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葉小勇
以民生為支點撬動重慶以重慶為支點撬動西部
□文/葉小勇
Lever up Chongqing with People’s Livelihood as the Strong Point, Lever up Western China with Chongqing as the Strong Point
兩江新區掛牌成立,使國家戰略更加清晰地呈現出來:中西部差距、城鄉差距、貧富差距“三道難關”的攻克,缺少的不是杠桿而是支點。兩江新區的歷史使命,就是樹立內陸開放的標桿,引領西部走向開放文明之路;架設城鄉全面健康發展的杠桿支點,撬動西部。這與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的總體戰略定位高度吻合:在我國區域協調發展總體戰略中具有優先位置,在促進社會和諧中具有基礎地位,在實現可持續發展中具有特殊地位。
兩江新區的設立無疑是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的標志性事件,是國家撬動西部的一個支點。而傳動力量的杠桿就是科學發展觀。回望過去十年西部大開發走過的艱辛之路,舉世矚目的成就中,糾結之處無不發人深省:GDP連年大幅增長,但一部分百姓家庭卻年年為孩子上學家人看病等等而發愁;經濟增長模式依然對出口和投資高度依賴,城鄉之間修建了無數高速橋梁,但跨不過去的鴻溝隨處可見。旅美學者陳志武曾感嘆這一發展困境:現在有了火車、汽車、飛機、萬噸巨輪,還有這個互聯網時代,以及各種稅費,搬動運輸起老百姓利益來,能力空前呀!那么,作為科學發展的示范窗口,重慶將怎樣才不辱使命?在兩江新區繁忙的港口之上,我們如何搬動運輸老百姓利益?
剛剛結束的重慶市委三屆七次全會已經對此作出了明確回答:以民生為支點撬動重慶。全會決定推動的十件民生大事,件件攸關百姓生存“大事”,也件件攸關百姓生活“小事”。與以往的“老生常談”不一樣的是,推動這十件大事的行政機制和財政支出預算也一并“定格”在短短3000字的《決定》里。3000億元的真金白銀,加上明晰的實施路線圖,里面涵蓋的不僅是以民為本的執政理念,還有突破性的改革措施。
“改善民生,既是我們的政治理想和奮斗目標,也是我們發展經濟的始源和歸宿。”“改善民生和發展經濟是不矛盾的,不僅不分散經濟發展的成果,還使經濟發展的各個環節良性互動。”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對“改善民生”的精彩論述,讓我們看到了一個以民生為本,敢于創新突破的未來重慶。
全面推進建設的宜居重慶、暢通重慶、森林重慶、平安重慶、健康重慶,正是以民生為出發點、科學發展觀內涵的生動體現。現在我們感受到的重慶民生改善,是那么真切,就像街道兩旁樹林里逸出的清新空氣一樣被人們吸進了肺里。
接下來,頭頂“開放門戶”、“創新中心”、“科學發展示范窗口”、“統籌城鄉發展試驗區”等諸多桂冠的重慶,將在包括土地、金融、財稅、投資、對外貿易、產業發展、科技創新、環境保護、管理體制等領域進行制度創新,取得突破性的改革成果。但無論如何,民生這一“始源和歸宿”,將是評價其成功與否的關鍵。相較于浦東新區、濱海新區,設立于后金融危機時代以及“后發展地區”的兩江新區,其“新”就在這里。“先行先試”—中央給了重慶一把好劍,拿在手里,就看我們有多大的勇氣和內力。
2010注定將成為中國改革開放歷史進程的又一標志性時間。兩江新區的設立,不僅指明了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的路徑—統籌城鄉,科學發展,而且指明了發展目標—改善民生。
〉十大工程為民生〈
提前實現全市農村養老保險全覆蓋,使300多萬農村老人老有所養。
提前實現全市農村養老保險全覆蓋,使300多萬農村老人老有所養。構建全覆蓋、保基本、能轉移、可持續的社會保障體系。201 1年底前,農村養老保險擴展到全市40個區縣,農民參保率達到80%以上,確保全市農村所有60歲以上的老人每月領到不少于80元的養老保險金。城鄉低保做到應保盡保。建立臨時救助專項資金,完善救災體系。加快區縣社會福利中心、區域性兒童福利院、鄉鎮社區托老機構和殘疾人托養所建設,確保老有所養、災有所濟、孤有所靠、殘有所助。

▲201 1年底前,農村養老保險擴展到全市40個。攝影/劉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