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雍浩 李正
十字路口的民辦教育
文/雍浩 李正

圖/DX
在我國由高等教育大國向高等教育強國發展的過程中,民辦高等教育的發展也逐步成為了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強國先強教”。《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強調:“民辦教育是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增長點和促進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各級政府要把發展民辦教育作為重要工作職責,鼓勵出資、捐資辦學,促進社會力量以獨立舉辦、共同舉辦等多種形式興辦教育。完善獨立學院管理和運行機制。支持民辦學校創新體制機制和育人模式,提高質量,辦出特色,辦好一批高水平民辦學校。”由此可見,民辦高校的科學發展顯得尤為重要。
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具體到學校,首先是要考慮如何提高學校的教育質量,讓每一個在校生轉變成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創新型人才。為此,如何理順學校內部管理體制就成為關鍵的問題。尤其是民辦院校內部的管理體制實行的多是董事會或理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
董事會或理事會是由學院的董事或理事所組成的,是一個決策機構,對學校的辦學目標、學科專業建設、師資隊伍建設、教學建設、教學改革、課程設置、人才培養、校風校紀、教學科研、后勤保障等等許多方面起著決策和監督監控的作用,有為學院更好的可持續的發展提出方案和建設性的意見責任。董事或理事是由專家、教授以及具有豐富管理經驗的人員所擔任,他們對董事會或理事會負責。院長雖是董事會或理事會成員之一,但由董事會或理事會聘任,對整個學院全權負責,有對整個學院發展的決策、建議等提出最后可行的建設性的權力。對于一所民辦高校,尤其是向更高層次發展的民辦高校來說,董事會或理事會、董事或理事和院長是一所高校科學發展的不可或缺的關鍵部分,這三者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彼此促進,任何一方缺失都會直接影響到學校的科學發展。但是,就目前而言,許多的民辦高校內部管理體制并不健全,辦學者唯利是圖,這樣長期輪回,最終只會是導致學院的停滯不前,甚至被時代發展的浪潮甩掉。因此,民辦高校在科學發展的過程中要集思廣益,避免獨言專行的政策,以促進學校向更高層次的發展。
黨委的政治核心和監督保證在學校的科學發展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公辦院校實行的是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而民辦院校則實行的是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黨委的政治核心作用無論是對于公辦院校還是民辦院校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決定了學校的政治方向,對全學院的黨員同志起著領導作用。同時,黨委對學院的科學發展也起著重要的監督作用。
學校的三大功能之一就是人才培養。 “培養什么人”、“如何培養”則是一所大學要發展的中心問題。高校是教育和培養人才的地方,人才培養是高校辦學目標所在。而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是民辦院校的生命線。民辦高校所培養的學生是否能夠滿足社會的需求,決定了這所學校的生存和發展。目前,國家要求在大眾化教育的基礎上,實行創新教育。創新教育是以培養人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基礎的教育,要求培養的人才要具有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是素質教育的具體化和深化。這里的“創新”要求學生要獨立思考、敢于挑戰、善于發現和認識有意義的新知識、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基本規律,具備相應的能力。民辦院校培養的學生要能夠體現出自己的價值觀,能夠適應不同類別的工作。學校應該不斷改革和創新。第一,學校應該在人才培養方面實行多元化的培養模式,一專多能,學生有自己的選擇自由和學習空間,修好本專業的同時可以選修其它專業。第二,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優勢。學生可以利用業余時間繼續學習自己感興趣的東西,獨立思考、善于發現和認識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第三,加強教師的教育,尤其是創新教育。教師是培養人才的主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促進學生的發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善于發現,及時解決問題。第四,加強學生課堂理論學習的同時,增加學生的實踐。理論和實踐還是應該相結合的,學生只有通過實踐才能理解和掌握所學習的理論知識,才能培養自身的獨立思考能力、善于發現問題的能力以及創新意識的培養能力。
高校培養的人才在步入社會之時,能夠實現自身的價值觀,并且為社會的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得到用人單位及社會、企業、民間的認可,能夠不斷適應社會發展及環境的變化。同時,民辦院校畢業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方面能夠更好的得以體現。那么,只有這樣的高校才能被國家、社會、企業、人民所認可,才能在高考招生生源逐年下降的大浪中不被沖垮,才能在日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教育教學改革是民辦高校科學發展的重要動力。教學改革是否及時、是否徹底,必然會影響學校的發展。教育教學改革包括對辦學思路、教學理念,課程建設、教學方式方法、學科專業建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師資隊伍建設等等方面的改革。教學改革就是為了發揚優勢,揚長避短,在不斷地更新過程中發揮其作用。目前西部部分民辦院校的辦學理念依然陳舊,這樣必然會對學校的發展帶來障礙。還有的民辦院校課程設置不能夠適應社會需求的發展,課程設置陳舊,知識的更新跟不上時代發展的要求,再加上教師教學方法的呆板,必然會導致部分學生逃課、偏科、甚至退學等現象的發生,這樣,不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也就無所謂人才的培養。所以,民辦院校應該從各個方面加強教育教學改革,以培養創新人才為目標,不斷提升辦學理念,不斷提高教學質量,不斷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同時,以促進民辦院校的可持續的健康的發展。
以教育科研促進教育教學改革的發展為前提。教育教學科研是一所高校教育教學質量水平高低的衡量準則。教育教學只有在科研的前提下才會得到提高,沒有科研的大學不能成為一所真正的大學,不搞科研的大學也就無所謂教育教學質量。教育科研具有三大功能:發展教育理論、促進學校的改革及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一所高校要想成為一所好的、更高層次的高校,就要研究教育規律,按照教育規律辦事,即要先行教育科研,以科研促教改,進行更徹底地教育教學改革。如果一所高校僅僅只是依靠經驗辦學,依靠摸索思路辦學,沒有教育研究,那么,這樣的高校就很難發展成為高水平、高層次的學校,教育教學改革也就很難繼續進行,學校的師資隊伍的整體水平也就很難得到提高,學生的科研能力也就難以體現。所以,好的民辦院校應該大力提倡教育科研,鼓勵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重視科研,同時鼓勵學生積極加入到科研中,并且對參與科研的教師和學生給予一定的激勵,只有這樣才能激發教師和學生對科研的積極性,學研并重,以促進學校的教育教學和科研的發展。
(作者單位:西安翻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