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星,劉建國,曹喜瑞
腦梗死(ACI)是威脅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腦梗死的發病率和病死率隨年齡的增長而升高。腦卒中所致死亡在我國死因順序中僅次于惡性腫瘤,位居第二位。隨著中西醫結合的不斷發展,運用先進的檢測手段對中醫證型實質的研究已經初見成效。許多臨床工作者對腦梗死的辨證分型與客觀指標之間的關系進行了觀察和研究,眾多學者認為中醫辨證分型存在一定的物質基礎。本研究旨在觀察腦梗死病人中醫證型分布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腫瘤壞死因子(TNF-α)的相關性。
1.1 一般資料 自2006年5月—2008年5月在我院神經內科住院治療的急性腦梗死病人124例,年齡(56±3)歲,其中風痰瘀阻型57例,氣虛血瘀型46例,陰虛火旺型21例。開始觀察辨證時間為發病第(3.0±0.3)d;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17±6)分,其中重型(31分~45分)17例,中型(16分~30分)84例,輕型(0分~15分)49例;抽血檢驗時間為據發病時間第(3.0±0.6)d。
1.2 診斷標準
1.2.1 西醫診斷標準 均經頭顱CT或磁共振成像(MRI)確診為急性腦梗死,診斷標準和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參照1995年中華醫學會第四屆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修訂標準[1]。
1.2.2 中醫證候診斷標準 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腦病癥科研協作組起草制訂的《中風病診斷與療效評定標準(試行)》[2]。①風痰瘀阻型,主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語言謇澀或不語,感覺減退或消失;次癥:頭暈目眩,痰多而黏,舌質黯淡,舌苔薄白或白膩,脈弦滑。②氣虛血瘀型,主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語謇澀或不語,感覺減退或消失;次癥:面色白,氣短乏力,自汗出,舌質黯,舌苔白膩或有齒痕,脈沉細。③陰虛風動型,主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語謇澀或不語,感覺減退或消失;次癥:眩暈耳鳴,手足心熱,咽干口燥,舌質紅瘦,少苔或無苔,脈弦細數。
1.3 檢測指標 病人清晨空腹抽血,立即分離血漿,放-20℃保存,10 d內測定。TNF-α、SOD試劑由南京聚力生物醫學工程研究所提供,用放免法測定活性。均按試劑盒內說明書操作。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1.0軟件包進行統計,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卡方檢驗,組間比較用方差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SOD含量,氣虛血瘀型最高,陰虛風動型次之,風痰瘀阻型最低。風痰瘀阻型SOD含量與陰虛風動型、氣虛血瘀型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陰虛風動型與氣虛血瘀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TNF-α含量,風痰瘀阻型最高,陰虛風動型次之,氣虛血瘀型最低。風痰瘀阻型TNF-α含量與陰虛風動型、氣虛血瘀型比較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陰虛風動型與氣虛血瘀型比較差異也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腦梗死病人中醫證型與SOD、TNF-α比較(±s)

表1 腦梗死病人中醫證型與SOD、TNF-α比較(±s)
證型 n SOD(U/L) T NF-α(ng/mL)風痰瘀阻型 57 50.8±16.21)2) 42.1±1.81)2)氣虛血瘀型 46 70.2±15.3 30.7±1.41)陰虛風動型 21 65.3±13.7 33.2±1.2與氣虛血瘀型比較,1)P<0.05;與陰虛風動型比較,2)P<0.05
有研究表明腦缺血-再灌注過程中可產生大量氧自由基,并與細胞及細胞膜中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形成反應,合成大量脂質過氧化物[3];從而加重腦水腫。在清除脂質過氧化物的過程中要消耗大量的SOD,故腦梗死病人SOD含量減少。林松波等[4]探討了中風恢復期中醫辨證分型與氧自由基脂質過氧化代謝的關系,發現肝陽暴亢、痰熱腑實型血漿SOD顯著降低,本研究顯示,SOD含量風痰瘀阻型<陰虛風動型<氣虛血瘀型。風痰瘀阻型在中醫中主要體現為實證,風、痰、瘀相兼為病,風陽上亢,痰瘀阻滯經絡、阻滯氣虛運行,在臨床上以急、危、重癥者居多,檢測顯示SOD含量最低;氣虛血瘀、陰虛陽亢二者多變現為以虛證為主,在病理上表現為缺血、缺氧及腦水腫的出現較慢,檢測顯示SOD含量下降緩慢,二者相對風痰阻滯處于相對較高水平,風痰瘀阻型SOD含量與陰虛風動型、氣虛血瘀型比較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陰虛風動型與氣虛血瘀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梢娔X梗死病人SOD含量的變化為中醫辨證分型提供客觀依據。同時也為根據中醫辨證分型判斷疾病輕重提供了參考。
有研究表明,在腦缺血病理過程中有免疫應答參與,其中TNF-α等炎性細胞因子的變化具有重要作用。TNF-α的升高可增加腦卒中危險性和缺血性腦損傷[5]。有研究表明 TNF-α升高程度與早期神經功能損害程度惡化密切相關。顧衛等[6]探討了ACI中醫辨證分型與細胞因子介導的免損傷之間的關系,結果中臟腑病人之 TNF-α水平明顯高于中經絡組;風痰瘀阻型病人顯著高于陰虛風動型和氣虛血瘀型,說明中風實證的炎癥反應較虛證者更強烈。關少俠等[7]研究了151例ACI病人始發狀態,結果風證組TNF-α的水平顯著高于非風證組,認為TNF-α升高可作為判定ACI為始發狀態風證與非風證的微觀指標。有研究顯示,急性缺血性中風氣虛證組TNF-α及白介素-6(IL-6)含量明顯低于非氣虛組[5]。本研究結果顯示,風痰瘀阻型TNF-α含量與陰虛風動型、氣虛血瘀型比較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陰虛風動型與氣虛血瘀型比較差異也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TNF-α水平可以作腦梗死病人輕重緩急、辨證分型的參考指標。
根據以上SOD、TNF-α的水平與腦梗死之間的關系,說明了本病各型中存在著不同的病理生理變化,其可為中醫辨證分型提供客觀依據。同時也可根據中醫辨證分型判斷疾病輕重及炎癥反應程度,為臨床治療提供有益的參考。
[1]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1995)[J].中華神經外科雜志,1996,29(6):381-383.
[2]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腦病急癥協作組.中風病診斷與療效評定標準(試行)[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1996,19(1):55-56.
[3]Schmidley JW.Freeradicalsin central nervous sy stem[J].Ischemia Stroke,1990,21(7):1086.
[4]林松波,陳健,梁暉,等.中風恢復期中醫辨證分型與氧自由基脂質過氧代謝及微量元素的關系[J].中醫藥學報,2000,2:53-55.
[5]Barone FC,Arvin B,White RF,et al.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a mediator of focal ischemic brain injury[J].Stroke,1997,28(6):123-124.
[6]顧衛,譚峰,吳???等.急性腦梗死辨證分型與細胞因子的關系[J].中國中西醫結合急救雜志,2002,9(5):302-304.
[7]關少俠,諶劍飛,丁萍,等.急性缺血性中風始發狀態風證與免疫細胞因子關系的研究[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01,11(5):266-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