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婆不都斯力木.阿不力克木
中亞國家具有豐富的農業自然資源,新疆具有技術和管理優勢以及相對的資金優勢。新疆與中亞國家在農業領域擁有較高的合作和互補性,具備很好的農業合作潛力,上海合作組織合作平臺和地緣優勢以及日益改善的中亞投資環境,為新疆農業在中亞發展提供了很好的機遇,這種選擇對提高新疆糧食安全和資源性短缺農產品供給程度以及建立未來的出口基地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
一、新疆與中亞各國農業基本概況
(一)新疆農業基本概況
2008年新疆農作物播種面積達6805.3l萬畝,糧食播種面積2474.95萬畝,糧食產量1022.85萬噸,已經成為我國重要的優質商品糧基地和最大的優質棉生產區。2008年棉花種植面積和總產量分別為2502.02萬畝、301.55萬噸, 這兩項指標均居全國首位,已成為我國不可替代的商品棉基地, 在全國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新疆是全球最適合番茄生長的地區,也是全球番茄種植與加工的三大中心之一。新疆初步形成了九大優勢農業產業集群,其分別是杏子產業集群,香梨產業集群,核桃產業集群,石榴產業集群,商品甜瓜產業集群,葡萄產業集群,高檔釀酒葡萄產業集群,番茄產業集群和食用菌產業集群。
新疆作為中國第二大牧區,發展畜牧業的潛力較大。目前,新疆擁有新疆細毛羊、中國美利奴羊、新疆羔羊皮、阿勒泰大尾羊、卡拉庫爾羊、新疆褐牛、伊犁馬等優良品種,牛肉、羊肉、棉羊毛、羊絨和奶類等草食性牲畜產品已居我國前列。截至2008年底,新疆牲畜出欄4577.06萬頭 。肉類總產量175.49萬噸,其中,豬肉產量36.79萬噸,牛肉產量40.98萬噸,羊肉產量67.45萬噸,牛奶產量209.06萬噸,羊毛產量8.40萬噸,水產品產量9.26萬噸。
新疆已經建立了細毛羊基地。新疆是產絨大省,絨的品質好,在國內外市場享有盛譽,山羊絨價格、質量和數量在國內和國際市場都有較強的競爭力,新疆的毛紡織品出口潛力較大,羊絨衫等服裝呈現增加趨勢,對羊絨需求空間很大。
(二)中亞國家農業基本概況
中亞國家的農作物主要有小麥、大麥、水稻、棉花和葡萄等。哈薩克斯坦糧食產量最多,約占中亞國家的70%左右,其次是烏茲別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主產棉花、水稻、蔬菜和水果,棉花產值約占農業總產值的40%,是重要的出口物資,近年來果蔬也開始出口。在小麥種植面積方面,土庫曼斯坦增加了約6倍,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也分別增加了約70%和30%。
哈薩克斯坦具有優越的發展畜牧業的自然條件。畜牧業包括養羊、牛、豬、馬、駝、禽等,其中養羊業和養牛業較為發達。畜牧業在土庫曼斯坦經濟中占重要地位,其中以養羊業為主,羊羔皮在國際市場上有很高的聲譽。該國還有世界聞名的阿哈爾捷金馬,養蠶業也很發達。吉爾吉斯斯坦具有良好的發展畜牧業的自然條件,因此養牛和養羊業的商品生產較發達,羊的數量居中亞國家之首,羊毛產量居中亞國家第3位,同時也是中亞地區肉、奶和奶制品的主要出口國。烏茲別克斯坦對傳統的畜牧業進行了一系列變革,采用人工配種、欄圈飼養等方法,提高了畜牧業的集約化水平。目前,烏茲別克斯坦畜牧業以生產毛、肉為主,出口大量的羔皮,肉類產量居中亞各國第2位。年產高質量的羔羊皮約160萬張,居世界第2位。此外,養蠶業也較發達,年產蠶繭約1.8萬噸,居世界第6位。畜牧業是塔吉克斯坦農業中較重要的產業之一,包括養牛、羊、豬、禽、兔、蜂和魚等,但比較優勢均不明顯。
二、新疆與中亞國家農業領域合作現狀及互補性分析
(一)新疆與中亞國家農業領域合作現狀
1.農業項目合作現狀
近年來,新疆從中亞國家引進了急需的農作物種質資源,有效地解決了農業生產中的難題。 新疆農業科學院糧食所從哈薩克斯坦引進冬小麥和春小麥品種資源,從這些品種資源里選育出了新疆小麥“新冬”“新春”系列主栽品種,為新疆解決糧食安全問題作出了貢獻。從哈薩克斯坦引進了三項重要科技成果, 即作物秸稈微貯飼料技術、 微生物殺蟲劑和防治作物根病的木霉制劑。科研人員研制出來的現代生物技術產品 “秸稈發酵活桿菌”現已推廣到全國,取得了國家發明專利。從烏茲別克斯坦引進了赤眼蜂工廠化繁殖技術。
近幾年新疆部分企業和中亞國家進行了合作。如新疆天業節水灌溉過濾器產品, 經過多年的不斷創新和研發,技術含量大幅提高,性能與國外同類產品相當, 但價格較低,占有絕對競爭優勢。因此,國產節水灌溉用過濾器產品在周邊干旱缺水國家的銷售前景十分廣闊。新疆新康番茄制品公司面向中亞市場,在哈薩克斯坦投資建立了番茄醬廠,主要生產罐裝、玻璃瓶及軟包裝的番茄醬、番茄汁等,年生產能力為5000噸。截至目前,該公司累計生產經營番茄制品1.16萬噸,這家企業已成為哈國主要的中資企業之一,產品因多次在哈國獲獎而成為當地的名牌產品。該公司目前已著手在哈國建立番茄種植基地,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伊犁朗利國際貿易公司與哈薩克斯坦最大的物流公司達姆公司簽訂了投資1000萬美元在哈薩克斯坦合作建設農產品交易市場的項目意向書。新疆畜牧科學院與哈薩克斯坦農業部科學院簽訂了關于共建“中哈畜牧研究中心”意向備忘錄,并決定分別在新疆畜牧科學院和哈薩克斯坦農業部科學院成立畜牧業研究中心;在草食家畜遺傳育種、草資源保護利用、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技術、動物營養與飼料、畜產品加工、畜牧生物技術等研究領域開展合作交流和人才培養;落實了中哈“羊毛羊絨生產質量控制技術體系的建立與應用”國際合作項目的具體實施地點;商定在南哈薩克斯坦州開展動物胚胎移植技術示范推廣的合作,并與南哈薩克斯坦畜牧植物研究所共建動物胚胎移植實驗室和毛絨質量檢測技術實驗室等。
2.農產品貿易現狀
新疆與中亞國家的農產品貿易主要集中在糧食 、油料、蔬菜和瓜果,近幾年新疆對中亞國家的出口額逐年增長。2006年以來,新疆各口岸出口的鮮、干水果成倍增長,近幾年來,在科研人員的努力下,新疆開發和培育出許多新的糧食,蔬菜,瓜果品種為中亞國家提供了一些中亞人喜歡的但在其國內價格又十分昂貴的蔬菜新品種 (如洋蔥、胡蘿卜、西紅柿和黃瓜等)。2008年上半年,新疆對中亞國家出口農產品2.88億美元,同比增長28.94%,出口的主要農產品有土豆、大蒜、蘋果、葡萄 、脫水蔬菜、番茄醬等。
2007-2008年新疆與中亞主要國家部分農產品進出口貿易情況:
新疆對哈薩克斯坦出口的動植物產品和食品貿易額為2.6481億美元,占新疆對哈薩克斯坦出口農產品貿易總額的42.66%。這一年,新疆從哈薩克斯坦進口的動植物產品和食品的貿易額為0.4681億美元,占新疆從哈薩克斯坦進口的農產品貿易總額的78.61%。
新疆對烏茲別克斯坦出口的植物產品貿易額為0.16515億美元,占新疆對烏茲別克斯坦出口農產品貿易總額的83.54%。這一年,新疆從烏茲別克斯坦進口的植物產品貿易額為0.15264億美元,占新疆從烏茲別克斯坦進口的農產品貿易總額的100%,這一年,新疆沒有從烏茲別克斯坦進口動物產品和食品。
新疆對吉爾吉斯斯坦出口的動植物貿易總額為0.61353億美元,占新疆對吉爾吉斯斯坦出口農產品貿易總額的53.8%。這一年,新疆從吉爾吉斯斯坦進口的動植物產品和食品貿易總額為0.00573億美元,占新疆從吉爾吉斯斯坦進口的農產品貿易總額的90%以上。
(二)新疆與中亞國家農業合作互補性
1.建立農業生產和加工基地,滿足新疆和中亞五國短缺農產品需求。新疆可以選擇在土地資源豐富、谷物出口量較大的哈薩克斯坦投資進行糧食生產的開發經營。2008年哈薩克斯坦谷物總產量2110萬噸,有約1000萬噸的出口能力,糧食出口潛力很大。為克服水資源和技術對提高單產的限制,在投資的同時應加強品種改良和節水灌溉技術方面的合作。比如,要充分利用新疆尤其是新疆在棉花生產上具有單產水平高的技術優勢,在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這三個棉花主產國進行棉花生產合作開發。比如,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油菜籽進口國,新疆可以針對中亞五國的油菜籽資源優勢進行投資開發,實現與新疆市場需求的耦合。
2.新疆與中亞國家在養羊業、養牛業的育種及改進畜群結構方面有合作的潛力和前景。在不遠的未來,隨著合作的不斷加深,新疆的畜牧業水平將會提高到一個新水平,新疆畜牧產品的產量和質量也會上一個新的臺階。畜牧業不僅能為居民提供肉、奶等必需食品,還能為輕紡、食品、醫藥等工業提供重要的原料,因此,應大力發展畜牧業。新疆與中亞國家在養羊業、養牛業的育種及改進畜群結構方面有合作的潛力和前景。另外,新疆可與塔吉克斯坦合作發展養蠶業。
3.隨著新疆農村經濟結構的調整,許多縣鄉都建立了多種水果種植基地,部分農民也改變了以往自產自銷的經營方式,開始進行耐儲藏、耐運輸水果品種的改良,并逐步把眼光投向了中亞等國外大市場,而中亞國家對水果需求上的缺口,也為新疆水果出口提供了條件。這也為新疆與中亞國家林果業的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而隨著水果出口量的增加,還會大大提高果農的生活水平。
4.農機制造業不完備、對農機需求旺盛。原蘇聯的計劃經濟時期,對農機產品實行分區布局生產。中亞各國只生產產品的一部分,沒有形成大型及復雜農機產品的綜合生產能力。原蘇聯解體以來,目前使用的農機產品嚴重老化、超期使用,急需更新。哈薩克斯坦85%的拖拉機和播種機已經超過了使用年限。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等國家一向以畜牧業為主,農機、輕工業相對落后,農機產品的更新速度跟不上。我國的農機產品性能較好,不但價格適中、機型較多,而且運輸和配件購買方便,頗受中亞國家農民的歡迎,在中亞市場走勢很好。目前,中亞市場對我國農機產品的需求量非常大,洛陽一拖、福田重工、黃海金馬等一批農機企業的農機產品出口中亞等國的出口量很大。洛陽一拖2008年“東方紅”大輪拖拉機出口中亞1200多臺。同時對俄羅斯出口持續增長。
三、新疆與中亞國家農業領域合作建議
第一,隨著經濟實力的提高,我國目前已具備了一定的對外投資能力,在農業科研和應用技術方面比中亞國家有明顯的優勢。因此,新疆可以充分利用中亞國家急需引進資金和技術來發展農業,并且迫切希望在與我國發展農業領域合作這一有利時機,廣泛開展農業領域的合作。
第二,新疆可以選擇在土地資源豐富、谷物出口量較大的哈薩克斯坦投資進行糧食生產的開發經營。近幾年哈薩克斯坦的玉米和小麥的每公頃耕地單產只有89.5噸和19.8噸,而與其比鄰的新疆的玉米和小麥單產已達到136.3噸和120.9噸,糧食增產潛力很大。為克服水資源和技術對提高單產的限制,在投資的同時應加強品種改良和節水灌溉技術方面的合作。比如,要充分利用我國尤其是新疆在棉花生產上具有單產水平高的技術優勢,在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這三個棉花主產國進行棉花生產合作開發。
第三,新疆與中亞國家的農業合作是對雙方均有利的合作,但是如果沒有統一領導,無序的合作必將導致失敗。只有在政府部門統一規劃引導下,按照國際標準和國際慣例進行農業合作,才能保證合作有序、健康的完成。加強新疆與中亞國家的農業合作必須實行開放的農業經濟政策,積極改善投資環境,放寬投資管制,使外資企業能夠在公平條件下順利經營和競爭。
第四,加強新疆同中亞國家的農業合作不能光靠政府的力量去推動和落實,必須有一批農業企業參與合作。中亞國家的中小企業在其國民經濟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許多領域合作的潛力很大,近年新疆中小企業也發展迅速,因此,雙方應共同努力,推動中小企業的合作,重點開展農作物和畜牧業的育種、種植業(如糧食、棉花和蔬菜種植)、農產品的深加工,特別是水果、蔬菜和食品加工等方面的技術交流與合作。
第五,目前新疆與中亞國家的農業合作主要集中在貿易上,并沒有按照比較優勢原理對本國或本地區的農業進行合理的結構調整,發展自己的優勢產業,形成產業優勢互補。如果這種情況長期下去,必將影響新疆與中亞國家農業合作的深入發展。所以,新疆與中亞國家應按照比較優勢原理,根據市場需求和自身的具體情況調整產業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