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控股產融怎么結合
聯想控股動作不斷,涉及諸多行業和領域,國內產業投資多元化的格局已現。
柳傳志希望能堅持每天抽出兩個小時的時間打打高爾夫球,他還希望能夠有富余的時間在“打完球后,做做按摩”。但是因為有時候有工作要處理,時間沒法保證。
作為聯想控股的董事長,擺脫了2009年聯想集團的虧損之后,柳傳志2010年的精力主要用在聯想控股上。在他的計劃中,未來5-7年,要帶領聯想控股上市。
“未來聯想控股上市融資,如果市盈率高,有10%—20%的股份轉讓出去,就會有比較大的資金回報。有了資金回報,聯想控股還可以再往里投入。”
在柳的設計中,聯想控股的上市計劃中有兩步非常重要,第一是進行戰略架構的調整,第二就是引入戰略投資者,形成產業多極化,股權多元化的公司治理結構。到今天為止,柳傳志的設想進行的很順利。
柳傳志希望構筑一個完美的產融結合模式。
12億人民幣控股神州租車,180億人民幣布局棗莊煤化工……自今年9月以來,聯想控股動作不斷,涉及諸多行業和領域,在聯想集團進軍國際化之后,國內產業投資多元化的格局已現。
在《英才》采訪中,柳傳志起身,在寫字板上勾勒出未來他心目中的聯想控股的整體架構——聯想控股目前有三大業務部門:戰略投資部、資產管理部、孵化器投資部。
戰略投資部承擔了聯想控股核心運營資產打造的重要任務,重點關注五大領域:IT產業(以聯想集團、神州數碼為主)、現代服務業(神州租車)、化工產業(棗莊項目)、房地產業(融科智地)、以及未來可能會發展的大農業。
資產管理部是聯想控股旗下主要的投資部門,包括弘毅投資和聯想投資,主要以財務投資為主,投資項目按照私募基金的運作方式,為聯想控股提供充足的資金來源。

(左起)盧志強、柳傳志、鄧麥村、曾茂朝
孵化器投資部是聯想控股旗下的天使投資部門,用以投資創業型企業。目前主要包括聯想之星項目(聯想之星是聯想控股與中科院合作的一個項目,希望通過聯想多年的實業和投資經驗,培養更多的科技創業企業CEO,為中國的高科技產業化探索道路),以及天使創投。在今年聯想設立了一個4億元人民幣的天使投資基金,未來會尋求聯想之星或外部的創業型投資項目。
通過以上公司架構,柳傳志希望構筑一個完美的產融結合模式。
聯想控股旗下不斷產生和發展的核心運營資產會作為持續發展的行業持續投入,而弘毅和聯想投資則可通過退出,為聯想控股提供豐厚的資金回報,補充核心運營資產所需要的資金,而這些核心運營資產在發展成為行業領軍企業之后,也會令聯想控股獲得巨大的投資回報。而孵化器投資部,則是柳傳志“產業報國”、“回饋中科院”的理想代表,同時也希望通過聯想的資金和經驗,發現一些早期項目。成功的早期項目可以獲得更高的投資回報。
很少有人愿意在那時候出手,只有盧志強敢于在那時候出手。
與聯想控股架構調整同時進行的就是引入戰略投資者。
在2009年,對于柳傳志來說有兩件大事,一件是復出重新擔任聯想集團董事長,另一件是聯想控股成功引入戰略投資人——盧志強的中國泛海集團。特別是第二件事,中科院愿意轉讓出29%的股份給泛海集團,很不容易,同時也為聯想控股未來的上市之路鋪平了道路。
根據披露的規劃,聯想控股傾向于在香港上市,柳傳志稱內地不允許子公司和母公司共同上市,而目前香港股市允許。但是香港股市對上市公司公眾股東持股比例有不能小于25%的要求,在上市之前必須分散股權。香港聯交所的規則正是聯想控股必須引入戰略投資者的原因。
2009年9月8日,聯想控股宣布,中國泛海集團以27.55億元的價格受讓中科院下國科控股持有的聯想控股29%的股權。目前聯想控股的股權結構為國科控股持36%的股權,繼續保持第一大股東地位;聯想控股職工持股會持有35%的股權;泛海集團持有29%的股權。不過其中還存在一個變數,根據中科院“企業股權社會化計劃”,其持股比例還可能進一步降低。
新的聯想控股董事會將由柳傳志、鄧麥村、曾茂朝、盧志強和朱立南組成,盡管柳傳志接替曾茂朝出任聯想控股董事長和盧志強進入聯想控股董事會都是必然的結果。但在改制路上經歷多次蛻變的聯想,留給柳傳志的騰挪空間越來越大。
對于此次并購,外界質疑頗多的有兩處:一是股權轉讓的價格,二是為什么是盧志強。
柳傳志告訴《英才》記者:“泛海集團早在2009年初就開始與中科院進行股權轉讓事宜的協商,那時聯想股價正處于最低的每股1港元附近,很少有人愿意在那時候出手,只有盧志強敢于在那時候出手。”
其實很早之前就有消息傳出聯想控股要進行股權多元化的改造,淡馬錫、泰康人壽等多家公司都與聯想控股有過“緋聞”,但最后為什么選擇了盧志強?柳傳志認為他的老朋友是一位具有戰略眼光的投資家。
柳傳志和盧志強是1994年相識的,兩人都是國內知名的企業家俱樂部泰山會的成員,當年泰山會曾組織企業家們合辦企業,因為缺乏專注投入,這家公司不久之后就嚴重虧損。當時泰山會的一些成員其實并不算資金寬裕,而盧志強最終站了出來,表態說愿意接下這家企業,并在未來連本帶息還給所有人。“我覺得他的好處就是非常誠信,說一是一,說二是二”,當年盧志強就給柳傳志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而在此次合作中,盧志強“大氣”的舉動更讓柳傳志信服。“由于怕中科院不了解泛海,盧志強還特意請了統戰部的領導做介紹。而在聯想集團股票最不好的時候,別人都不敢進,他敢進,因此就減少了競爭的對手。再有一個,我們讓盧志強先做詳細的盡職調查,盧志強堅決不做,他一句話:‘這么多年,老柳你說的,沒有一句說了不做,或者做不到的。’可實際情況是人家越不做,我們越覺得要格外謹慎,這就是人與人之間的了解,和有些外國公司談不知要談多長時間。其實老盧想得特別明白,他愿意和聯想的員工綁在一塊,他是算大賬不算小賬,最主要的精明還是對人的深刻理解以后,信任是最重要的,他信任聯想,也信任我。當年并購IBM的時候,主要的都談完了,為了那些萬分之一的可能,幾百個律師在那磨蹭,花大量的錢,不知道在干什么?中國成功商人的方式永遠不可能為了局部小經濟的利益,使信譽受影響。”
柳傳志說未來聯想控股的股份還會發生變化,不會一成不變。
柳傳志希望能夠通過上市,將聯想的事業傳承下去。
談及聯想控股的上市之路,柳傳志希望未來能用5-7年左右的時間推動聯想控股IPO成功。理順股權結構后,聯想控股的第一階段愿景則是以上市為標志。
“通過上市,可以募集到更多資金,能夠更好運作,而且對管理層團隊長期激勵能夠產生直接影響。”柳傳志希望能夠通過上市,將聯想的事業傳承下去。

對于聯想的未來,柳傳志有過很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怎么樣讓聯想能夠變成一個沒有家族的家族企業,就是所謂我退下來以后將來怎么管理?這帶有體制性的問題。聯想內部一致認為體制性的問題一定要是一個股份制的公司,才便于這么做。下面就是怎么保證將來的管理層能夠獲得長期激勵,二代三代老有承繼,這個怎么實現?將來盧志強和科學院人家把股份都賣了,賣了以后怎么保證有一塊股份作為鎮山之寶,保證這個公司有大股東的?這些都考慮完了,我們才想應該引進誰,怎么引進,第一個是院里領導同意不同意的問題,院里非常同意很支持,后面的事就一步一步這么展開做了。”
柳傳志的鎮山之寶指的是聯想控股員工持股會,“我相信有一件事我是要管的,就是聯想控股的員工持股會,將會變成一家公司,因為將來聯想控股上市,不改制是不行的。這家公司的領導人,除非我糊涂了,大概永遠是我當著了。因為這樣,現在控股里的這些領導人擁有這家公司一定的股權,他們的股份將是鎮山之寶,使得公司不管將來有其他的合作者,其他股東們賣了多少,這塊總是一塊的,使得公司的大方向能有所保證。”而實際上,曾有人估算柳傳志在聯想控股的股份也不過1.4%。
在柳傳志心中,“家族的傳承就是事業的傳承,而未必是文化的傳承,家族的文化本身也應該改。明朝那么多皇帝,都是朱家子孫,為什么沒有傳承下去?我覺得理想的狀態就是事業的傳承,選最好的人來做,讓他當成事業來做。一個是物質激勵,一個是文化培養,他們是自己從企業里殺出來的,自己感到承繼了這份光榮。他付出了,所以他就特別看重,請空降兵行不行?也不是不行,但必須要在里面滾一段時間,再讓他上去,上來就當一把手總是少一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