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姜蘇鵬
單純
文|姜蘇鵬

吉他、樂譜、杯子、罐子、報刊的刊頭、以及紋路清晰的木板,是立體主義畫家格里斯頑固不化的題材。日常的生活用品,簡約成幾何圖形,看上去不易辨識,主題多令人費解,卻散發著一種單純之美。
40歲早逝的格里斯,年輕時懷揣夢想到了巴黎,住在被稱為倒霉藝術家的窩——洗濯船,一住就15年。不在意簡陋、破舊,只要與志趣相同的人為鄰,包括畢加索。
厭惡斗牛,鐘愛弗朗明哥舞,有著很深西班牙情懷的格里斯,作品拋棄一切細枝末節,以純粹之姿,綻放沉靜的幸福,我著迷于這種優雅的喜感。
云在青天水在瓶,格里斯的《海灣之景》,洋溢不經意的禪思。窗外,風過山不留聲;窗內,痛去畫不留痕。一朵白云隨意襲來,一角亮光自在奪目,大病后生命的愉悅細細潺流。
所有的驚濤駭浪隱藏在溫暖和諧中,留給世人的是平靜的海面上,蕩漾著一層層的漣漪。格里斯的繪畫氣質很似豐子愷先生的《護生畫集》,以尋常瑣物,襯映悲天憫人。凡是有所謂大志向的人,無不希望自己的作品“不朽”,而心智純樸的豐先生執著于“速朽”。始終爛漫的豐先生最崇仰他的老師弘一法師,曾說:“因為他是十分像人的一個人。”
穿越復雜紛亂之后的單純,更性情。多年前偶然的機緣,我與學者李澤厚先生閑聊。見他一頭亂發,不免好奇:“不理發是個性使然嗎?”他說,“是不是個性我不知道,反正我不習慣理頭,不習慣那么整齊,不習慣系領帶……”對有關他的種種爭議滿不在乎“罵我的人很多,中外都有,那又怎樣呢?我20幾歲就習慣被人罵,習慣被人批”。
而我們熟知的馬克思主義,在李澤厚先生眼里成了吃飯哲學,“有人抨擊吃飯哲學是庸俗化了的馬克思主義,其實人吃飯可不是簡單的事,動物也吃飯,以維持最基本的生存。但人吃飯不同于動物,人是使用、制造工具來吃飯,工具就是科學技術,就是生產力。”
以單純的視角看世界,同樣的字句,不一樣的認知。就像讀魯迅,有人讀出“血淋淋”,有人讀出別樣情致。骨子里純然的畫家陳丹青新近對媒體說“我很喜歡看胡蘭成講魯迅,他說魯迅那會兒批判中國,等于姑娘早上梳妝打扮,梳著梳著突然不高興,覺得鏡子里不好看,覺得不開心。這個對極了。魯迅看了一定會覺得給他說中了。”看罷心空朗朗的。
前一段采訪重新執掌聯想集團大局的柳傳志,我問他回頭再看復出是否必須,他直白回應“我哪有這個能力在后臺坐著,讓Jim Coulter聽我的話,Jim Coulter是TPG的創始人,我在后臺坐著就能控制他,那怎么可能?國際并購哪有那么容易,其實這個過程驚心動魄。我不復出,楊元慶上不來。”縝密的心思里,秉持最單純的信念就是讓聯想渡過生死劫。
即便談到一直被外界詬病的創新不足,柳傳志也沒任何閃躲:“拿蘋果跟聯想比創新的同時,應該拿出100個類似蘋果、但最后死了的公司一起比,這就會讓經營者知道怎么做了。不然大家全和最好的比,按照人家的路子走,根本不考慮自身條件和外部環境,結果可能全死了。”他說自己最敬重任正非,因為不能像他那樣冒很大的風險去創新,還幽默地說自己跟任正非有一點不同,“我認為接受采訪越透明越安全,而他認為低調更安全。”
自稱“風雪中的行腳僧”的圣嚴法師,被喻為穩定臺灣人心的力量。翻閱他的自傳《雪中足跡》,命運爐火純青到三個字:走下去。“我有一個不變的原則,從來不讓自己流于滿足或陷入失望中。我會找到辦法讓自己走下去,因為如果我停下來,就沒有希望了。”
人生單純到無念、無我、無心,沒有走不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