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巧靈,郭慶平,牛青英
通常認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發病呈明顯的季節性分布規律,在冬春季節發病達到高峰,而在夏季發生心肌梗死的人數明顯減少。但隨著工業化的進程、氣候環境的改變、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AMI的發病年齡提前,AMI的流行病學特征可能會有相應的改變。本文回顧性分析我院339例初發AMI病人的資料,分析該病季節性分布規律,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07年1月—2009年12月長治醫學院附屬和濟醫院心內科AMI病人339例的臨床資料,均來自山西省長治地區,其中男259例,女 80例,年齡 20歲~ 86歲(61.80歲±11.22歲)。根據年齡劃分為中青年組(<60歲,161例)和老年組(≥60歲,178例)。入選標準:病人首次發作AMI,符合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制定的AMI診斷標準[1]。
1.2 方法 按月份統計AMI的發病例數,分析中青年和老年AMI病人的季節性分布情況。
1.3 統計學處理 月發病分析采用圓形分布[2]的理論和方法。以圓分布分析方法計算平均角,用雷氏Z檢驗推斷是否呈現集中趨勢。若存在集中趨勢,則用Watson-William檢驗法進行均數比較。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按照發病月份對339例AMI病人分組進行統計。用圓分布分析方法推算AMI高峰期:將月份換算為角度,全年365 d換算360°,1 d為0.986 3°,以元旦零時為起點0,計算出月中值,再換算成角度,列出每月的AMI病人頻數f,求其和得∑fsinα和∑fcosα,代入圓形分布分析法各公式求得r值、平均角α,并進行平均角假設檢驗。匯總資料詳見表1。

表1 AMI發病月份平均角計算表
計算公式:X=(∑fcosα)/n,Y=(∑fsinα)/n,r2=X2+Y2,cosα=X/r,sinα=Y/r,雷氏 Z 值 Z=nr2。
將表中各數據代入以上公式,得出:中青年組AMI發病角度α=112.686 5°,r1=0.056 6,Z=0.515 8,P>0.05。老年組AMI發病角度α=20.859 3°,r2=0.167 1,Z=4.970 2,P<0.05,老年組急性心肌梗死發病時間有統計學意義,存在一平均角 ,平均方向為20.859 3°/0.9863°=21.1490,相當于1月份 。將兩組合并,計算339例AMI病人發病角度α=38.029 1°,r=0.090 9,Z=2.801 0,P>0.05。提示中青年組不存在平均角,即中青年AMI發病無顯著的季節性集中趨勢;老年組存在平均角,平均方向為21.149 0,相當于1月份,即老年AMI發病有顯著的季節性集中趨勢,在冬季達到峰值。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群疾病譜已然發生變化,心血管疾病成為威脅人類身體健康的主要疾病且呈日益增多趨勢,其中心肌梗死已成為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本文分析AMI的季節性分布規律,以期為心肌梗死的一級預防提供參考依據。
AMI的發病月份原始數據為時間,主要分析事件的發生是否集中于一年的某一月份,適合于用圓分布方法分析[2]。
多數研究認為AMI的發病有季節特點,冬季和春季是心肌梗死的高發季節,本組資料顯示,老年組AMI發病與季節的變化有明顯的相關性,在冬季出現發病高峰,其理論依據為:①溫度較低時,外周阻力增加,血壓升高,血液黏度增加,容易形成冠狀動脈內血栓,導致急性心肌梗死發作。②冬季呼吸道感染達到峰值,呼吸道感染導致機體發生生化、細胞及凝血系統多方面改變,這些改變易于觸發斑塊破裂和血栓栓塞。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適應季節變化的能力下降,對氣溫的變化和寒冷刺激的敏感性隨之增加[3],故老年人在寒冷季節容易患AMI。
本研究結果顯示,中青年組AMI發病無顯著的季節性集中趨勢,而表現為幾乎均勻分布,兩組合并后AMI發病未顯示出有明顯的季節規律。這一結果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①溫室效應帶來的全球暖化。隨著氣候變暖,極端天氣事件增多,熱浪的頻率增加和程度加劇。研究發現[4,5]腦梗死發病及腦卒中的復發主要受夏季高溫影響,多見于高溫天氣;夏季高溫熱浪期間日最高氣溫越高,升溫越急,熱浪持續時間越長,對居民腦血管疾病、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的影響越大。中青年人較老年人更多暴露在高溫環境下,弱化了寒冷對中青年AMI發病的影響。②居住環境的改善[6]。國外研究發現,隨著居住環境的改善如暖氣和空調的廣泛應用,心血管急癥發病率下降,也在某種程度上弱化了寒冷對AMI發病的影響。③AMI在中青年中的發病率逐漸增加[7]。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的變化,AMI中青年中的發病率呈逐漸增加的趨勢,中青年AMI以大量吸煙、大量飲酒、精神緊張、熬夜等為誘發因素。上述因素共同作用,總體上使季節對中青年中AMI發病的影響強度相對下降。因此,在中青年組中AMI無明顯的季節性分布規律。
本組結果表明,不同年齡段的人群,AMI發病的季節性規律并不相同。在老年人群中,AMI的好發季節為寒冷季節,在冬季應注意保暖,減少外出和防止感染性疾病的發生等;中青年人群,則更應該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改善工作環境和緩解精神壓力,從而降低AMI的發病率。
[1]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中國循環雜志編輯委員會.急性心肌梗死診斷和治療指南[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1,12:710-712.
[2]金丕煥.醫用統計方法[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211-218.
[3]T he Euro Winter Group.Cold exposure and winter mortality from ischemic heart disease,cerebrovascular disease,respiratory disease,and all causes in warm and cold regions of Europe[J].Lancet,1997,349:1341-1346.
[4]劉玲,張金良.氣溫熱浪與居民心腦血管疾病死亡關系的病例交叉研究[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0,31(2):179-184.
[5]劉方,張金良,陸晨.北京市氣溫與腦卒中發病關系的時間序列研究[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4,25(11):962-966.
[6]吳桂賢,陸晨,李青春,等.氣象要素變化與心血管病就診狀況的研究[J].心肺血管病雜志,2005,24(1):1-4.
[7]梁文生,蔣德謙,劉啟明.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生活方式及冠狀動脈病變特征分析[J].中國心血管雜志,2007,12(2):118-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