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彩霞
(河南省濮陽市油田總醫院天運醫院,河南濮陽 457001)
神經性厭食癥是以厭食和體重減輕為主要臨床表現,患有神經性厭食癥的兒童在病前多有焦慮、內向、偏食等性格反饋,臨床表現雖然多樣化,但主要的行為特征有明顯的食欲減退表現。對于兒童神經厭食癥的治療研究一直都受到各醫療層的高度重視,通過對厭食癥患兒的研究和臨床經驗的累積,通過社區干預可以很好地減輕患兒的臨床表現,現將研究結果公布,望與各位同仁共同研究。
由于兒童神經性厭食癥患者有嚴重的體溫調節障礙和月經紊亂,所以就其生物病理研究可能表示是“丘腦損害”,人類的飲食控制系統位于下丘腦,當下丘腦的功能出現異常時可導致食欲下降或拒絕進食。心理學家調查發現,對于曾患有神經性厭食癥的家族,其后代的厭食癥發病率高于其他人群的數倍,但機制尚未明確。對于心理層面的原因來說,有些患兒由于對新環境不適應就可以導致厭食癥,例如:突然離開親人,將心理因素轉變為了對食物的拒絕[1]。
總之,神經厭食癥患兒的病因有很大的區別,其病癥嚴重影響了兒童的成長,例如:12歲的杭州小女孩得神經性厭食癥,大約2年沒有吃飯,以前僅吃雪糕,現在吃瓜子和水果維持生命,體重由50 kg降至25 kg左右。種種情況需要醫者盡快探索治療方案。
社區醫院對家庭治療的指導有著情感上的貼近性,通過統計可知神經性厭食癥患兒的家庭與正常兒童家庭環境上存在著巨大的差異,采用量表FES-CV的第3次修訂版本,數據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 見表1。
研究發現,神經性厭食癥患兒行為問題發生率高,占28%,對照組僅占 8%(χ2=5.48,P<0.05)。 患兒的家庭環境與對照組比較,情感表達、娛樂性等量表分較低,而矛盾性、控制性等量表分較高,患有神經性厭食癥的兒童在家庭中情感表達和娛樂性活動的機會比較少。這就為兒童的精神緊張表現和情緒控制問題埋下了隱患,長期下來就誘發了厭食癥。系統的家庭治療對患兒有著巨大的幫助,同時也是神經厭食癥后期治療工作的重點。
表1 神經性厭食癥患兒與正常兒童家庭環境的比較(±s,分)

表1 神經性厭食癥患兒與正常兒童家庭環境的比較(±s,分)
組別 親密度 情感表達知識性 娛樂性 組織性 控制性神經性厭食組對照組t值P值7.56±1.18 7.24±1.23 1.23>005 6.05±1.16 5.82±1.46 2.73<0.05矛盾性2.20±1.04 1.17±0.96 5.11<0.01獨立性5.67±1.23 6.10±1.23 1.91>0.05成功性6.54±1.07 6.21±1.12 1.50>0.05 5.52±1.21 5.51±1.12 1.46>0.05 4.23±1.22 4.75±1.32 2.02<0.05 6.32±1.15 5.92±1.21 1.71>0.05 4.44±1.32 3.73±1.22 2.69<0.05
2.1.1 尊重兒童 家的環境充滿了溫情,在這樣的環境之中,社區醫生要告誡家長千萬不要強迫兒童進食,更不要在吃飯的時候采取批評、打擊和謾罵兒童的語言。在生活的表現上,家長首先不要隨意地表現出焦慮、急躁、暴怒的情緒反應,這樣會影響干預孩子的情緒。尊重兒童不僅要表現在對吃飯的選擇上,更要有其他方面的尊重表現,避免孩子出現自卑心理導致厭食。
2.1.2 生理控制 目前心理及臨床醫生趨向于采用“饑餓”療法。家長要肯定而又鄭重地告訴兒童,如果他吃飯時沒有正當理由不吃或不好好吃,則到一定時間(40 min左右)家長就會把飯菜收起來,而他只能等到下一頓飯時才能吃東西,且在兩餐之間,不準自取任何食物。可以問他(她)喜歡吃什么樣的菜肴,直接做他(她)喜歡吃的食物。同時家長一定要保證兒童有良好的、足夠的睡眠,因為兒童在睡眠狀態中會使得下丘腦有足夠的時間進行調整。
2.1.3 飲食調控 針對兒童神經性厭食癥的治療問題,家長及社區醫生還需加大重視程度,要引導兒童養成一個良好飲食習慣。家庭飲食療法,①梨汁:梨汁有開胃、止咳及化痰的作用。可讓幼兒每次喝梨汁50 ml,2~3次/d,或用兩個梨加梗米50 mg煲粥吃。②番茄汁:番茄汁能解渴、開胃,并且無副作用。用時先將新鮮番茄洗干凈,然后用開水泡一泡,最后去皮擠汁,以每次飲 100 ml為宜,最好不要加糖,2~3 次/d[2]。
社區醫院收治的12例患兒的年齡在8~12周歲,其中,1例每月停食1 d,1例進食后自我誘吐,2例誘導腹瀉,2例進食后加大運動量,勸說進食時10例稱“不餓、不想吃”,2例稱“按書本上講的進食”。病程:7個月~2年;閉經:10例女患兒均有閉經史。在心理合并藥物治療的過程中,一方面適當地使用了神經性調節藥物,如氯丙咪嗪、舒必利;并采用了補鋅療法:補鋅可以使口腔唾液中味覺素含鋅量增高,恢復味蕾的敏感度,從而增進食欲。另一方面,加強了心理治療,對年齡相對較小的兒童,采用了“分散注意力”的心理干預,通過音樂、談話、游戲等來緩解兒童的緊張情緒,其飯后的嘔吐現象明顯得到改善。對年齡較大的患兒,必須在心理層面強化正確的認知行為:護士和醫生要講解厭食的危害,對患兒的進食行為做及時有實質效益的鼓勵[3]。例如:讓體重有所增加的患兒出去游玩,讓進食情況良好的患兒與喜歡的小動物見面等,這些心理鼓勵都可以讓患兒自我解脫,自我調節。
社區醫院貼近患兒家庭,在針灸推拿治療方面有著方便性。捏脊針灸的療法:先輕揉患兒背部使其肌肉放松,然后以右手拇指沿督脈自大椎穴滑向長強穴,重復2~3次,再自下而上用拇指橈側緣頂住皮膚,示中指前按,3指同時用力提起皮膚,雙手交替捻動向前,以皮膚潮紅為度,療程1周[4]。結合針灸療法:以75%酒精消毒皮膚局部,以滅菌針頭刺入雙手四縫穴 0.2~0.5 cm,出針后擠出黃色透明液體,再用消毒棉球拭干,隔2 d 1次,療程1周。1個療程的針灸治療,10例患兒的食欲有所好轉,血紅蛋白測定明顯增多,臨床表現效果明顯。患兒由于進食,枯黃的毛發有所變黑,其精神狀態轉變良好。
總之,神經性厭食癥危害兒童的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嚴重的還會帶來生命危險,要想長久地轉變兒童的進食情況,就要從家庭、社會、醫院三方面著手,將心理治療和藥物、針灸治療結合到一起,有效地控制神經性厭食癥。
[1]曾國章.厭食癥發病相關因素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08,23(27)∶3840-3841.
[2]盧慧蘭,張格祥,劉清,等.蘭州市城區3~6歲兒童零食行為現況調查[J].中國學校衛生,2009,30(5)∶414-415.
[3]陳曉培.實施綜合干預法糾正兒童不良飲食習慣的探討[J].中國實用醫藥,2007,2(23)∶81-82.
[4]何雁玲.推拿治療小兒厭食癥的臨床分析[J].按摩與導引,2008,24(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