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王穎
藥業三種主流并購方向
文|本刊記者 王穎
當國內家電零售巨頭國美電器,由于大股東黃光裕與管理層間的矛盾激化,其市值在10天中縮水90多億港幣時,競爭對手蘇寧在A股的市值卻再次超過1000億元。
相比而言,流通領域在國內醫藥行業的價值卻遠未得到挖掘。目前,國內整個商業醫藥行業總市值只有400多億元,還不到蘇寧的一半。
不過,醫藥流通領域的“跑馬圈地”已經拉開,前三大醫藥商業公司——國藥控股、新上藥、九州通在資本市場上動作頻頻,他們都希望能更快一步完成全國性的網絡布局,獲得更好的渠道資源。

我國最大的醫藥商業公司國藥控股今年上半年斥資20億元在內地并購,下半年如果能在青海和西藏建立起分銷網絡,它將成為國內第一個在全國所有的省、自治區及直轄市都擁有分銷網絡的公司。
新上藥在完成內部的整合后,通過并購對華東市場進行了全面布局;九州通則在這場渠道爭奪戰白熱化之前,在兩次借殼上市失敗之后,搭上了資本市場的快車。今年8月九州通審批通過IPO,擬發行不超過1.5億股,登陸主板上海證券交易所。
昆吾九鼎投資在去年成立了第一個民營醫藥行業股權投資基金,今年6月以9000萬元注資廣西柳州醫藥,這也是九鼎在已投資的九家藥企中第一個流通領域的企業。
九鼎投資副總裁吳劍濤告訴《英才》記者,最近幾年將是國內醫藥流通領域進行產業整合的關鍵時期,它不僅從時間點上將快于制藥企業的并購整合,而且發生并購的規模也將更大。
醫藥流通領域多年來行業平均利潤率只有1%左右,九州通由于走低價之路,它的利潤率更是比國藥控股和新上藥更低。
2009年,國家推出新醫改,明確表示要提高醫藥流通行業的集中度?,F在,備受矚目的《2010-2015全國醫藥流通行業發展規劃》已經完成,并即將出臺,在規劃中國家將鼓勵藥品流通企業兼并重組,鼓勵零售連鎖業態的發展,培育國家級、地市級龍頭航母企業,希望能產生1至2家千億企業及20家百億企業。
政策的支持將成為醫藥流通行業并購重組的巨大推動力。雖然新的十二五規劃鼓勵醫藥行業的市場競爭,同時希望避免行政做法,但事實上有國資背景的大型醫藥集團,擁有更多的資源和更為雄厚的資本實力,擴張速度來勢兇猛。
國藥控股隸屬于國藥集團,2009年在港上市,目前是我國最大的醫藥商業公司,市場占有率超過10%,覆蓋7800多家大中型醫院,擁有并經營著中國最大的藥品分銷網絡。
今年以來,國藥控股先是在西南重要城市重慶實現突破。4月,它與重慶民營醫藥巨頭昌野達成初步協議,昌野旗下的批發業務全部注入國控重慶——這家合資公司將由國藥控股占67%的股份,昌野占33%的股份。昌野原有的1000多家連鎖藥房則依然獨立經營,但與國控旗下的國大藥房達成合作協議。
在東北,國藥控股收購了大連美羅藥業旗下批發和零售連鎖資產;在華東地區,有傳聞稱國藥控股將重組國內第四大醫藥流通企業南京醫藥,雖然最近南京醫藥方面正面回應稱雙方沒有直接接觸,但這并不能阻止國藥控股在華東擴張的野心。
九州通是國內前三大醫藥商業公司中唯一的民營企業,它也是民營背景的醫藥流通企業中僅有的具有全國性渠道的公司。
對九州通來說,身處醫藥流通領域,一方面在鋪設各級網絡時會遇到很大的資金需求,另一方面如何進入主流的醫院渠道一直是它無法攻克的瓶頸。
所以,從一開始,九州通就走了一條獨特的發展路徑:它選擇首先服務于藥品批發商、零售商和小型醫院診所,采用大批量、快速流轉、低價的差異化策略進行市場擴張。2009年,九州通銷售收入220億元,總資產70多億元,下屬企業超過70家。
但醫藥流通領域多年來行業平均利潤率只有1%左右,九州通由于走低價之路,它的利潤率更是比國藥控股和新上藥更低。
今年的IPO將為九州通解決下一步擴張的資金問題,但在擴大全國分銷網絡的同時,能否向醫院等高端的渠道轉型,這將是九州通另一個難題。
根據中國醫藥商業協會2009年度統計排名,2009年,國藥集團以650億元的銷售額居第一,在醫藥流通領域處于絕對龍頭地位;上藥集團以348億元的銷售收入位列第二。
雖然從資金實力和現有資源上看,民營醫藥商業企業處于劣勢,但吳劍濤認為,民營藥企決策靈活,市場反應敏捷,他們的核心競爭力未來將會得到較大的提升。
在區域性的醫藥流通領域,民營藥企也具有更多的發展機會。今年九鼎投資廣西柳州醫藥就是一家區域龍頭醫藥商業企業的代表。它自2002年改制以來,每年銷售均保持30%以上的增長速度,六年來銷售總額連續位列廣西醫藥商業第一位。進行區域性行業整合,提高市場占有率成為柳州醫藥未來三年的戰略重點。
國藥、新華潤、新上藥,這三家央企大軍必將很快掀起一股全產業鏈并購狂潮。
研發一款新藥不僅需要強大的資金支持,而且周期長,失敗的風險巨大,因此醫藥流通領域成為短期內看得見的一個“大餅”,醫藥企業紛紛涉足。
但對于央企大軍來說,除了緊盯醫藥流通這個環節外,還通過內外部整合,進行產業鏈上下游的延伸,希望成為綜合性的醫藥行業大鱷。
去年底,上海醫藥、中西藥業、上實醫藥重組方案獲批,整合完成后,新上藥將打造成一個擁有包括醫藥研發與制造、分銷和零售在內的擁有全產業鏈的醫藥集團,其中商業板塊將占到三分之二,工業板塊占到三分之一。新上藥的目標是2012年營收超過450億元。
半年多以后,華潤醫藥集團和北藥集團醫藥類資產進行重組。北藥集團2009年銷售收入269億元,并入華潤集團后,它將在資產規模、銷售額等方面均將超過上藥集團,成為國內第二大醫藥集團。國藥、新華潤、新上藥,這三家央企大軍必將很快掀起一股全產業鏈并購狂潮。
石藥集團總會計師潘衛東負責公司的投資與并購事宜,他告訴《英才》記者,有三種主流的并購方向:一是能夠豐富自身產業鏈條的;二是具有規模性、低成本、高質量等特點的公司;三是對醫藥流通市場網絡的整合。
在醫藥工業領域,生物制藥、抗癌藥、中藥制劑,以及一些具有發展潛力的新藥也都是潘衛東非常看好的。
科倫藥業今年6月登陸深圳中小板幾個月來,迅速突破百元大關。目前發布的半年報顯示,上半年公司營業收入17.9億元,同比增長21.36%,實現凈利潤2.6億元,同比增長了54.48%,每股收益達到1.37元。
作為國內輸液領域的第一大企業,科倫藥業以9月1日的收盤價來計算,其市值已經達到270億元。
“科倫藥業,基本代表中國制藥行業發展的趨勢?!迸诵l東說,這家從四川成都發展起來的公司,首先做商業模式,然后做生產,專注于大輸液加工,由于比較好的業績再進入資本市場,最后通過融來的錢進行高端的整合與并購。

早在2005年,科倫藥業就通過與56家藥企結盟,在西南醫藥流通領域與國藥、九州通等公司進行對抗。現在擁有較雄厚資本實力的科倫,自然有更多的底氣與這些全國性醫藥商業企業競爭。
根據中國醫藥商業協會2009年度統計排名,2009年,國藥集團以650億元的銷售額居第一,在醫藥流通領域處于絕對龍頭地位;上藥集團以348億元的銷售收入位列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