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夕省,丁勇
(1.河北省秦皇島市飼料監測站,河北秦皇島 066000; 2.河北懷安縣畜牧水產局,河北懷安 076150)

肉雞低血糖—尖峰死亡綜合癥(HSMS)又稱肉雞低血糖綜合癥,是一種主要侵害肉仔雞的疾病,其病因有待進一步研究,但現在普遍認為與某些病毒(如顆粒病毒樣的粒子、腹瀉病毒)、細菌、寄生蟲及各種應激因素(溫度高低不定、免疫接種、光照長短、孵化等)有關。本病主要表現為突然發病,出現死亡率大于千分之五,至少持續3~5 d,低血糖癥。HSMS最早報道于1986年美國,至1991年從美國擴散到加拿大、歐洲、馬來西亞和南非,直到1998年在我國華北地區發生本病并報道。
1998年發生以來,現已遍布全國,在養殖較集中的鄉村雞場與飼養大棚,HSMS發病率相當高,可達30%~35%,死亡率5%~12%,無論是厚墊料飼養還是網上飼養的肉雞均可發生,但前者發病率明顯高于后者,濕度高的雞舍里的雞高于濕度正常的。發病日齡一般在5~28日齡,最集中發病在10~20日齡內,個別報道有5日齡和42日齡的商品肉雞發病,由于引起本病的發生的真正原因尚未完全搞清,仍在研究之中,所以在一個地區或一個雞場一旦發生本病很難徹底消滅根除。但普遍認為與病毒、細菌、球蟲、光照長短、雞舍濕度大(或潮濕)、各種應激因素等有關。各種應激因素特別是強制停料均可促進糖原分解成葡萄糖,以維持血液中葡萄糖濃度含量。如若有球蟲病感染,腸道吸收功能下降其吸收營養成分功能不全,可供糖原物質減少,雞只缺少高糖素或糖原,則很快變為低血糖,飼料中曲霉菌素毒素超標或其他易造成吸收障礙的疾病均易造成本病發生。
(一)傳染性因素主要指病毒、細菌、寄生蟲等。
1.病毒感染。如沙粒病毒樣顆粒子、冠狀、輪狀病毒、細小病毒、圓環病毒、腺病毒、呼腸孤病毒均可引發腸道病變,而損害腸道的吸收功能,出現下痢腹瀉。
2.細菌感染。常見的一些腸道性致病菌如沙門氏菌、大腸桿菌、痢疾桿菌、壞死桿菌、魏氏梭菌、產氣莢膜梭菌、厭氧菌都可以導致下痢腹瀉而影響消化吸收。
3.寄生蟲感染。主要是指小腸球蟲,球蟲在腸黏膜上大量生長繁殖,導致腸壁黏膜增厚變薄,嚴重脫落出血等病變,使飼料不能消化吸收,同時對水分鹽分的吸收也明顯減少,隨糞便排出體外,肉雞盡管大量飲水,但因吸收不良或不能呼吸而隨泄瀉排出;球蟲在腸黏膜細胞里快速繁殖,耗氧量增大導致小腸黏膜組織產生大量乳酸,使肉雞腸道PH值降低,使腸道內有益菌猛減,因為有益菌在PH值低的高酸性的條件下不易存活,有害菌在此條件下最適宜生長,大量生長繁殖,球蟲與有害菌相互協同作用,導致致病性加強,腸道內容物PH的下降使各種助消化的消化酶的消化能力下降,出現下痢腹瀉。由于球蟲與有害菌大量繁殖生長集聚太多,而導致肉雞消化不良,腸道吸收出現障礙,電解質的吸收減少,使電解質大量丟失,大量的腸黏膜細胞迅速被破壞,出現生理消化障礙。
(二)非傳染性因素
1.飼料中維生素、能量和蛋白質的高低對肉雞的影響。它們不僅給肉雞提供了營養需求,同時也給病毒、細菌、寄生蟲的生長提供了便利條件,使之大量快速繁殖而使癥狀加重。
2.各類毒素。外來的毒素可能存在于飼料中、飲水中,飼料中各原料成分便于黃曲霉素及其他曲霉素的繁殖,同時產生自體毒素如大腸桿菌和魏氏梭菌的內霉素,破傷風菌產生的外毒素,這些可以使上皮細胞受到破壞,在腐敗菌及其他有害菌的協同作用下,發生繁殖分解及蟲體的死亡,崩解后釋放出大量的有害物質,這些有害物質被機體吸收而發生自體中毒,從而臨床上出現興奮不安,后癱瘓昏迷衰竭死亡。
3.各種應激因素。環境衛生、溫度或高或低、飼養密度大、濕度太高或太低、飼料突然更換、噪音過大、長途運輸、抓放、不合理用藥、不合理免疫、分群、打雷閃電、飲水不衛生、孵化中出現停電等均可造成肉雞生理機能改變,特別是造成腸黏膜損傷,黏膜上皮細胞變性、壞死等引起肉雞發病。
發病初期,雞群無明顯變化,采食、飲水無變化,精神都正常,隨著疾病的發展,患病雞出現食欲減退,大聲鳴叫,轉圈,頭部歪斜震顫,共濟失調。個別肉雞腿腳外展,出現癱瘓昏迷。飼養條件好生長發育快的雞最易受侵襲,發病雞群有間隙性腹瀉,發病早期的雞下痢明顯,晚期常見因排便不暢而使米湯樣糞便滯留于泄殖腔,部分病雞未出現明顯的蒼白色的下痢,一般發病后第3~4 d為死亡高峰,以后逐漸減少,但可持續4~5 d,雞群中個別病雞抓出單養可自然康復,但易變為僵雞(小大雞),生長緩慢,頭部有震顫癥狀。在急性臨床癥狀消失后出現跛行。相同條件下肉公雞發病約是肉母雞的二倍。
病雞發育良好,肝臟略腫,基本正常,胸腺明顯萎縮,胰腺萎縮。腸道淋巴結萎縮,直腸、盲腸內積液,十二指腸偶見出血,腸管常混有球蟲病變,個別病例可見混合感染病癥。
取雞翼靜脈血,用鄰甲苯胺法測定血糖,一般病雞的血糖為20~80 MG/DL,正常雞只血糖含量為220 MG/DL,差異顯著。還可做蟲體檢查、細菌培養、藥敏試驗等。根據血糖測定、流行病學調查、臨床癥狀、病理變化等綜合分析,可確診本病。
1.根據目前研究,HSMS目前尚無特異性治療方案,只有采取針對本病發生病因來控制,減少應激和加強糖原分解等輔助性手段減緩癥狀,在生產實踐中可在雞群飲水中加入葡萄糖,黃金維他及增強免疫的中藥提取物如黃芪多糖、金絲桃素,以促進機體抵抗力增強。應保持雞舍的清潔衛生,特別是料槽、飲水器應定期消毒,冬季每星期一次,夏季每星期兩次,一般用消毒液洗刷后清水沖洗干凈。保持雞舍空氣新鮮加強通風,減少溫差,針對病毒、細菌、寄生蟲可用一些藥。
2.通過控制光照來預防HSMS的發生,限制光照均可預防和減緩HSMS的發生,一般光照時間為16~18 h,有無光照的條件下雞可釋放褪黑激素,使糖原轉變為糖原異生,從而有效控制血糖的有效下降。
3.HSMS的病雞體內既缺乏胰高血糖素,又缺乏糖原。因此,在受應激因素或強制停料時極易形成低血糖,所以必須加強飼料管理,杜絕或減少應激因素的存在,如舍溫高低不定、噪音大、通風不良、更換飼料、停水等不應有的應激因素。使畜禽的生存環境和機體達到和諧統一,確保生物安全狀態延續。通風不良、缺氧、24 h光照的雞舍發病較多。
4.消毒。消毒是消滅傳染源的決定因素,制定合理的消毒制度,并認真執行好,是相當必要的。一般7~10 d定期消毒一次,發病時每天一次,出欄后用3%的火堿高壓沖洗,再甲醛蒸薰。如氯制劑、碘制劑、酸、堿,季胺類幾種消毒液交替使用,防止消毒液出現抗藥性。
增加營養,對癥治療,進行合理的搭配。
方案1:三字球蟲粉每100 g加水300 kg早上飲用,扶正解毒散1 kg與復方黃芪多糖200 g拌料1噸早上料用,甲硝唑中午飲水每100 g加水400 kg,毒痢絕每100 g加水300 kg晚上用。
方案2:荊防解毒散1 kg與黃金維它100 g、病毒靈250 g拌料1噸早上喂, 球泰100 g加水300 kg早上飲,丁胺卡那100 g加水300 kg中午飲水,血痢停100 g拌料150 kg晚上喂料。
方案3:丁胺卡那200 g、清瘟敗毒散500 g與黃芪多糖150 g拌料500 kg早上喂料,球必妥100 g加水300 kg早上飲水,毒痢絕100 g拌料150 kg晚上喂料,新霉素100 g加水300 kg中午飲水。
方案4:黃金維它100 g、益生素250 g、小蘇打50 g、維生素C200 g、維生素E300 g與高免抗毒干擾素500 g拌料500 kg早上喂,三字球蟲粉100 g加水300 kg水早上飲水,丁胺卡那100 g加水500 kg中午飲水,沙拉沙星100 g加水500 kg晚上飲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