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san


設計,從本質上講是一種藝術行為。遙想古代,藝術大師們往往奇思妙想懷胸中,見諸痕跡于筆下??v筆揮灑間是山川秀美,波光靈動的畫面呈現于眼前;思維轉化之片刻,則是藝術家自身的靈氣聰慧蘊含其間。時光荏苒千年,回到當下,設計依然傳承著藝術的血脈,卻在現代技術與物質的掩映下,迷失了自我,失去了故日的價值和品位,變成了機械復制時代的流水線成品。筆者對清美未來設計總監張軍的采訪就從藝術開始,聽他談論設計藝術與文化之間“糾纏不清”的關系。
商海浮沉一文人
多年前從中央美術學院畢業的張軍,畢業時和大多數畢業生一樣,懷揣夢想,踏上未知的旅程,但張軍和其他人又是不一樣的,他沒有選擇去為大公司打工,卻駐扎在外交部一間不起眼的宿舍里做起了自己的公司。
如今,在北京CBD建外SOHO明亮的、別具空間感的辦公室中,張軍的模樣已然不似當年。談吐間,更像是一位睿智的學者。多年的商海打拼,未曾染上橫行恣肆的銅臭氣息,倒是隱約傳來文人的氣質。不做作,不刻意賣弄。張軍指著放置在辦公室一角的《少林養生》(一部他設計的作品)給筆者講起了文化的“故事”。
這是一幅為少林寺所特意制作的LOGO名曰“少林養生”,第一眼看去是一尊佛;再一眼看去是蓮花幾朵,思忖片刻再看,則是中國文化里“儒”“釋”“道”的渾然天成。當然這第三眼是在張軍指導下讀出的認識。張軍對此特意指出:“設計師應該具備文化的底蘊,這樣才能設計出具有生命力的作品。一部優秀的設計必然調動你的思維神經,讓你從更深層的文化角度去審視她。”
侃侃而談間,筆者所能網羅的關鍵字眼,全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詞匯,那不是一個附庸風雅的人在刻意向人秀學識,而是一個真正了解了中國文化,并在自己的設計和創作中認真實踐的人。然而中國的優秀文化卻未能助中國設計一臂之力,即便是張軍這樣的商海文人也承認中國的文化陷入無法落地的尷尬。
文化沒能與設計結合起來
和很多行業內的有識之士一樣,張軍也經常會為這樣的一些問題所困擾:在全球化日益發展的今天,中國的設計應當以什么樣的姿態呈現在世界交流的舞臺上,交流語境下的設計應當是一種什么樣的形態,它的文化性質又如何?然而諸如此類涉及行業何去何從的核心問題,張軍卻只能給出自己無奈的解釋。
“設計應該置于一種大的文化背景中來談,中國的設計行業面對西方同行之所以無法展開平等的對話,就在于文化根基的薄弱。中國的創新是以全盤否定過去為代價的,但是被否定的很大一部分傳統文化是精華,因而在今天,這樣一個浮躁的社會環境下,我們沒有人會去談論文化,沒有人會在意文化的力量,沒有方向,迷失了自己,無法切切實實的干一些事情,這是設計行業諸種問題的根源。”
談到中國設計行業目前所遭遇的尷尬,在道出了根源之后,張軍還告訴記者,去看看中國目前拍的商業大片就知道中國的社會文化目前陷入了一種怎樣的光怪陸離的圈子,一方面是西方式的色彩與激情,一方面則是中國文化表層因素的插科打諢,這種小丑一般的“中西結合”其實在設計行業也普遍存在。
或許很多人都懂得傳承傳統文化的重要性,但卻不知道該如何實踐,這使得設計和文化割據拉大,沒法融合。
做一個有判斷力的設計師
敏銳的判斷力是每一個人都應該具備的品質,或對未來做具有前瞻性的計劃,或對某個事情做是非曲直的分析,尤其作為一個企業的領導者,對方向的把控與判斷更是不可或缺。從外交部的宿舍起家,到與中央電影學院的朋友合作,再然后和清華美院同仁共創事業,張軍似乎依然沒有找到感覺,終于在2004年的時候單飛,走起了自己的路。
“我六年前就判斷出了今天的審美,因此我就開始提前準備?!逼鋵嵾@應該是一個設計師所必需的特質。設計往往以視覺方式呈現時代的變遷,而視覺藝術往往反映出一定時段的審美觀念。社會在急速變化,人們的審美觀念也會相應的改變,而觀念總是滯后于時代的現實發展,因此未來時段的審美因子肯定在當下的生活中露出端倪,聰慧的人一眼看透,張軍就是一個例子。
張軍也談到設計行業目前最大的發展障礙就是,很多人對社會的認識還很膚淺,缺乏一定的判斷力,隨波逐流,混沌生活如同攪在渾水當中而不知出處。更糟糕的是,年輕的設計師們心態浮躁,根本沒法安下心來好好地做事情。
“沒有那么復雜!”張軍如是說,“太多人去追逐那些沒法確定卻又具有誘惑性的東西,其實只要為自己把握得住的事情下力氣,做很多事情就會很明朗?!?/p>
“不當總統就當廣告人”
張軍告訴記者,清美未來雖然是專注于設計,卻依然以廣告行業的標準要求自己。廣告的標準回歸到本質來說就是品牌的締造。一旦做出了品牌,其影響力將不可同日而語。品牌是企業的無形資產,會給企業帶來無法估計的創收效益。張軍或許更傾向于將這種品牌的影響力稱作社會驅動力,它能夠驅動社會群體去青睞某個產品,更有勝者將左右一個時代的喜好。這也就是張軍說給記者的那句頗有震撼效果的話“不當總統就當廣告人”,其意思就在于廣告人能和總統一樣對社會大眾形成一定的驅動效果。
清美未來對自己一貫的定位就是實施品牌戰略,幫助客戶構建國際化品牌。著意于將中國本土大型的企業品牌推向國際化。這其實是每一個企業發展到一定的高度都必須面臨的問題,但事實上中國的很多企業觀念很滯后,不明白品牌這種企業軟實力能給自己帶來什么,因而對品牌的概念很淡薄?!拔覀兙褪窃趲椭覀兊目蛻魪娀@種理念,并幫助他們實施品牌戰略?!?/p>
其實這又涉及到設計與文化的另一個層面,是設計將企業的文化以視覺的方式綻放于目前,同時又是企業的文化幫助設計作品渲染了品牌的魅力。設計之前,文化之后,這種繁復縈繞的關系只要能為設計師們所掌握,定能幫助其良性成長。
采訪最后,張軍對設計行業的新手們提了些小建議,鮮有涉及設計本身的,更多的則與文化相關:讀點文化類的書,做點獨立的思考,看點優秀的作品,為人生再做一個有意義的計劃。看看這些建議,想一想人生,其實都“沒有那么復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