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決咨委領導和專家建言咸陽“十二五”發展
“十一五”期間,陜西咸陽市經濟社會建設取得了輝煌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普遍得到提高。“十二五”,咸陽如何謀劃?西咸一體化戰略又將如何進一步實施?
2010年10月底,咸陽市委、市政府特邀陜西省決策咨詢委員會的領導、專家們,舉行了“十二五”規劃論證座談會,為咸陽的“十二五”發展舵航把脈。本刊對領導專家們的真知灼見進行了精編:

首先,咸陽應站在西咸一體化的高度考慮“十二五”規劃。西咸一體化是影響咸陽發展的一個重大因素,在下一個五年甚至十年當中,咸陽要充分認識和利用一體化這個機遇,借區位之勢,借西安科技實力強大之勢,借基礎設施共建之勢,主動迎接西安的擴散輻射,為最終實現一體化奠定堅實基礎。
第二,咸陽應在城鄉一體化上起到表率作用。加快土地流轉,推動農業現代化、規模化、集約化、科技化進程;加速戶籍制度改革,這主要是政策落實問題,操作過程要注意完善,盡量避免副作用;重視農村社區化建設,通過加強社區建設推進城鎮化。
第三,咸陽“十二五”應繼續通過加大改革力度,為發展注入新活力和動力。搞好行政體制改革,真正把政府改成服務型政府、有限型政府、陽光操作型政府、受納稅人監督的政府;同時搞好經濟體制改革、搞好分配制度改革。

據了解,2009年咸陽人均年收入為1.25萬元,蘋果區人均年收入1.5萬元,蔬菜區人均年收入1萬元。為縮小城鄉差別,在“十二五”期間,咸陽規劃城市人均年收入達3.8萬元,農村人均年收入確保1萬元,力爭達1.3萬元,使城鄉人均收入比例力爭3∶1, 確保3.8∶1。
為實現這個規劃目標,我認為咸陽北五縣農業主導產業已經非常成熟,應集中精力抓好蘋果產業;咸陽南五縣,加上兩個區和興平市,應該發展資金密集型、技術密集型、勞動密集型、高附加值的精細農業,具體講就是發展塑料大棚精細農業,這個地方此方面的天時地利人和都具備。

城市群規劃要圍繞西安(咸陽)國際化大都市來布局。與此同時,要盡快落實縣城、重點鎮、一般鄉鎮、中心社區和大村莊的布局規劃和建設規劃,再不能隨意亂建,造成新的浪費。在規劃的同時,提高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加大農村公路、農村電網、農村生產服務設施和網絡的建設。
要重視產業布局,特別是產業園區的布局規劃。要突出特色、突出當地優勢,以促進形成產業集群。建議縣級產業園要抓好農副產品的系列加工、深化加工,使其在現有園區里占有一定的比重。
將涇渭新區段的綠化景觀帶跟渭河一樣,納入“十二五”規劃,以增強招商引資的吸引力。

我有七個方面的建議:一、應注重咸陽科技創新能力的提高。在陜西,咸陽的智力優勢僅次于西安,要發揮區域優勢,吸納西安的人才、智力和創新能力,推動咸陽科技創新發展。建議在規劃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中,爭取明年咸陽要進入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
二、經濟發展要以工業為主導。建議把公路框架和一些服務設施引入涇渭園區。另外,規劃中的幾個園區不一定都叫基地,也可以叫工業園區或專項產業園區。
三、城市群規劃發展要和西安融合、統籌考慮。建議將興平市改成區,實現西咸一體化首先要實現咸興一體化。咸陽發展主要有三個大板塊:咸興武工業走廊板塊,主體是加工業、電子信息產業、新材料產業、裝備制造業、食品加工業等;彬長旬板塊,以資源開發深加工為主體;農業板塊。
四、與西安融合要錯位發展,有些項目要防止重復建設。建議在咸陽以東、西安以西規劃一個大規模的以消費品為主的商務中心,建設一個大的超級市場,并配套建一個大型停車場;在航空港適當的位置,發展一些民用航空零配件生產和飛機的維修產業;在咸陽建設一個陜西國際會展中心。
五、咸陽新農村建設應普及旬邑的實踐經驗。現在關中地區的農村和一些城鎮,規劃依然滯后,可以把旬邑的經驗推廣開來,寫入規劃,由各級政府負責實施。
六、吸引房地產開發商到城鎮建設。這是國家今后鼓勵的一個重點,也是城鎮發展之必須。住房建設的結構要安全,但是裝修可以檔次一般,加上縣上給一些優惠政策,可以解決公務人員、教師、醫務人員在城鎮統一購房的問題。
七、重視為村鎮建設服務的建材產業發展。建議“十二五”規劃中,列入發展滿足村鎮建設的輕型建筑材料、框架材料產業的內容,著力改善建筑結構和材質質量。

第一,建議對保障措施的內容作一些歸并或者增加。保障措施是對目標實現的保障,黨的建設、民主政治、精神文明、干部作風等內容,作為保障措施歸并此部分。
第二,在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上,建議增加兩個內容:增加“環境友好型”的有關提法和內容,這是中央制定規劃的五個原則之一。統籌科技資源,這是關天經濟區和西咸一體化發展的重點所在,也是咸陽當前和今后發展的一個重要機遇。因此,建議在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部分增加這兩方面內容。
第三,在科技和人力資源開發上,眼界要再寬一點,要改變傳統引才方法,建立柔性引才機制,建立不求所有、不求所在、但求所用、來去自由的柔性引才機制,廣納天下之才,轉化為咸陽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