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曉燕 李會玲
隨著急救技術的發展,人們的急救意識也隨之提高。但是,在工作中我們發現,院前死亡的人數生活并沒有隨之減少的趨勢。近一年來,通過對我科在出診中遇到的 115例院前死亡患者進行分析。目的是為了研究其死亡原因,死亡時間,死亡規律,以便對高危人進行健康教育,生活指導。以減少院前死亡發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命質量和壽命。
本文資料系我科 2008年 7月至 2009年 7月期間院前死亡 115例患者,數據真實可靠,資料齊全。
2.1 院前死亡病例的年齡構成與病因,見表 1。

表1 院前死亡病例的年齡構成
115例院前死亡病例中,其中車禍致死 7人,猝死 101人,新生兒窒息死亡 2人,棄嬰死亡 1人,心肌梗死死亡 2人,醉酒死亡 1人,肝癌死亡 1人。在 101例猝死患者中,95%的患者既往有高血壓病,糖尿病,冠心病病史。其中,50歲以上猝死 92人,占80%。由此看來,猝死多發生在 50歲以上有高血壓病,糖尿病,冠心病的患者當中。
2.2 院前死亡病例的性別和年齡構成 本組 115例院前死亡病例中,其中男性患者 79人;女性 36人。男女比例為 2.1:1。男性占 68%,女性占 32%,而死亡的高發年齡在 70~90歲。
2.3 院前死亡的時間與季節分布

表2 院前死亡的時間與季節分布
由此可見,發生死亡較多的季節在 1月份至 3月份和 7月份至 9月份;死亡發生較多的時間點在 23點至 7點。
3.1 院前死亡的101例猝死患者中,95%以上的患者既往有冠心病、高血壓病、糖尿病。由此看來,心腦血管病及糖尿病仍是當前危害我國人民健康的頭號殺手。因此,要對老年患者及高危人群在日常生活中進行健康宣教,并對不良生活習慣進行人工干預。告知他們要戒煙酒,清淡飲食,及時正確服用藥物,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生活要規律,定期體檢。其次,還要經常開展家庭急救知識的培訓,以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急救意識和急救水平,以節省急救時間,爭取搶救成功機會,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3.2 青壯年男性首發的致死原因是外傷 本組車禍死亡 7人中,其中腦外傷 4例,復合傷 2例,內臟損傷 1例,本組 7人均為男性。因醉酒,酒后駕車致死他人共 5例。其余 2人為行動不便,無交通安全意識,橫穿馬路者。因此得出結論:對常飲酒及駕駛員要經常進行交通安全知識的宣傳教育,對于行動不便者外出要有人陪伴。
3.3 從死亡的時間和季節上看,7月、8月、9月和 1月、2月、3月這幾個月為一年當中猝死的發生幾率較高的季節。因此看來,一年當中較熱和較冷的季節是猝死高發季節。在此時間段內,要加強高危人群的保健工作。此外,死亡大多發生在23點至凌晨 6點之間。由此提醒夜班值班護士在高發病季節,高危時間段內值班,要加強高危患者的巡視,嚴格交接班,并加強對本病區內患者的健康指導。對本班內患者的病情做到心中有數,并保證急救藥品和急救器材處于完好備用狀態。
由此建議:護士長在排班時,對處于死亡高峰期及危重患者較多時,要加強夜間值班力量。平時工作中要注意培養護士的應急能力和搶救水平,以確保患者安全。
其次,還要建議患者及家屬。在高發病季節內,特別是在氣溫發生驟變時,要注意及時添加衣物,保持生活環境舒適,避免由于天氣變化而致發病或病情加重。同時,生活中還要注意監測血壓,心率,血糖的變化,并保持其穩定。
3.4 從 2例新生兒窒息死亡和 1例棄嬰死亡病例來看,均發生在農村。因此,要加強農村育齡婦女的婦幼保健知識的教育和男女平等觀念的培養,從而降低新生兒死亡的死亡率和棄嬰的發生率。
小結:健康宣教的普及,定期健康體檢,加強個人安全意識,提高保健水平,對于延長國民壽命,提高生活質量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