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蓉
(南京師范大學強化培養學院,江蘇南京210046)
南京大學生文學閱讀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
何蓉
(南京師范大學強化培養學院,江蘇南京210046)
高校教育是基礎教育的延伸和提高,在專業劃分更具體、更狹窄的高校教育中,素質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而如何實現大學生的素質教育,則更多地體現在文學的功能上。本文作者通過對南京地區大學生文學閱讀現狀,以及各類高校文學課程設置的調查,了解大學生閱讀的趨向,以及高校人文綜合教育的不足之處,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相關建議。
南京高校文學閱讀現狀對等
對于很多人來說,素質教育早已是耳熟能詳的詞語。然而,對于高等教育中的素質教育,卻很少有人進行深入的思考。在高等教育中,素質教育在本質上就是指人文素質教育。這是相對于單一的科技教育而言的,目的在于糾正將大學教育當作職業教育的傾向,防止出現由于專業劃分過細而出現的學生知識結構單一的問題。大學教育應當著眼于培養具有廣博文化素養和深刻人生修養的人。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文學閱讀是高校培養中不容忽視的一個方面。
由此,我們選取了幾所南京高校進行相關問卷調查(如圖1)。本次調查發出問卷300份,收回有效問卷279份,有效率達93%。被調查者涵蓋了南京地區一本、二本、三本的高校,以及職業??茖W校的學生,各學校被調查人數分布基本平均,被調查者的專業種類不限,以本科生為主。

圖1 被調查者所在高校數量分布圖
1.總體閱讀時間明顯較短。
調查統計結果表明,在被調查者中,只有21.86%的學生每周的閱讀總時間能達到3.5小時以上,這意味著超過四分之三的高校學生平均每天的讀書時間不足半個小時。在各類報道中,我們經??梢钥吹?,如今的閱讀已經逐漸進入了讀圖時代。隨著互聯網在高校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將上網、玩游戲、看電視電影等視覺傳媒作為他們課余的娛樂方式,而對于純文本的閱讀則越來越少。
這種現象的出現不可否認跟高校的引導力度不足有關。比如,高校對于文學類必修或者選修類課程的開展還不是很到位,有些學校,尤其是一些非綜合類大學,學生甚至從來沒有聽說過有跟文學相關的社團或者活動,這會使得一部分學生在課余生活中極少能夠有意識地提高自己的文學閱讀,而轉向其他娛樂方式來打發時間。
2.文學閱讀趨向通俗化、娛樂化。
由下表的柱狀圖(如圖2)我們可以看出,小說是絕大部分的高校學生最喜歡的文學體裁,遠遠高出了對其他文學體裁的喜愛。如果按照文學作品的時間類型劃分,當代文學作品則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大學生讀者的青睞(如圖3),而在當代文學的各類作品中,選擇幽默輕松類作品(包括流行文學、青春文學等通俗文學)的人數達到了總數的62.01%。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當代大學生的閱讀品位,已經越來越趨向于通俗化,閱讀對于大部分人來說已經成為一種娛樂休閑的方式,而不是作為一門提升自身素養的博大精深的學問(尤其是對于非文學專業的學生來說)。

圖2 高校學生對于各類文學體裁的喜愛程度

圖3 高校學生對于各年代文學作品的喜愛程度
在調查表中體現了一些關于高校文學類課程情況的題例,從調查結果(如圖4)中我們發現,設置文學類必修課的專業只占據了16%的少數,能夠既設置文學類必修課又有選修課的專業只有極少的2%,更為遺憾的是,有將近半數的專業沒有任何文學類課程設置。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有77%的大學生認為,高校很有必要開設文學必修課。由此可見,目前的高校文學課程設置出現了供不應求的狀況。

圖4 高校對于文學類必修選修類課程的設置情況調查
1.從高校課堂抓起。
從課程開設上來說,各高校應當面向全校各專業學生(文學專業學生可除外)開設普及類文學必修課程,目的在于拓寬學生知識面,打造學生全面的知識結構,形成完善的人格體系。這些必修課以了解為主,同時注意培養大學生對于文學的興趣,鼓勵他們進行自發的、自主的文學閱讀。同時,開設針對文學各分流的專業選修課,如:《紅樓夢》研究、古典詩詞、元明戲曲等。
現階段中學語文新課標已經體現出通過設置五本必修教材和若干門自主選修課來提高學生文學素養的方法,此舉對于培養中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習慣有著極大的益處。在文學類課程設置中,我們更應當將這一意識貫徹下去,充分利用高校的各種有利資源,將大學生的人文素養作為一項重要目標來培養。
2.大學生課外閱讀狀況與圖書館配備。
高校學習相對于基礎教育有著更明顯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大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更多是在課外。經調查,95.70%的大學生認為,當代大學生有必要進行課外文學閱讀。
在這樣一個信息時代,大學生課外閱讀的途徑很多。而調查發現,有高達71.68%的大學生是通過圖書館借閱圖書來進行課外閱讀的,這體現出高校圖書館對于大學生文學閱讀的便利。但是在對于圖書館滿意度的調查中,竟有33.33%的人對圖書館的藏書情況表示不滿意。由統計看來,學生對于圖書館的不滿可以歸納為如下兩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數量不足。這一點尤其體現在新書的數量不足。一部分被調查者反映,學校圖書館的書太少太舊,而且更新很慢,即使更新之后,新書的數量也極其有限,不能滿足該學校學生的借閱需求。針對這一點,各高??梢詮膶W生的利益出發,定時定量地購進新書,為圖書館及時輸入新鮮血液。
第二,質量不夠。很多學生表示,圖書館的書不僅種類有限,很多高質量的好書,包括一些相關專業的外文書都搜不到,而且甚至有很多書是購買的盜版書。對此表示十分不滿。高校里的學術研究需要決定了這類讀者群需要及時地了解學科前沿理論,文學的閱讀也同樣如此。對此,圖書館更需要與時俱進,必要時也可以采取相應措施,如在圖書館網頁設置留言欄等服務學生的方法來及時地了解學生的閱讀方向和需求。
3.高校文學社團的設立與講座的開展。
除了以上這些客觀條件可以提高之外,大學生也可以充分利用學校的各類資源,自發地組織各類文學社團,將有著共同文學愛好的同學聚集在一起,經常溝通交流文學方面的話題。這不僅有利于大學生人文素養的提高,而且對于大學生的人際交往,以及合作探究意識的形成,都有著很大的幫助。
講座的開展有利于引導大學生閱讀的方向。高??梢园l動教師甚至學生來開展具有積極引導意義的文學講座,這些講座不僅能深化大學生對于某一類文學的理解和認識,而且能從一定程度上糾正目前閱讀的趨勢,使大學生在教師或者同齡人的引領下,能夠開拓眼界,去探索更加浩瀚、更加深邃的文學世界。
[1]杜時忠.人文教育論.江蘇教育出版社,1999.
[2]吳光遠主編.文學與生存.中國社會出版社,2004.
本文系南京師范大學09-10年度校級創新實踐項目“南京高校文學教育現狀及對策研究”成果,項目導師為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副教授何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