的聲音,一浪一浪地遞過來,我的心動了一下。
隔一堵聲樂的樓垣,一襲云煙的綠柳,水是我的家園。一曲遠古的歌謠,澎湃不息地穿千年明月,過洪荒大澤,連綿不絕的音律,是我世世代代的淵源。
有一片水在叫我。岸邊柳葉是水聲的形狀,摘一片撳入古簫,定能吹出悠揚和傳說。諸如禹帝的吶喊,屈子的慟嘆。
人類從水中走上岸后,把水帶進了自己的家園。聽水,是聽一種精神,聽一種溫情。
水的波紋,常常絆倒多愁善感的我,我不知道叫我的是哪一片水聲。
有一片水在叫我。沒有風。有些故事在此時忽然感動。
母親在菜地用土地埋藏陽光時,像為我的未來埋下了一個伏筆。從此,我對土地一往情深,并像土地一樣沉默,長滿生靈。
沉默的土地,又怎能說是貧瘠? 聽到水聲,你的心就安靜了。
想起那片水域
離開岸已久??晌业教幎寄茏x到粽子和菖蒲,五月,教我怎能不想起那片水域。
那是一片詩人的水域。蛾冠、束帶、長鋏、云履的詩人,用楚辭打撈一個漸漸沉沒的朝代。殫精竭慮之后,詩從骨頭里流出,陷入絕望的顫抖。當一個世界用愛都無法挽救,水,又會有什么靈性呢?水,只好是絕望的純凈,純凈得絕望。純凈也許只是一種歸宿啊,詩人。
那是一片詩人的水域,一種文化,一種精神,一種原質。當詩人走向它時,詞語悄然隱去,生命悄然隱去,歸入永恒,猶如大潮退進大海、只剩下一些音符,一些節拍,一些光芒。
寧靜、安詳地來到今夜,來到詩的靈魂里,并且波動。就這么一個詩人,竟獨占了一個永生的日子,用自己的高潔擦亮了炎黃的歷史,瘦弱的詩人哦!
我想你,在今夜,用我的冷靜和滄桑,用我的感動和真誠,我是粽子里包裹的詩;蟄伏在一群群的懷念里,離開那片水域已久,想念那片水域已久。
不著于水
周敦頤的《愛蓮說》,重讀便有清冽的、悠遠的、不染一絲塵土的清凈之香。
我酷愛蓮花。蓮花的香氣,是無法抵達的高度。深入她,你便可以聞到一些超然的氣息,悟到身外之身。
我常常獨自一人走出家門,到鄉間池塘邊看蓮花,蓮花有粉紅和純白兩種?;ü?、花葉、花瓣都非常柔軟,蘊涵寧靜、清雅、尊貴、和諧的品質。她的美,使人謙卑。
蓮花生于水中,長在水中,伸出水上,而不著于水。如出世之人,生于人間,長于人間,出于人間,而不為世俗所困。每當念及于此,心里就震動起來,泫然欲泣。
觀照蓮花,我渴望從身體里呼出最深的芳香。
我的一念覺悟,一念慈悲,一念清凈,一念柔軟,一念恩澤,是不是也可坐成一株蓮花呢?
斷橋讀雪
斷橋,是一個傳說。西湖的水,都是細節。
橋,其實從未斷過,斷的是夢;愛,其實也未斷過,斷的是風。
白娘子靠近時,斷橋風姿綽約了。許仙靠近時,斷橋溫文爾雅了。白娘子和許仙相遇時,風來了,雨來了,斷橋在風雨中如癡如醉了。
白,是橋的前世今生。緣,是橋的偶然或宿命,幾多輪回,幾多繾綣。
修煉千年,難抵一場雨中的邂逅,瞬間即成地老天荒;以傘傳情,不抵一次驀然的回眸,頃刻間以身相許,天長地久。
斷橋是白堤上的一個斷點。斷開的水,一半屬于塵事,一半屬于藍天。
水漫金山,那是多么不解風情的戰爭啊,以水的形而上,淹沒如影隨形的美麗。法海和尚的無邊法力,善惡不分。
雷峰塔,終究鎮不住愛的堅貞、孝的精誠。倒了,碎了,橋影中,水草般搖曳的,是它的魂。
斷橋最深的困惑,是找不到結束懸念的句號,遺憾像蘇堤翠柳,生生不息。
斷橋上,如何再續前緣?這是一片荒廢了千年的愁云。戀也千年,夢也千年,時光如簡,寸草不生。
雪,是應橋之約而來的。水的張狂,以及那些叫淹沒的動詞,需要雪的冷卻。
雪。飄過蘇堤,飄過晚鐘,飄過斷橋,紛紛落入了江南的故事。
釋放所有的空靈之后,雪把白的概念,鋪開到了極致。經過一個個傳說的淘洗,能夠留下的記憶,叫殘雪。
讀斷橋雪,其實是在讀許仙的善良,讀白素貞的境界,讀水的靈魂。
讀斷橋雪,其實是在探析一個曠世的疑問:
綿綿冬雪里,是否還有一個美人,為你撐一把充滿柔情的油紙傘,去修補橋的殘局?
南屏聽鐘
佇立西湖邊,南屏鐘聲,一片片響起,彌漫了黃昏。
張擇端畫里飄出的鐘聲,一片就悠揚了南屏山。
淙淙山泉里飄出的鐘聲,一片便清澈了凈慈寺。
鐘聲極輕,像山嵐一樣薄如蟬翼,你的視線,你的思想,你的記憶,穿行無礙。鐘聲極厚,整個世界都被輕輕籠罩,一花一草,一樹一土,一笑一念,概莫能外。
這就是宋朝的鐘聲嗎?古色蒼茫。宋人的靈魂,生在最空靈的鐘聲里嗎?抑或,只有懂得愛又超然于愛,懂得世俗又超然于俗務的宋人,才能般配如此高妙遼闊的風情。
我沉醉于這充滿靈性的鐘聲,那是山的語言,那是水的禪意。
我知道,西湖的智慧姓宋。我還知道,南屏晚鐘的底色,是空。
聽南屏晚鐘,是在聽一種靜心的文字。虛壹靜氣,才能讀懂鐘聲的奧秘,讀懂歲月的箴言。聽一聲,你的心靈就會有一種安頓。再聽一聲,你的意念就會美麗如蓮,溫柔敦厚。
在凈慈寺聽鐘聲,鐘聲是一種傳說,是濟公的破衫,劫富濟貧,牽風引浪,蕭疏可愛。
在西湖邊上,在清澈的地方聽鐘聲,鐘聲是水。水無言,卻能頓悟生,頓悟死……
南屏晚鐘,是普度眾生的情懷,是靈魂想去的地方。
三潭看月
西湖何以三潭印月,這是一個詩意的謎。
為揭此謎,我在深夜,撐一葉小舟,靠近小瀛州,靠近那群月。
月是那么令人心碎的美,泊在潭中,傾城傾國。我把腳步放到最輕,唯恐踏碎了分貝,散落在湖中,污染了月的柔情。
島上曲橋堂軒,錯落有致;花木扶疏,空靈深遠;樓閣植木,倒影迷離。這是明月獨自享用的奢華,與我無關。
在島上,我找到了心儀已久的,那一汪汪潭水,碧波粼粼。還有蘇軾的三座瓶形石塔,玉立湖中,月朗風清。
月,在潭中,像魚一樣吐著聲音。誰會想到,月與湖的默契,如此深邃,小鳥依人?
潭中停泊的,其實還有云。那是月的思想,晶瑩剔透。掬一汪,就能受用終身。
“煙籠寒水月籠紗”。皓月當空,水天相映。塔中燭光熠熠。我不知道,這樣的仲秋之夜,游湖賞月者的槳聲,會不會搖出更多王朝遺存的倒影?
月影。塔影。云影。
這是三潭印出來的風景,缺一,其它都會走失,生命將蒼白無力。
黃宗羲。呂留良。李衛。
這是三潭印出來的歲月,是生命最簡潔最完整的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