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正安,張一清
(1.南京衛生學校,江蘇 南京 210038;2.南京中醫藥大學,江蘇 南京 210046)
高職護理專業學生醫學基礎課作業情況的調查與分析
楊正安1,張一清2
(1.南京衛生學校,江蘇 南京 210038;2.南京中醫藥大學,江蘇 南京 210046)
醫學基礎課的作業有其特殊性,筆者以高職護理專業277名學生為對象,采用問卷和面談等方式,著重調查分析學生對待醫學基礎課程作業的態度、評價等。指出高職護理專業學生醫學基礎課程的作業現狀令人擔憂,并在作業的布置、評價方面提出幾點建議。
醫學基礎課;作業;高職護理專業學生
傳統的高職護理專業的醫學基礎課程作業模式為教師布置大量記憶性教學內容的重復抄寫,這樣的作業形式已越來越不適應課程改革的要求,學生的作業完成現狀亦令人擔憂,因此,必須關注作業的有效性、科學性、創造性、多樣性及其科學評價[1]。對此,筆者就高職護理專業學生的作業情況進行了調查和研究。
調查的對象是2006級護理專業6個班級277名學生(包括普通護理專業、英語護理專業、日語護理專業)。平均年齡為17.73歲。其中男生13名,女生264名。此次共發放問卷277份,收回有效問卷277份,有效率為100%。
調查研究采取了問卷和面談2種方式。
問卷調查分為2部分,第一部分為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包括姓名、年齡、性別、專業、生源等。第二部分由18道單項選擇題和多項選擇題組成,包括學生對待醫學基礎課程作業的態度、評價目前醫學基礎課程作業的方式、認為作業方式是否需要改革等方面的基本情況。
收回問卷后,采用隨機取樣的方式,選取了12名愿意合作的學生進行面談,請他們就問卷調查的情況作具體說明。對問卷調查結果進行具體分析后,連同談話內容進行整理、比較和分析。
采用EpiData3.0進行數據錄入,用SPSS11.5進行統計分析。
2.1.1 學生對待作業的現狀(見表1) 大多數學生在主觀上對作業的重要性認識是到位的,能夠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但每個班總有個別學生完成不了作業。面談中,有11名能按時完成作業的學生承認,在遇到一些需要分析綜合的題目,自己是拿別人現成的答案抄的。

表1 學生對待作業的現狀
2.1.2 學生對待作業的態度(見表2) 由表2可以看出“不想做”的占52.6%,顯示不完成作業者中超過半數是對作業的興趣不足,說明傳統的醫學基礎課程作業單一的抄寫形式對學生的吸引力不強,還有一些是嫌作業太麻煩,太浪費時間或者對教學內容或習題的不理解,學習信心低。

表2 學生不完成作業的原因分析
對回答“假如老師沒有留作業,你會主動給自己找作業么”的問題,選擇“會”占11.9%,“不會”占41.2%,“偶爾會”占46.9%。可見,相當多的學生雖然能被動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但在老師沒有留作業的條件下,大部分學生不想自己主動找作業做。
學生評價目前作業的方式(見表3)。

表3 學生評價目前作業的方式
從“少做作業,成績才能好”占0%的數據,我們看到,學生都能意識到作業是鞏固課堂教學的重要方式,合適的作業可以提高學習成績,但選擇“作業和成績毫無關系”的占到46.9%,也說明目前醫學基礎課程作業的形式對學業水平提高的實際作用不明顯,這也是許多學生感到困惑因而不想主動尋求做作業的原因。
在被問及“老師布置的作業是否多樣性、有層次”時,回答“沒有”占14.1%,“偶有”占39.4%,“經常”占46.5%。
在被問及“你對現有由老師來布置作業的方式的評價”,“很滿足”占30.7%,“過得去”占64.6%,“不滿足”占4.7%。可以看出學生對目前老師布置的傳統的作業類型部分認同,但也向往更豐富的作業類型。
2.3.1 對作業布置的期望和要求(見表4) 如表所示,學生期望多樣化的作業形式,而目前醫學基礎課的作業不僅布置形式上由老師統一布置、內容上的刻板抄寫,而且學生完成作業的方式也是較單一的書面文字形式。

表4 學生對作業布置的期望和要求
在回答多項選擇題“你喜歡的作業類型”時,“抄寫”占39.7%,“背誦”占 26.7%,“閱讀”占 46.2%,“預習”占 33.9%,“其他”占11.2%。
在面談中,也同樣發現,在作業的設計上學生渴求嘗試形式新穎,探索性、開放性、與實際密切聯系類的創新型題目,探索醫學世界的奧秘,來喚醒和引發深度思考。能力的差異和多樣化的個性使學生有自主選擇作業題目的愿望。
2.3.2 對老師批改作業的期望和要求(見表5)由表5的調查數據可見,90%以上的學生認為作業應由老師批改。有10%左右的學生希望直接參與到作業的批改中去,反映出當今學生較強的參與意識,對作業乃至整個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面談中,10名學生認為老師在批改作業過程中有不可取代的作用,仍然要求老師評改作業,反映傳統教學方法的影響。參加面談的有2名學生提出作業的批改不應該是老師單方面的行為,而是一項老師和學生之間互動的活動。學生還認為學生之間交換作業進行互改,會更仔細認真,并認為通過互改和橫向比較,會更容易看出自己和其他同學的差距。相互糾正有助于學生重新認識自己的作業,有助于啟發自己的答題思路、內容。總之,學生要求老師評改、學生自改和學生互改結合起來。

表5 學生對教師批改作業的期望和要求
在12名面談調查對象中,全部都希望老師批改作業時,在后面附上評語,其中8名面談學生表示喜歡看到老師指出優點和鼓勵的話,調查對象中沒有一人喜歡老師只提出缺點。這說明,老師只顧改錯批評,指出的錯誤越多,可能對學生的積極性打擊越大。
由表5還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還是比較在意老師對作業的評定及評價的。在面談中,有1名學生承認只看老師指出的錯誤和等級評定,而不思考老師為什么要這樣改,以至下次仍然犯類似的錯誤,老師的批改沒有收到任何效果。
通過調查,我們看到了高職護理專業的學生在醫學基礎課程作業方面的一個基本現狀。這種現狀令人擔憂,每個班總有個別學生完成不了作業;學生對醫學基礎課的傳統的作業布置形式、內容興趣不足,主動性不夠,往往動筆不動心,抄一遍書上的內容,對記憶收效甚微。學生期望對傳統的醫學課程作業形式進行改革。幾點建議如下。
可由學生自己通過寫學習日記、小論文等,將學生的注意力從學習結果轉移到自己的認知過程。
創造和設置情景,如探索醫學世界的未知,病案分析,結合學生未來的護士執業考試來設計試卷等作業。
在作業的完成上,要考慮學生能力的差異和多樣化的個性。
如學生自評作業,學生互評作業,師生面改作業及以競賽的形式,作品展示的形式評價作業。
當作業變成新穎有趣、適合學生的作業,當分層次設計的作業讓學生有自主選擇作業的權利,當作業不再完全是由老師布置,甚至可以由學生自己來設計,當作業的評價更加多元化更加合理,作業就激發著學生成長的積極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生對待作業的態度也就成為一種生活態度,在作業過程中學生體驗著幸福和快樂、辛勞和收獲。
[1]吳子健.以如履薄冰的態度關注每一次作業[J].上海教育,2007,17:48~50.
G526.5
B
1671-1246(2010)22-01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