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雪峰
(湖北省十堰市婦幼保健院,湖北十堰 442000)
宮頸病變是婦女常見病種中發病率較高的一種疾病,直接影響婦女的身心健康,近年來宮頸癌的發病率增高與此關系密切[1]。積極治療宮頸病變對預防宮頸癌有重要意義。LEEP刀是目前國內最先進的一種對宮頸疾病進行診斷性治療的方法,其安全、有效,不需住院,并發癥少,對宮頸糜爛、宮頸息肉、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等癌前病變均有診斷性治療作用,但對其術后宮頸脫痂出血問題一直在探討之中[2-7]。我院2009年11月~2010年3月對使用聚甲酚磺醛溶液治療Leep刀術后宮頸脫痂出血的臨床療效進行了觀察。現報道如下:
118例均為我院婦科就醫行Leep刀宮頸錐切術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各59例。年齡最小21歲,最大46歲,平均33.5歲。
兩組治療均在月經干凈后3~5 d進行Leep刀宮頸錐切術。研究組:Leep刀手術完成后,用4層3 cm×3 cm紗塊蘸聚甲酚磺醛溶液輕輕敷在創面上15 min,5~7 d治療1次,共3次。對照組:手術完成后,將2~4個棉球置于一塊備用紗布中間,束成球形,將云南白藥粉鋪在上面,最后將其置入宮頸創面,5~7 d治療1次,共3次。
術后復診時間分別為月經干凈后3 d及2個月后各復查1次。顯效:僅正常陰道排液而無陰道流血者;有效:有少許陰道流血,持續一段時間后自行干凈;無效:2個月內有大出血現象,經壓迫止血無效而需再次電凝者。
治愈:宮頸光滑,糜爛面消失。顯效:宮頸糜爛面基本消失,但宮頸可見紅色肉芽組織,直徑<1 mm。有效:糜爛面縮小或由原來的乳突型轉變為顆粒型、單純型。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有顯著性差異。
觀察組止血顯效56例(94.9%),對照組止血顯效34例(57.6%),無效18例(30.5%)。再次宮頸脫痂出血:觀察組3例(5.1%),對照組7例(11.9%)。兩組有效率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 見表1。

表1 預防Leep刀術后出血情況[n(%)]
研究組有效率為100.0%,對照組為96.6%,兩組宮頸修復情況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2。

表2 Leep術后宮頸修復情況[n(%)]
慢性宮頸炎是婦科疾病中的常見病、多發病,由于該病存在著患者白帶增多,膿性、血性白帶,下腹墜脹等不適,嚴重可導致不孕癥,所以極大地困擾著廣大女性,Leep刀手術有效解決和緩解了由于慢性宮頸炎所致的各種臨床不適。術后利用聚甲酚磺醛溶液,它可使血漿蛋白凝固和刺激血管收縮而起到止血作用,并可選擇性地作用于壞死組織和柱狀上皮并使之變性、脫落,促進愈合過程,故療效較好。
Leep刀治療宮頸糜爛其并發癥之一就是術后宮頸脫痂出血問題[8]。對宮頸糜爛脫痂時出血的治療,傳統方法采用無菌云南白紗布壓迫治療,效果不甚滿意,尤其對宮頸管壁脫痂出血效果更差,給患者帶來痛苦。本組應用聚甲酚磺醛溶液敷其創面,操作簡便,藥物與宮頸創面接觸緊密,更好地發揮止血效果,提高了一次治愈率和好轉率。
本組資料中,研究組宮頸組織的生長速度明顯快于對照組,術后2個月內恢復良好,可進行正常的夫妻生活,對照組2例則至近4個月方可。
鑒于上述分析,聚甲酚磺醛溶液是治療Leep刀術后出血的一種很好的方法,值得推廣,尤其對基層醫療單位及有生育要求的宮頸病變患者。
[1]劉敏如,譚萬信.中醫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745.
[2]郎景和.子宮頸上皮內瘤變的診斷與治療[J].中華婦產科雜志,2001,36(5):261-263.
[3]卞美璐,劉曉華.高頻電波刀用于子宮頸病變診斷與治療的臨床觀察[J].中華婦產科雜志,2000,35(3):160-162.
[4]Zhang MM.Report of 229 cases cervical erosion treated by CO2Laser[J].Chin J Obstet Gynecol,1991,26(4):239-240.
[5]宋學紅,于秀梅.應用微波與激光治療子宮頸糜爛的對比觀察[J].中華婦產科雜志,1994,29(1):19-22.
[6]Khunamornpong S,Raungrong morakot K,Siriaunkgul S.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 (leep)at Maharaj Nakcorn Chiang Mai hospital:problems in pathologic evaluation [J].J Med Assoc Thai,2001,84:507-514.
[7]鄧新糧,肖松舒.宮頸環形電切術在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及早期宮頸癌診治中的價值[J].中南大學學報,2005,30(3):361-362.
[8]林紅.882例宮頸糜爛治療體會[J].咸寧醫學院學報:醫學版,2004,18(4):278-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