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成鈺
擁有7500億元資產、50萬職工、6000萬從業人員、每年給國家創造1/10財政收入的中國煙草業,絕對稱得上是世界級的“超級國企”。
2009年12月3日,《新理財》帶著“超級壟斷”的疑惑,采訪了國家煙草專賣局(總公司)總會計師、財務管理與監督司(審計司)司長張玉霞,卻驚訝地發現,一場來自“巨人”內部的自我蛻變,正在自上而下地悄然發生:傳統的行政管理職能已然轉變為現代企業的運作模式;理順產權后企業管理方式更加規范化和精細化;先進的現代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已經形成……
“規范化的財務管理方式,就是企業的生命線,否則企業的管理者和企業都有可能會爛掉。”張玉霞直言駕馭“超級國企”的財務管理之道。
國家利益至上
當“國家利益至上,消費者利益至上”的話音剛從我們耳邊滑過,坐在對面的張玉霞似乎已經從記者的眼神中發現了什么,淡淡地補充一句:“2009年,我們將為國家創造稅利5000億元。”頓時,一度令人有些陌生,又曾經是那么熟悉的信任感,油然而生。
張玉霞絲毫都不回避被記者稱之為中國計劃經濟時代碩果僅存的“超級壟斷”行業。她表示,煙草行業本身就是少有的幾個壟斷行業之一,全社會都比較關注,不管是好是壞,大家都很關注。“所以,我們一直都在潛心做事,低調做人,干好自己的工作。雖然煙草行業從體制上看是一種壟斷,但我們始終堅持‘以國家利益至上,消費者利益至上為行業共同價值觀。”
“其實,我們內部也一直在講,國家壟斷為什么?是因為國家需要我們創造更多的財富。2009年年初,中央財政很困難,要求我們以消費稅的形式確保財政凈增收500億,我們全體煙草人以此為榮。在中央財政較困難的情況下,有關領導在關鍵時刻想到煙草行業,這是相信我們一定能為國家分憂。多上繳的消費稅我們在企業內部消化,沒有向消費者轉移,保證了市場的穩定和消費者利益不受影響。”言語中,張玉霞的臉上透著一種自豪和滿足。“我們成立27年,國家從來沒有給我們制訂過稅利指標,但煙草人自我加壓,2000年我們實現稅利1000億,2009年我們要實現5000億,比2008年增收500億,加上每年對現代煙草農業建設投入的100多億,這些都是我們為國家創造的財富。”
“雖然和一些合資或外資大企業相比,我們顯得比較‘土氣,但我們是實實在在的中國本土企業。lO年來,我們的改革力度非常大,一路走來,我們下了很大的功夫,國家局黨組看改革、治理整頓和發展,實際上是把如何健康、持續發展看得比較重。強調不管如何改革,在社會上要做到不能讓別人說你,這就是成績。”
據悉,煙草產生的稅收實行屬地化,不是傳統央企的統一核算,只是統一報表,所有的稅全部就地繳納。“比如,2009年為確保中央財政凈增收500億,我們要增收消費稅600億,其中在商業環節征收的消費稅是國家第一次開征的消費稅,相對而言,中央的稅收多了,地方稅也會增多。因此,煙草對地方經濟的發展也做出了相當大的貢獻。”
為何做得好,卻不讓人說好?面對記者的詫異,她笑稱:“因為,說你好的同時,也會帶出很多人說你不好。低調做人,埋頭做事,這也算是我們煙草的另一種特殊性。”
摸清家底抓規范
中國煙草總公司成立于1982年,當時各地的煙草工商企業已經成了地方經濟支柱之一。在計劃經濟時代“一切財產都屬于集體所有”的觀念下。財務管理也只是起到記賬、算賬的職能而已。
如果說,現代企業經營管理的理念是符合市場經濟發展規律的運作方式,作為現代企業管理核心的先進財務管理理念和手段,必然成為企業健康、持續發展的“百年基石”。那么,“超級國企”的財務管理方式,在市場經濟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發展主流的新經濟時代,將如何重新定義自己?
1998年,在財政部工作并與煙草行業打交道近16年的張玉霞,被任命為國家煙草專賣局(中國煙草總公司)的CFO,并在上級領導的全力支持下,進行了一次徹底的“摸清家底”大行動。
“這些年,我們從財務管理上貫穿的一個概念就是:規范是企業的生命線。從企業管理層到財務人員,都必須抓規范管理,規范抓不好,企業就要爛掉。同時,規范必須從基礎抓起,要規范就要摸清家底,一定要知道家里有什么,是什么,什么東西爛掉了不能要了,什么東西是金子,還要讓它發光,要看清是廢銅爛鐵還是真金白銀。只有把家底摸清,才知道下一步如何規范管理。”
從此,張玉霞總是會在某一天的晚上10點出現在國內的某一個省市召集會議,第二天一早回到北京的辦公室處理文件,晚上10點又會出現在國內另一個省市召開著會議,一度被下屬企業的財務主管們戲稱為“女飛人。
“從1999年開始搞對多元化、工業企業、商業企業的清產核資。發現有幾十億的不良資產,我們就想辦法處理解決。還發現大家不管有錢沒錢都在搞‘三產,搞到有多少級、做什么行業,甚至連他們自己都說不清楚。我們搞了三年的清產核資,2002年摸完家底發現真的很亂,這個亂由多種因素造成。”
她笑著告訴我們當時的一個亂象:以前煙販子把煙葉從煙農手里買來,然后賣給煙廠再把煙廠的卷煙拿來往外賣,再拿賣煙的錢抵煙葉的錢。每年5月、10月的北京訂貨會,簡直就是一個“騾馬大會”,進賓館都要收20元門票。
為此,國家局從1997年開始,從對煙葉生產環節進行整頓人手,開展了一場既轟轟烈烈又扎扎實實的自我整治運動,大剎行業不正之風,取得了實效。2002年在全行業又開展了財經秩序整頓。“我們從每一個工業和商業交易環節開始進行整頓。我們發現,以前為了推銷一箱煙我會給你兩箱煙,只收你一箱的錢,那賣煙的人怎么辦?他得按兩箱賣,多的錢去了哪里?”
2002年的財經秩序整頓剛開始,下面的企業一度表示很不理解,覺得這是在用財務的觀點干涉市場經濟。對此,她做了這樣的回答:“我說這不是自己掏腰包搞的私營企業,工業給你的促銷費有賬可查,促銷煙也有賬可查,如果商業沒有入賬,那錢到哪里去了?你們工業拉單子,商業拉單子,一家家核對,就這樣整整干了3年,才把這項工作結束。其中,最大的一個好處就是我們把所有的賬外賬、賬外資產,包括清產核資都弄清了。然后,我們制訂了很多的管理制度和管理辦法,包括什么叫小金庫,什么叫賬外賬,訂報紙既然是公家的錢,賣報紙的錢也一定是公家的,你個人得到了就是小金庫。所以,財經秩序整頓的目的就是要分清什么是公家的,什么是個人的,要讓法人代表知道,不是個人不貪不沾就沒問題,‘公家的事不規范也會犯錯甚至進監獄,財務部門要把好關,內部審計部門更要把好關。”
同時,對于實行精細化的規范和管理的另一層好處,她認為,從財務的角度來說,因為國家局黨組對財務工作的重視,所以煙草這么多年才沒有人為的違規事件發生。“我個人覺得這也是對企業管理者的一種保護措施,該你得的你拿,不該你得的別拿。如果是因為我們財務管理工作上的不規范,導致企業管理者出現了違規違紀,那將是一種對我們職業的褻瀆和不負責任。”
2006年,在進一步理順產權關系后,管理體制也被逐漸理順。他們將商業劃分為三級,地市公司作為經營主體進行獨立核算,省公司是管理層,總公司是投資方,省公司對地市公司進行管理,不搞經營,2000多家縣級公司全部取消法人資格,統一由地市公司核算。工業也變成總公司和省公司兩級,煙廠不管分布在哪,均由省公司統一核算。
如今,他們正在研發一種基礎會計統一核算軟件,對企業的整個內控制度全部梳理了一遍,實施財務和業務一體化,形成一個全國性的財務管理信息化系統,并將逐步對資金監管、預算管理、資產管理、審計管理等進行信息化管理。
千萬不要小看財務
“在2002年動員時,我講抓規范的重點在于企業一把手。我說,你走到這個崗位不容易,保住這個崗位就要靠規范。首先要對自己負責,第二對家庭負責,第三是對企業負責,對你手下的人負責,讓他們跟你干有奔頭,然后才是對黨負責,對國家負責。”她說,她不喜歡講大道理,她每次開會都說“大白話”。
“我告訴他們,規范的第一是企業一把手,第二是財務。如果一把手不重視財務,覺得找個聽話的人做財務,你說什么就是什么,到最后財務最多是犯了點錯誤,你就可能是犯法了。”她笑著說:“所以,我告訴企業的一把手們,千萬不要小看財務。你當領導一定要懂三張表:利潤表、資產負債表和銀行對賬單。財務處長對黨組會議的決定要執行,但也不能盲目執行。如果不能執行,一定要和領導講清楚,說明會有什么后果。而且,我們對財務處長的任命必須要總公司和財務司同意。同時,我們還制訂了相應的管理制度和辦法,用制度來約束每一個人的行為。”
她說,一些地市公司的經理們從開始的不理解,到現在由衷地感謝財務審計司,都說如果不是從2002年開始整頓清理,將不知道有多少人會因為不懂得財務規范的重要性犯嚴重錯誤。
“我告訴他們,我的工作就是替姜局長(國家煙草專賣局姜成康局長,編者注)看好家,替你們看好錢,不能讓你們為公家的事蹲監獄。”她笑稱,自從2004年審計署查完后,現在幾乎聽不到企業的一把手說財務有什么不好,審計有什么不對了。
“這幾年,我們抓規范,定制度,定完制度再檢查,緊跟著抓審計。其實,審計監督就是一個外圍的促進。”她認為,審計監督首先也是人的觀念問題,必須讓人們知道審計比財務更重要,審計處長必須是精通財務的人,審計處長不光能做真賬,還要會查假賬,如果連哪個科目里藏什么都不知道,還怎么去查別人呢?同時,審計的職權必須要比財務高,企業一把手必須管審計。
“為什么企業一把手必須管審計?我告訴他們,如果你對誰不放心,你就可以讓審計去查誰,你要管財務,讓副手管審計,他敢查你嗎?”她介紹說,煙草內部的審計,一個是財務收支審計,內審和同級審計一起來;一個是經濟責任審計,只要離任、提拔的就必須審,現任一把手兩年審一次,各省地市班子只要提撥,就必須由財務審計司給人事司出具審計報告,國家局黨組才能研究任用問題。
“這在以前是沒有的,我們審計報告帶評職,紀檢監查,來信反映,有不少人從下面一審計就提撥不了。所以一把手要抓審計,你不放心哪里就去審計哪里。同時,我告訴他們要審就審你最信任的人,審那些溜須拍馬的人,這些人才是最有可能拆你臺的人。那些找你毛病的人,對你卻是一種督促。”在她看來,企業一把手對很信任的人更要審計,這是經營管理之道,也是做人的基本道理。如果連自己的內部審計都不能通過,還能讓外面的查嗎?
她表示,國家局(總公司)的幾屆領導都相對比較低調,總是在不斷強調財務的重要性和審計監督的促進作用。可以說,如果沒有審計地位的提升,可能就做不到這些了。
居安思危保健康
“一個人沒有錢的時候,不會去體檢,有了病才去看病,有錢了,就會為了自己身體健康,花錢去體檢。”她認為,做為一個企業,道理也是如此,如果能做到居安思危,企業就會長壽。
“當一個企業虧損時沒人去查你,當企業盈利時,你就要學會先自查,如果有病了,就去請中介機構幫企業找毛病。其實,企業和人一樣,有效益了就要舍得花錢找毛病,找了毛病就要改毛病,還要不斷地防范毛病的出現,只有未雨綢繆,才能防范風險,企業就能夠健康、持續地發展。”在她看來,煙草企業不是“不差錢”,而是因為煙草企業的一切資產都是國家的,企業之所以崇尚“國家利益至上,消費者利益至上”的理念。也是因為這個原因。
同時,國家煙草專賣局領導層—直都有一個循環發展的理念:煙草企業離不開農民,工業一定要反哺農業,回饋社會。農民種煙得到了實惠,收入增加,就會不斷種高質量的煙葉,煙葉質量提高了,企業的產品質量也更好了,國家的稅收就更多了,財政對民生的投入必然也會更多。為此,他們從試點搞修路,修渠,搞小水窖,后來發展為大水池,現在變成管道,用上自來水,目的就是為了讓農民富起來,減少社會壓力,讓社會更加穩定。
據了解,10年來,煙草工業企業從185家煙廠到如今的90多家,并被整合為18家省級企業,對地方和中央財政收入的貢獻,卻從1000億增長到5000億,供養著50萬煙草企業職工,擁有6000萬煙草行業的從業者。
“我們煙草就是一個國企,而且是獨資的,只要把自己的事做好,不圖表揚,不出亂子,沒人批評就行。我這些年想盡辦法進行財務規范管理,目的就是不能讓這個行業出問題,更不能被國家當成包袱。作為煙草人,我們必定將始終堅持以‘國家利益至上,消費者利益至的行業共同價值觀,確保煙草行業健康持續的發展。”張玉霞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