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偉 洪瓊君
酒精性肝病(alcohol-induced live disease,ALD)是長期大量飲酒所致的肝損害,包括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硬化[1]。近年來,該病在我國發病率迅速升高。2004年6月~2008年12月,筆者應用多烯磷脂酰膽堿聯合還原型谷胱甘肽治療ALD患者32例,取得較滿意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2.1 病例選擇 選取2004年6月~2008年12月消化科收治的酒精性肝病住院患者66例,均符合文獻[2]有關標準,均為男性,年齡35~68歲,平均49歲。將患者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34例,其中酒精性脂肪肝18例、酒精性肝炎10例、酒精性肝硬化6例;年齡20~67歲,中位年齡46歲;病程1~20年,中位數8年;飲酒史5年以上,飲酒量40~250g/d,中位數100g。對照組32例,其中酒精性脂肪肝17例、酒精性肝炎8例、酒精性肝硬化7例;年齡21~68歲,中位年齡48歲;病程11個月~20年,中位數9年;飲酒史6年以上,飲酒量40~265g/d,中位數96g。2組患者年齡、嗜酒程度、病程、臨床表現、癥狀、肝功能及B超檢查方面均有可比性。
2.2 治療方法 2組患者均嚴格戒酒,進高蛋白、高熱量、低脂飲食,給予維生素及門冬氨酸鉀鎂治療。在此基礎上,對照組給予甘草酸二胺150ml加入5%葡萄糖250ml中靜脈滴注,每天1次;治療組予多烯磷脂酰膽堿注射液(成都天臺山制藥有限公司生產,232.5mg/5mL)697.5mg溶于5%葡萄糖液250ml中靜脈滴注,加還原型谷胱甘肽(昆明積大制藥有限公司生產,600mg/支)1200mg溶于5%葡萄糖液250ml中靜脈滴注,均每日1次,療程4周。治療前及治療后每周記錄癥狀、體征變化情況及復查肝功能,γ-GT變化情況,每15d復查B超1次。
2.3 療效評定標準 治療4周后評定療效。判斷標準:痊愈:臨床癥狀、體征消失,肝功能正常,B超無特異表現。顯效:臨床癥狀、體征基本消失,肝功能基本正常,超示特異性表現明顯改善。有效:臨床癥狀、體征減輕,肝功能較治療前下降50%以上且低于正常上限值2倍以下。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或病情加重。
2.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1.0統計軟件包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
3.1 2組臨床療效比較 詳見表1。
3.2 2組肝功能指標改善情況比較 詳見表2。
3.3 不良反應 治療期間2組患者均未發生明顯不良反應。

表2 2組肝功能指標改善情況比較
酒精性肝病的發病機制較復雜,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可能與乙醇及其代謝產物對肝臟的毒性作用、氧化應激、免疫損傷、細胞凋亡、低氧血癥、遺傳多態性等因素有關,其中NADH/NAD比例升高及乙醛所致代謝紊亂是其主要原因[3],與乙醛毒性與肝內谷胱甘肽的耗盡、自由基產生過多等因素有關,NADH/NAD比率增高抑制脂肪酸的氧化,導致肝內脂肪酸蓄積,影響肝細胞膜和線粒體膜的流動性及磷脂構成,導致肝細胞損傷及炎癥反應。
還原型谷胱甘肽由谷氨酸、半胱氨酸和甘氨酸組成,是含有活性巰基的三肽物質,具有抗氧化、清除活性自由基、糾正低氧血癥保護肝臟的合成、解毒的功能[4]。該藥對ALD的治療作用經過多年的臨床觀察和研究已得到廣泛的認可。
多烯磷脂酰膽堿以大豆中提取的粗制磷脂物質精制而成,是構成所有細胞膜和亞細胞膜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能增強膜的流動性,提高各種磷脂依賴性酶的活性,并能抑制細胞色素P4502E1的含量及活性,減少自由基,增強過氧化氫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還原酶的活性[5]達到保護肝細胞的作用。多烯磷脂酰膽堿還可通過抑制膠原生成,降低結締組織形成,激活膠原酶活性,阻止及延緩肝纖維化及肝硬化[6],因此被認為有防止組織學惡化的趨勢[5,7]。
本研究結果顯示,多烯磷脂酰膽堿聯合還原型谷胱甘肽治療酒精性肝病,治療后患者癥狀體征肝功能等指標較治療前明顯改善,因此作者認為,在強調患者戒酒的同時,2藥聯用可起到協同增效及互補作用,有助于改善癥狀,加快酒精性肝病的恢復,且無明顯不良反應,表明多烯磷脂酰膽堿還原型谷胱甘肽是治療ALD的理想藥物,值得推廣應用。
[1]葉任高,陸再英.內科學[M].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37.
[2]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學組.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診斷標準[J].中華肝臟病雜志,2003,11(2):72.
[3]陳灝珠,實用內科學[M].1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2004.
[4]李莉,張為卿.還原型谷胱甘肽聯合水飛薊賓-磷脂酰膽堿復合物治療酒精性肝病的療效觀察[J].新醫學,2008,39(6):379.
[5]胡國平,劉凱,趙連三.多烯磷脂酰膽堿(易善復)治療酒精性肝病和脂肪肝的系統評價[J].肝臟,2005,10(1):5-7.
[6]張弘英,葉如美,朱水山,等.酒精性肝病38例臨床分析[J].江西醫學院學報,2005,45(3):130.
[7]Medina J,Moreno-otero R.Pathophysiological basis for antioxidanttherapy in chronic liver disease[J].Drug,2005,65(2):2445-2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