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文婷
(山西大同大學體育學院,山西大同037005)
太極拳健身因子的劃分及各因子間的關系
蘭文婷
(山西大同大學體育學院,山西大同037005)
太極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典型代表,是中國傳統哲學思想的精華,也是中華民族武術寶庫中的一枝奇葩。文章在“水桶理論”和“非衡結構補償理論”論述的基礎上提出:在探討太極拳健身效益時,要因人而異地兼顧“總合律”、“主導律”和“突前律”,妥善安排“靜、松、慢、圓、整”各健身因子在鍛煉中的比重,以取得最佳的健身養生效果。
太極拳健身因子關系
進入21世紀以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的環境都在以空前的速度改變著,追求健康的體魄和文明的生活方式已成為這個時代個人、社會的共同愿望和行為。中國太極拳集養生與健身、習武與競技為一體,具有促進心理和生理健康的巨大潛力而備受矚目。本文通過對健身因子的分析、歸類分析各因子之間的關系。
太極拳拳架的演練具備有眾多健身因素,究竟那些對健身最為關鍵同時又是太極拳的本質屬性呢?這些因素必須符合兩個條件:一是這些因素是各流派太極拳所共有;二是這些因素共同構成太極拳獨特的健身價值,從而同其他健身術區分開來。由于不同流派的太極拳在發展過程中都形成自己獨特的演練風格和練習要求,就有必要對之加以提取,以獲得比較客觀的太極拳的獨特屬性。
1.1 太極拳運動的核心特點
鄭松波在《太極拳骨性拱架系統的研究》一文中,把太極拳姿勢和動作要求歸結為節節貫串,完整一體的“骨性拱架系統”,可以用“周身一體”來統領其要求。那么,太極拳運動共同的核心特點是:一是心靜體松;二是動作緩慢連貫圓整;三是意念、呼吸和動作相配合;四是周身一體。
“心靜體松”是指練拳時,在維持動作姿勢的基礎上,身體肌肉應處于放松狀態,盡量使身體自然舒展,不用僵力,同時要排除一切雜念,注意力集中。心為一身之主宰,心靜則全體皆靜,身心虛靜則神能安寧。陳式、楊式、孫式和武式大皆如此。
“動作緩慢柔和、連貫圓整”是指太極拳動作緩慢,含連貫之意,要求拳式之間不能停頓,做到連綿不斷。“柔和”的前提是要放松,在此基礎上使動作姿勢及運動路線都保持弧形,才能“圓整”。太極拳之“圓整”是外形、勁力和意念三者合一,高度協調才能做到。慢練、由柔入剛、動作弧形是太極拳區別于其他拳術的最為顯著的特點。“慢”加重了意在動作中的主導作用,同時使動作圓整細膩,而不流于凹凸或滑浮。
“意念、呼吸和動作相配合”是指練太極拳到一定程度,要把動作、呼吸和意念配合起來。太極拳的動作是由“起、落、開、合”動作組成的,一般是起(向上)的動作為吸氣,落的動作為呼氣,開時為吸,合時為呼。另一種呼吸方式為,凡是一個動作完成時為呼氣,過渡動作為吸氣。不過,無論哪一種呼吸方式都應求其自然。動作與意念的配合是把注意力集中到動作的運動過程中,以意識引導動作,做到“意領身隨”。呼吸參與動作,動作與呼吸合一,是在“意”的主導下實現的。呼吸與動作的結合,是中國古代“導引法”的核心,且配合有引氣、閉息、咽氣及存想等內容;意識與呼吸的結合是中國古代養生術“吐納法”的本質特征,又稱為煉氣、行氣、調氣、胎息等,是在“呼吸精氣”、“吐故納新”的思想指導下形成。
“周身一體”的要求是太極拳成為高級拳術的重要原因,是太極拳拳架練習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動作外形和內在意識高度和諧的結果,也是所有技擊性運動到達高級境界的共同特征。周身一體是太極拳武術本質的外在特征,就普通健身者而言,其難度較高,對不同健身者而言,比較難做到。
1.2 太極拳健身因子
通過對以上內容的整理總結,可以發現上述要求和綜述歸納出的“氣心靜體松,動靜結合”的內功拳特質、“緩慢柔和、連綿不斷”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性質、“節節貫串,勁走螺旋”大小肌群共同參與的整體性運動、“意識、呼吸和運動”密切配合富有韻律的運動是完全一致的,換句話說,它們既是太極拳健身因素的主要構件,又是太極拳的本質屬性。因此,我們嘗試把四條要求統一為:“靜、松、慢、圓、整”五個構成元件,這五個元件既是在“意”的統馭下漸次形成,又都包含了“意”本身。這既是太極拳練出渾圓內勁的主要因素,也是太極拳練習能促進健康的本質因子,故稱“太極拳健身因子”。
如果把太極拳的健身效益看作一個系統效益,那么,“靜、松、慢、圓、整”就是促這一系統效益的各個有機的組成部分。由于系統的總體特性,并非系統中各因素的簡單相加,而是有一個極其復雜的運作機制。“靜”的統領性地位,不是一開始就能獲得的,而“松、圓、整”也是到相當水平才有可能做到。慢練是第一步,慢練深入,帶來松,松加深靜,靜促進圓,圓增加整,整又提升了慢。同時它們又是一體的,任何一環的滯后,必然影響到其他幾環,任何一環的改善,也必然提高其他幾環的質量。
太極拳各個健身因子是中國古代養生法的精髓,誠然,每一個因子都有其特有的健身價值和作用機制,但是惟有它們融為一體時,整個系統才表現為太極拳的總體健身效益。若借用日本學者根本勇所提出的“木桶理論”構筑太極拳健身效益的一般模型,就可以發現,要取得太極拳健身的理想效益,必須是構成太極拳健身效益的各健身因子能夠均衡地發展。通過查閱各流派太極拳的資料,將五個主要太極拳流派的主要特征和基本要求歸納如下。(見表1):

表1 太極拳流派的主要特征和基本要求
這里的“均衡”,意指構成太極拳健身的各因子的量必須相等。由于各個構成因子中,其單位性質并不相同。故事實上并不能去比較各因子相互是否均衡,如果要比較則必須進行轉化,轉化的標準大概是以各因子的理想構成比例為依據,亦即當各健身因子依照一種理想的比例去構成時,可以充分發揮太極拳的健身效益,而當某些健身因子過高,則形成浪費,不能充分發揮太極拳的健身效益,當某些健身因子構成因素過低,則成為健身效益提高的制約因素。因此,均衡是個相對概念,當各健身因子構成比例最佳時稱為最均衡,而且由于個體的差異性,均衡的標準也有所不同。
如果我們把太極拳健身因子看作是個“群”,在這個因子群里的各因子之間,必然存在著一定的關系和組合方式,這些關系和方式即構成健身因子間的本質聯系。用發展的觀點來分析健身因子間的本質聯系,存在著以下幾種規律:
總合律:指太極拳促進健康是一種綜合性的表現方式,它是由太極拳健身因子的單個發展水平及其綜合發展水平決定的。揭示健身因子總合律的實踐意義在于只有全面擁有健身因子,才可能充分發揮太極拳的健身效益。
主導律:主導律是指太極拳運動中的眾多健身因子中,必然存在起決定作用的主導因子這一規律。各健身因子對總體健康的貢獻量是不同的,我們把在不同的時域內及不同的條件下對健康起主導作用的因子,稱之為主導因子。
突前律:指各健身因子在發展變化上不是齊頭并進的,而是呈現出單因子突前,多因子跟進的變化特點。太極拳健身因子在發展進程中,都存在某一健身因子突前發展,造成某種不平衡,然后其他健身因子分別跟進,取得相對的平衡。之后,又有某一因素突前發展,造成新的不平衡情況,我們把健身因子的這種變化規律,稱為突前律。
由以上這些規律可以看出,“水桶理論”,事實上相當于“總合律”理論。深入探討水桶理論,可以發現,該理論并未考慮系統內各因子間具有交互作用的特性,因而得出,任何一個因子的低落,將制約總體健身效益的發展,而忽略了各因子間是否“和諧共生”的問題。
比較明顯的例子是有些太極拳名家,起初參加太極拳運動只是為了提高體質,甚至只是為了治病療傷。在鍛煉之初“松”、“靜”、“慢”的權重大一些,是必然的。結果隨著體質增強或疾病康復,他們的“圓”、“整”的權重被加大,進而成為有名氣的技擊大師。可見,各健身因子間具有“和諧共生”的關系。究其實質,是主導律在起作用。因此,健身效益的一般模型只是反映了健身效益結構的共性,呈現均衡特征。
而健身效益的個體模型反映著健身效益結構特性,呈現著非衡性特征。借用“非衡結構補償理論”闡述太極拳健身效益的個體特性問題,即健身效益構成因子中某種薄弱因子為另一種高度發展的因子所彌補或代償,稱為健身效益非衡結構的補償現象。不過,非衡結構補償理論,則認為健身效益構成要素,可以在幾個優勢的主導性因子作用下,補償其他較為劣勢的因子,而形成獨特的健身類型,進而保持總體健身效益的優異。這個理論同樣也沒有考慮到各因子間具有交互作用的特性。在太極拳鍛煉實踐中,如果只是注意太極拳動作之“慢”、“圓”,而忽視其內在的“松”、“靜”時,太極拳就會流于慢化體操的弊端,難以發揮其養生療病的強大潛力。同樣,對“松”、“靜”強調過多,而漫視其“圓”、“整”之要求時,雖然可能達到強壯身體的目的,卻會失去挖掘人體更深潛力的可能,而且也失去了太極拳的武術本質,從而又喪失其“武技文化”,內核之虞。
[1]唐豪,顧留馨.太極拳研究[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6.
[2]編寫組.太極拳全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88.
[3]馮志強編著.潘厚成整理.陳式太極拳入門(修訂本)[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2.
[4]陳微明.陳微明太極拳遺著匯編[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4.
[5]孫祿堂,孫劍云.孫祿堂武學錄[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1.
[6]馬虹.陳式太極拳拳理闡微[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0.
[7]張肇平.杜飛虎.論太極拳[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2.
[8]余功保.中國當代太極拳論集[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5.
[9]王亞瓊.對人體精、氣、神與太極功能的研究[J].搏擊·武術科學,2005(5).
[10]張鎖寧.太極拳人文藝術價值與終身體育教育的思考[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5(5).
[11]姜周存.學拳·用武·育德——武術三探[J].搏擊·武術科學,2005(10).
On the Factors of Fitness in Taijiquan and Their Relations
Lan Wenting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Shanxi Datong University,Datong Shanxi 037005)
Taijiquan is a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Chinese traditionanl culture,is the essens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philosophical thoughts,is also a treasur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Wushu.With the Water Bucket theory and Unbalane Constructure Compensation theory,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at,when pursuing the effect of fitness,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rules of Combination,keeping the main direction and keeping the top points according to differrent individuals,and arrange the factors such as silence,relaxation,slowness,roundness and unity reasonably and appropriately,to reach a better fitness effects.
Taijiquanfitness factorsrelation
G85
A
1004—5643(2010)01—0050—03
蘭文婷(1982~),女,碩士,助教。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