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寶赟,賴小玲
(廣東省興寧市人民醫院,廣東興寧 514500)
目前對乳腺癌多采取手術配合化療的治療方法,已取得了顯著的治療效果,5年或以上生存率也越來越高。乳腺癌患者在術后軀體形象的改變、化療的副作用、疲乏、夫妻情感的變化等給患者帶來嚴重的身心問題。隨著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轉變,腫瘤的治療思路不再是單純地追求消滅或縮小腫瘤實體、殺滅癌細胞,而是同時考慮到改善患者的機體及精神狀況,提高生存質量。為探討身心健康教育對乳腺癌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2007年10月~2009年4月,我院對25例乳腺癌患者實施身心健康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擇2007年10月~2009年4月我院收治的首次住院手術化療的乳腺癌患者50例,按入院順序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5例。病例入選標準:已確診為乳腺癌;未合并有其他慢性疾?。灰鸦椋哂幸欢ǖ奈幕潭龋敢鈪⒓硬⒛芎献魍瓿蓡柧碚{查及隨訪者。50例患者中,年齡(45.69±9.60)歲;文化程度:大專以上學歷16例,高中16例,初中18例。兩組患者一般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實施常規治療護理指導。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采用身心健康教育護理干預。①健康教育內容:目前病情(對能接受者)、治療方案與效果、各項檢查的必要性與配合、治療后引起的不適與應對措施、飲食與營養指導、日常生活指導、用藥指導、術后性生活及衛生保健指導;強調遵醫行為、定期復查及按療程化療的重要性;針對個體不同時期的心理狀況,加強心理疏導。②功能鍛煉:住院期間下床期活動的功能鍛煉:患者開始下床活動至出院時為止,主要為肩關節的鍛煉;出院后堅持上肢功能的鍛煉外,根據醫生指導、循序漸進進行適當運動強度的體育鍛煉。③出院后患者及其家屬可通過由我院構建的網絡平臺及電話咨詢系統由在線醫護人員提供健康咨詢和功能鍛煉指導。
患者入院第1天和治療后6個月在研究者的指導下填寫《患者健康狀況調查表》,調查內容包括:①疾病及治療情況,包括治療時間、治療方法、疾病分期。②體力狀態評價采用體能狀態卡氏評分(KPS)和東部協作組體能狀態計分(ECOG)進行評定。③生存質量問卷采用EORTC所研發的癌癥患者生存質量測定量表體系,被廣泛用于評價癌癥患者生存質量的研究,該體系由核心量表(QLQ-C30)和一系列專用量表構成[1]。內容包括生理狀況、社會和家庭狀況、情感狀況、功能狀況、與醫生及疾病的關系、癌癥附加關注等6個指標維度30個因子,每個指標設4個答案:不重要(0分)、一般(1分)、比較重要(2分)、很重要(3分),得分越高表明QOL越低。對患者于入院第1天和治療后6個月進行體能狀態和生存質量評價。參照EORTC QLQ-C30評分手冊,計算各領域的得分后線性轉化為標準分。標準分為0~100分。
采用SPSS 13.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生存質量值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 t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在干預后KPS總分與干預前和對照組比較顯著上升,ECOG評分與干預前和對照組比較顯著下降(P<0.05)。對照組干預前后KPS、ECOG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干預前后兩組患者KPS、ECOG評分比較(±s,分)Tab.1 Comparison of KPS,ECOG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in two groups(±s,score)

表1 干預前后兩組患者KPS、ECOG評分比較(±s,分)Tab.1 Comparison of KPS,ECOG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in two groups(±s,score)
與干預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比較,bP<0.05
組別 例數25 25 KPS干預前 干預后ECOG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對照組78.47±6.74 78.66±5.49 86.81±4.42ab 79.73±7.64 2.15±0.49 2.22±0.45 1.41±0.23ab 2.05±0.37
觀察組在干預后生存質量總評分與干預前和對照組比較顯著下降(P<0.05)。對照組干預前后總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干預前后兩組患者生存質量總評分比較(±s,分)Tab.2 Comparison of the total scores about living quality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in two groups(±s,score)

表2 干預前后兩組患者生存質量總評分比較(±s,分)Tab.2 Comparison of the total scores about living quality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in two groups(±s,score)
與干預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比較,bP<0.05
組別 例數 干預前25 25觀察組對照組57.47±12.74 54.66±13.49干預后31.81±17.42ab 51.73±14.64
生活質量是指不同的文化和價值體系中的個體對與他們生活目標、期望、標準及所關心事情的有關生活狀態的體驗,包括個體生理、心理、社會功能及物質狀態四個方面。乳腺癌患者整體生活質量不高,由于發病部位的特殊性,手術通常會影響患者的第二性征,加上放化療所帶來的不良反應,改變了患者的自我形象,表現為情緒低落、睡眠質量下降、軀體不適感增多、食欲下降、軀體運動功能也受影響、對周圍事物不感興趣等,常有恐懼、焦慮、抑郁等心理。文華等[2]采用描述相關性的研究方法,調查了93例化療期間乳腺癌患者的抑郁與自我效能水平并分析其相關性,結果提示化療期間乳腺癌患者的抑郁水平增高;趙茹等[3]對90例乳腺癌術后乳房缺損患者進行當面問卷調查,結果表明乳房缺損將對半數患者造成生活影響,產生自卑、無能等情緒體驗。
3.2.1 心理健康教育 通過護理人員向患者傳遞疾病的相關知識及科學治療方案、提供彌補乳房缺損方法信息,幫助患者克服消極情緒、保持積極的心理狀態、調動機體潛能、配合治療、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王東民等[4]研究認為護理人員可以選用自我效能理論減輕癌癥患者的抑郁,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通過心理健康教育,指導家屬正確面對并接納患者,主動為患者營造一個融洽、祥和的家庭氛圍,及時疏導和排除患者的不良情緒。家庭成員的支持、鼓勵,患者的積極應對,對疾病的康復有重要意義。
3.2.2 功能鍛煉 乳腺癌根治術是目前國內手術治療乳腺癌的常用方法[5]。此手術要求術中須切除患側乳房、胸大肌、胸小肌,并進行附近脂肪結締組織和淋巴清掃,由于手術范圍廣、創面大,破壞了正常的血管、神經和肌肉,導致部分患者在術后出現肩部僵硬、肌肉萎縮、患肢功能障礙。因此,做好乳腺癌手術后患側上肢功能鍛煉,使被手術破壞了的組織盡快建立側支循環,有利于患肢水腫消退,盡快恢復肩關節的運動幅度。有研究表明,運動或軀體活動有利于癌癥患者恢復,在乳腺癌生存患者中尤為明顯;Mock對乳腺癌癌因性疲乏的研究表明,有氧運動可減輕疲乏[6]。另外,運動時新陳代謝增加,使重要臟器的血液增加,營養供應充足,器官的功能提高可達到減輕或消除疲乏的作用;同時,運動能提高其肌肉強度,減少患側的肌肉萎縮。患者可以根據醫生指導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運動強度遵循個體化和循序漸進的原則。
3.2.3 身心健康教育的可行性 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在干預后KPS總分與干預前和對照組比較顯著上升,ECOG評分與干預前和對照組比較顯著下降,而對照組干預前后KPS、ECOG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觀察組在干預后生存質量總評分與干預前和對照組比較顯著下降,對照組干預前后總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表明身心健康教育護理干預可減輕機體對對疾病和治療的反應程度,改善患者的心理應激,幫助患者重塑自我。
總之,對乳腺癌患者實施身心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可以糾正患者對疾病的態度,改善其情緒及體能;同時,也是完全可行的,現代通信發達,網絡與電話普及家庭,由醫院構建網絡與電話咨詢系統,而且直接參與者及執行者均為臨床一線醫務人員,由臨床醫務人員指導患者進行身心健康教育。因此,對乳腺癌患者在住院期間及出院后提供身心健康教育咨詢,是行之有效的臨床護理措施,對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具有積極的臨床意義。
[1]王建平,陳仲庚,林文娟,等.中國癌癥患者生活質量測定——EORTC QLQ-C30在中國的試用[J].心理學報,2000,32(4):438-442.
[2]文華,蘇小茵,高玲玲.化療期乳腺癌病人抑郁與自我效能的相關性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07,42(4):322-344.
[3]趙茹,喬群,岳穎,等.乳腺癌術后乳房缺損患者的心理調查[J].中華整形外科雜志,2003,19(4):294-296.
[4]王東民,徐玲,劉蔭華.重視乳腺癌病人治療中的心理問題[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8,28(7):585-587.
[5]李克善.改良乳腺癌根治術的臨床療效[J].中國現代醫生,2008,46(12):141-142.
[6]郁惠創,林梅.乳腺癌患者術后的主要壓力與護理對策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09,24(17):1552-1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