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概念清晰的管理會計,在業界卻產生極大“爭議”。無論是推動者還是實踐者,在管理會計的各大論壇上,都不乏交鋒的“痕跡”。
教科書上說:管理會計是以企業現在和未來的資金運動為對象,以提高經濟效益為目的,為企業內部管理者提供經營管理決策的科學依據為目標而進行的經濟管理活動,又稱“內部報告會計”。
但就是這個看似清晰的概念,在業界卻產生了極大的“爭議”,無論是推動者還是實踐者,在管理會計的各大論壇上,都不乏交鋒的“痕跡”。
2009年4月9日,北京國家會計學院,在2009年管理會計高端研討會上,財政部會計司副司長應唯、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副會長丁平準、北京大學國際財務與會計中心主任王立彥及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副總會計師溫青山等就管理會計的未來趨勢,展開激烈辯論。
無獨有偶,2009年12月11日,中央財經大學,在第二屆管理會計國際論壇上,一批管理會計的實踐者就管理會計的未來,展開充滿火藥味的爭吵。
在民間組織的管理會計甚囂塵上之時,近日,在中國會計學會財務管理專業委員年會上,關于管理會計理解的分歧也異常嚴重,甚至,有財政部領導針對管理會計提了一連串問題,即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的區別是什么,和風險管控的區別是什么,和財務管理的區別是什么,甚至對“什么是管理會計”,這樣的基本概念性問題也提出質疑。
真理往往越辯越明。從這個角度而言,這其實是管理會計的福音,是一場偉大的爭吵。
“春天”來了嗎
“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英國詩人雪萊在《西風頌》中的這句名言,多被用來形容對未來樂觀的期許。
季節的冬天已經來臨,管理會計的“春天”還有多遠?
諾亞舟咨詢總經理韓向東是“春天論”的積極支持者,“在經濟的嚴冬中,可能剛好孕育了管理會計春天的信心”。
其實,韓向東的論調并非空穴來風,作為一家10年來專注于財務管理、管理會計、績效管理咨詢和信息化的專業財務咨詢公司,諾亞舟咨詢客觀上見證了管理會計近幾年在中國的發展。韓向東說,現在最大的體會是管理會計工作在企業中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尤其是2009年,在這樣一個特殊年份,企業對管理會計方面的咨詢和信息化需求受經濟環境的影響而爆發,他們迫切需要預算管理、作業成本管理來支持業績目標的實現。諾亞舟咨詢逆勢承接了海爾集團、華潤萬家、神華集團以及華晨汽車等一系列大型企業預算咨詢及信息系統構建的項目。
結合公司在管理會計方面的業務滲透,韓向東感到,經濟環境不景氣的背景,反倒促進了管理會計在企業的發展。也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第二屆管理會計國際論壇”,為產學研專家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交流平臺。而2009年舉辦的“中國管理會計實踐獎”評獎活動,也云集了實務界做得十分出色的標桿企業,力圖將管理會計的優秀實踐經驗總結起來,以期更好地為理論界提供研究素材。韓向東表示,這個活動今后會在更大的范圍進行推廣讓更多企業參與,共同推動管理會計的發展。
其實相似的論調,中國財經高官也曾多次流露,可以看作是“春天論”的宏觀注腳。財政部副部長王軍就曾明確表示,“從歷史上看,每一次經濟金融危機史,都是一部會計反思史、再造史和創新史”。
其實,早在2009年4月,由北京國家會計學院和美國管理會計協會共同舉辦的管理會計高端研討會上,財政部會計司副司長應唯就已表達對中國管理會計應用春天到來的期許。
理論的邏輯演進和財務咨詢公司的親身感觸,讓管理會計“春意盎然”,但現實似乎并不買賬。對于“春天論”的說法,企業界也并不完全認同。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財務總監楊鞏社就認為,金融危機可能給企業領導者提了一個醒,以前企業領導對管理會計不是很重視,金融危機以后,一些比較大的企業很快就倒了,這對企業領導的震動很大。
從這個意義說,金融危機使得企業領導更重視管理會計,但并不是說危機就必然能使管理會計得到發展。“就福田汽車而言,從1997年開始,我們-g比較重視管理會計,且公司專門成立管理會計科,圍繞全面預算工作開展,因而,無論是有危機還是沒有危機,管理會計在我們公司都非常重要。”
中央財經大學會計學院院長孟焰對此也并不完全樂觀,“中國管理會計還任重而道遠”。
概念之爭
管理會計是什么?這似乎是一個“白癡級”的問題,雖然教科書中早有標準答案。
但在管理會計圈,理解各異。
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副會長丁平準說,“管理會計是教練員,而財務會計是運動員。在企業中,前者解決的是怎么做,而后者重在做什么。換言之,一家企業取得多少分是財務會計要記錄的,為什么能得到這個分數和未來將會如何得到這個分數是管理會計要干的事”。
對此說法,孟焰院長并不認同,財務會計是管理會計的基礎,如果沒有財務會計數據,管理會計也很難進行,管理會計更多體現在怎么樣利用會計數據。
諾亞舟咨詢的韓向東也提出自己的見解,管理會計吸引人之處在于,財務會計有通用的會計準則指導,每個企業管理會計體系要做好。必須跟自己的業務要求結合起來,財務會計像是普通話,而管理會計更像是方言。
對此,中國鋼研科技集團副總會計師李連清則表示認同,普通話和方言的描述非常形象,尤其是管理會計確實不像財務會計,管理會計有企業特點,有行業特點,在整個運營過程當中必須結合企業行業特點和實際。
同時,李連清認為,管理會計作為一種思想,不能說來源于國外。但是從方法論角度,很多管理會計具體方法,尤其是量化的,模型化的,包括EVA,平衡計分卡等,確實國外比較成熟。
而煙臺萬華常務副總裁兼CFO寇光武則認為,管理會計不缺方法,缺的是思想,尤其缺執行力。從這個角度來說,中國的管理會計之路還很長。管理會計是動態的,如果要做好管理會計,需要用一種“作品”的思想來做,而非從一種產品的角度去做。
中國中化集團公司CFO陳國鋼也對《新理財》表達了他的觀點:現在無論是學術界還是實務界,都喜歡把管理會計拔高,搞得很復雜,很神秘,很深奧,一弄就是大量的高等數學知識,大家覺得高不可攀,都沒興趣,管理會計逐漸被邊緣化,這在—定程度上制約了它的發展。
在陳國鋼看來,管理會計非常簡單:“其實大家在實踐中都遇到過管理會計,獲取資源,然后根據企業戰略,配置和平衡資源,控制資源的使用,這實際上就是內控;在資源使用中要保證其安全性,使用后要考核使用者的效率,然后通過分析評價,形成獎懲。有這個知識后,解決思路就會多,能力就會增強,沒有的話,可能就不知道該怎么做。”
據此,陳國鋼對管理會計做出自己的定義:“管理會計是一門基于會計信息整理、分析,著重于企業經濟資源的
分配、使用、控制的管理學科。”
他表示,管理會計作為一門實用型學科,主要面向高層管理者,它為管理者提供了_一種溝通的方法。管理者了解這種方法,據此提出決策需要的信息需求,而關鍵崗位人員則利用管理會計,向管理者提供決策所需要的信息。
邊界正在消失
雖然大家的觀點各有分歧,但對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之間的融合卻都高度認同,邊界將會在兩者融合中消失。正如財政部會計司副司長應唯所言,財務會計的核心目標是為外部信息使用者服務,管理會計是為內部管理提供服務的一種工具,只有更多地融入財務會計,才能起到更大的作用。
事實上,有形的邊界正在消失。一些企業管理會計部門已經不再招聘會計專業的畢業生,你信嗎?但這是真事。
中央財經大學管理會計系主任劉俊勇將從四川電信了解的這一情況,告訴他的學生時,他們都很沮喪。
與此同時,四川電信的組織內部發生了變化。他們把財務部門分為共享服務中心和財務管理部。這不禁讓我們想起《世界是平的》中的一幕:在印度的班加羅爾,會計師在為美國同行編制會計報表、填寫納稅報表,美國的會計師跟客戶談一些籌劃問題。
這樣一些事實今天對我們來講可能陌生,但明天未必就陌生。管理會計不僅僅突破了專業的界限,同時也向地域的邊界發起了挑戰,仔細想想,這何嘗不是管理會計的魅力呢。
“管理會計無邊界”——那是在研究人員的眼里。但是實踐者CFO們必須看到,管理會計是有邊界的。
在楊鞏社看來,實際上,管理會計是運用會計的方法、理念為業務運行提供服務,管理會計必須和實際業務結合起來,從這個角度而言,管理會計邊界是有限的,如果離開業務運營環節。管理會計就會太空泛。
在管理會計推進路徑上,除了與業務融合之外,與戰略融合顯得更加重要。孟焰教授強調,現代管理會計更多強調戰略導向,跟公司戰略結合在一起。
北京紫竹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尹栩穎說,管理會計要“三全”:一是全過程的管理,二是全方位的管理,同時還要全員參加。
雖然只是一家成立不到十年的民營公司,安東石油技術集團有限公司的執行副總裁兼CFO焦營也很贊同這一點。他介紹說,首先公司的董事長本身對會計非常熟悉,因此在很多問題上,董事長本人就會提出來,要求財務人員從管理會計的角度,去處理問題。當然也尚存瓶頸:中國企業內部還是缺乏一大批具有管理會計視角和實操的財務管理人員。
創新無疑是管理會計推進的重要路徑。創新能將管理會計項目由一個想法變成現實。相反,如果沒有這些創新的項目,管理會計的工作也會大失色彩。
財政部會計司副司長應唯認為,作為一門古老而年輕的學科,全球經濟一體化等各種因素帶給管理會計一個更新的內涵,年輕就更有潛力和發展空間,創新是管理會計保持先進性的基礎。
價值之辯
在眾多爭議中,管理會計關于價值創造的作用是分歧最小的,更多的“爭吵”則集中在如何提升價值上。
福田汽車是較早推動管理會計的國內企業,福田汽車也通過管理會計的推進嘗到了“甜頭”。楊鞏社稱,如果福田汽車不重視管理會計,不實施全面預算,不加強管理會計建設,對公司的發展肯定會不利。可以說福田公司根本產生不了這么多效益,2009年是公司成立13年來銷售最好的一年,也是收入、利潤、現金流最好的一年,這個效益不能說都是管理會計創造的,但是管理會計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陳國鋼也認為,管理會計在決策支持系統中起到重要作用,其核心價值,是為提高企業資源配置效益和使用效益服務,協助戰略制定與實施,快速吸收信息,并快速反應。同時,管理會計重在面向未來,它以現金流為基礎、對企業的價值運動進行研究,涉及企業中各個主要組織單元。
關于如何創造價值,焦營認為,一是保值問題,保值是風險控制的問題,重點是在民營企業發展過程中風險控制怎么去做;二是增值問題,每個企業有自己不同業務特點,怎么結合業務特點來進行價值創造,最為關鍵,管理會計必須要落到實處。
而李連清則表示,中國企業把管理會計做好,起碼需要這么幾個方面:一是“研”,就是研究中國管理會計的方法,能夠深入研究,可操作性地研究;二是“學”,就是學習管理會計的思想和方法;三是在外力推動方面,相關部門需要配合考核體系。
在寇光武看來,如果要想從管理會計的角度創造價值,必須在亂中取勝。也就是說,企業的價值只有在波動中才能顯現價值,只有在亂中才能凸顯價值。正像巴菲特所說的,當別人恐懼的時候我貪婪,當別人貪婪的時候我恐懼。在這種“亂”中,能夠進行兼并收購,能夠使財務人員成為公司資源的分配者,而不僅僅是一個賬房先生。
關于信息化在管理會計中的應用價值,寇光武認為,這涉及到信息化在企業中的定位問題,對一個企業來講,信息化解決的是企業發展瓶頸問題,而不是要解決企業生死存活的問題。從這個角度來說,信息化在管理會計當中要想有一個很好的運用,正確的定位是前提。
寇光武認為,工具是沒有感情的,只有通過人的應用才能體現出價值,因此應更注重對人的培養。所以在煙臺萬華管理會計的實踐中。從來都是舍得對人進行較大的投入。
煙臺萬華非常強調執行力,一個好的執行力必須要達到“四規”——利用規定的資源,按照規定的流程,在規定的時間之內,達到規定的目標。實際上ERP是一個企業能夠達到“四規”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而李連清認為,從方法論的角度,無論是預算管理,還是成本管理,沒有借助信息化手段,是無法達到預想目標的。
但也應看到,IT不可能會成為公司的一種核心競爭能力,寇光武補充道,企業信息化是一種工具,通過這種工具可以改變你的商務運營模式,變不可能為可能,間接影響到公司的戰略,影響到公司的運作,甚至能夠把你的員工、供應商、客戶、管理者形成一家人,從這個角度來講,IT是可以形成公司輔助的核心能力,主要是通過一種商務模式的改變,影響到企業的戰略,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尹栩穎則認為,上ERP之前,一定要優化流程,再進行ERP的固化,無論以前多么優化,隨著時間和環境的變化,都要有所變化,ERP不是一成不變的。所以在上ERP之前,是一個優化過程,在上ERP之后,是不斷改進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