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恒通
(河北師范大學圖書館,河北 石家莊 050016)
圖書館學專業教材怎樣編寫才能適應當代圖書館學專業人才培養和社會之需要?這不僅是一個理論問題,更是一個現實問題。因為它不僅涉及到圖書館學教材的內容安排,還涉及到圖書館學專業人才的就業等問題。所以,圖書館學界和圖書館界對此都特別關注。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圖書館學專業教材有不斷更新的趨勢[如由吳慰慈,邵?。ǘ停┚幹摹秷D書館學概論》2002年出版修訂本,2008年出修訂二版],更有新教材不斷問世。其中,一部部專著性教材更是大放異彩,引人注目。據筆者統計,僅2003年就有兩部專著性圖書館學專業教材問世,分別為于良芝的《圖書館學導論》、王子舟的《圖書館學基礎教程》。2009年又添新著,即蔣永福先生的《圖書館學通論》(2009年10月由黑龍江大學出版社出版,以下簡稱《通論》)[1]。
我細心拜讀了這部《通論》。在我讀過的圖書館學專業教材中,《通論》是一部特殊的專業教材,一部標新立異之教材。蔣先生將近十幾年對圖書館學的艱苦探索成果融入這部特殊的專業教材《通論》中,這是作者圖書館學知識厚積薄發的新成果。作者帶著對圖書館工作的切身體驗,帶著對培養圖書館學專業人才的親切熱情,帶著對圖書館學專業教育的無限希望,帶著對圖書館職業的深厚情感,帶著對圖書館學理論的深入探索,帶著對西方后現代主義思想的鐘情偏愛,成就了這部建國后第一部“通論”式圖書館學專業教材,也是建國后繼王子舟的《圖書館學基礎教程》和于良芝的《圖書館學導論》之后第三部專著性圖書館學專業教材。
他用一種與眾不同的視角安排圖書館學教材內容,他用后現代主義思想闡述圖書館學基本理論,他把現代社會的新理念、新思想帶進圖書館職業實踐,他用大量的非圖書館學專業知識將圖書館與現代社會緊密聯系在一起,擺脫了以往標準化、格式化的圖書館學專業教材內容設置方式,構建了一部標新立異之圖書館學專業教材。[這里需特別說明,“標新立異”,是指“提出新奇的主張,表示與一般不同”(《現代漢語詞典》1983年第二版:70頁),無褒貶之意,為中性詞。]
我認為,《通論》標新立異之處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從形式上看,《通論》的顯著特點是在建國后同類“教材”中創造了4個第一,4個特珠。4個第一是:①篇幅宏大,字數第一:16開本,318頁,57.6萬字。這是建國后篇幅最大的圖書館學專業教材。②含有非圖書館學專業知識量第一:書中有較大篇幅的非圖書館學專業知識內容論述,包括“公共物品理論”、“制度理論”、“治理理論”、“政治哲學理論”等。僅“公共物品理論”就有3萬多字,占全書總字數的19.1%。其他教材一般較少涉及非圖書館學專業知識內容。③“思考題”量第一:6種形式,共121道題。其他同類教材一般沒有,即使有,題量也較少。④參考文獻數量第一。據筆者統計,該書參考文獻:文中共591篇(部)次,其中外國著作196部次,圖書情報類文獻368篇(部)次,非圖情文獻223篇(部)次。其他同類教材都較少。4個特殊是:①《通論》是建國后第一部“通論”式圖書館學專業教材。盡管朱華平與高健主編的《圖書館學通論》也是圖書館學“通論”式著作,但非圖書館學專業教材[2]。②特殊的“圖書館學理論體系”。作者用“譜系學”表示法構建了一個特殊的圖書館學理論新體系?!绑w系”設置4個區:A區,B區,C區,D區,“區”的內容如圖1所示。正如蔣永福先生所說,該“體系”具有反本質性、反基礎性、反整體性、反體系性、多元性、開放性、不確定性、寬容性、平等性等特點。③特殊的導語。有些章節的導語寫得很感性。如《通論》第七章的導語:“不過,我要告訴你,圖書館學如同一位端莊嚴謹、體態輕盈的淑女,她的胸懷無限寬廣,她的思想無限深邃,你必須耐心、深入而又全面地了解它——她的經歷,她的心靈,她的個性……你才能贏得她尊貴的嫣然一笑。若你能贏得她的嫣然一笑,你的人生將注定無憾矣!”④特殊的思考題形式。《通論》的諸形式思考題中,除“一般式”、“簡(概)述式”、“提問式”、“理解式”在現有教材如《理論圖書館學教程》、《圖書館學原理》、《圖書館學基礎教程》中都有外,還有:A、“課堂辯論”式。B、“辯論”式。C、“課堂討論”式。D、模仿式。E、“深度思考”式。F、“課余作業”式。G、“課余自由討論”式。這些形式的具體內容請查閱每章后所附“思考題”,因篇幅所限,此處不再詳述。

圖1 蔣永福用譜系學表示法設計的圖書館學理論體系
從內容上看,《通論》全書由“史、法、制、論”4個方面內容構成。共七章:第一章,圖書館的誕生。第二章,圖書館的發展。第三章,現代圖書館:類型、資源共享與評估。第四章,現代圖書館理念。第五章,圖書館治理:公共物品視角。第六章,圖書館制度。第七章,圖書館學:歷史與基本問題。其中有許多閃光點特別引人注目,比如重視對“中外現代圖書館史和圖書館學史”的闡述;國內首次在圖書館學專業教材中提出并詳細闡述“圖書館治理”、“圖書館制度”;又如作者還特別注意引進其他學科的理論,有較大篇幅的非圖書館學專業知識內容論述如“公共物品”理論、制度理論、治理理論、政治哲學理論等,已如上述。還有兩個亮點在閃閃發光,特別引人注意。其一是作者用大量篇幅(6.6萬字)大膽提出并詳細論述了包括“平等服務、知識自由、信息公平、民主政治、社會包容、圖書館的核心價值”等內容的“現代圖書館理念”,這是構建圖書館治理、制度、圖書館職業理論與實踐及圖書館學基本理論的重要支撐和基礎,是圖書館從業者應該秉承的職業“意識形態”。其二是作者用??隆白V系學方法”構建了一個與以往國內同類教材不同的特殊的圖書館學理論體系(如上述)。上述這些亮點都是《通論》意欲創新的產物。筆者還注意到,該書內容既面向職業實踐考慮,如第六章第四節“職業規范意義上的圖書館制度”,闡述了圖書館職業準入制度、自律制度等,又面向學科建設考慮,如第七章“圖書館學:歷史與基本問題”。這也是《通論》的一大特色。
在拜讀《通論》中我發現了幾個問題,愿提出與蔣先生商榷。第一,關于圖書館(學)的本質問題。該書援引??碌脑捳f:“事物沒有本質,它們的本質是被捏造出來的?!蔽也唤獑枺菏挛镎娴臎]有本質嗎?事物的“本質是被捏造出來的”嗎?我們先看馬克思主義者和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是如何解釋“現象”和“本質”關系的。列寧指出,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就是“從現象到本質、從不深刻的本質到更深刻的本質的深化的無限過程”[3]。毛澤東指出,“我們看事物必須要看它的實質,而把它的現象只看作入門的向導,一進了門就要抓住它的實質,這才是可靠的科學的分析方法。”[4]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認為,本質是事物的根本性質,是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內在聯系。事物的本質是通過事物的現象表現出來的。認識的根本任務,科學研究的任務就在于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再看其他同類專業教材是如何講“本質”的。現僅舉幾例。倪波、荀昌榮在《理論圖書館學教程》中指出,東方和西方關于圖書館學對象的認識的共同點是,“……不僅揭示圖書館活動的規律,而且揭示圖書館活動的實質、進而探討圖書館學的理論基礎”[5]。黃宗忠在其《圖書館學導論》中說,“作為科學概念的圖書館”是從無數具體圖書館中經過抽象,“抽出圖書館的本質特征的一種東西”[6]。宓浩在其《圖書館學原理》中說:“確定對象的目的是為了揭示研究對象的本質,只有抓住了對象的本質,才能科學地下定義。”[7]王子舟在其《圖書館學基礎教程》中指出:圖書館學“它應該從一堆事實、現象、技術、方法中,抽象概括出研究客體的本質和規律,以此確立自己的研究對象”[8]。吳慰慈在其《圖書館學基礎》中說:“通過對客體的研究揭示其內在本質,則是圖書館學的研究任務?!盵9]吳慰慈、董焱在《圖書館學概論》中認為,弄清圖書館學的研究對象問題,“對于深入揭示圖書館學的實質,推動學科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10]。上述說明,研究圖書館學,不講本質是不行的。圖書館學研究的任務就在于揭示圖書館的本質和規律。蔣先生在闡述“關于圖書館學的定義”時作出了定義I和Ⅱ,指出“定義I和定義Ⅱ在本質上是相通的”。蔣先生贊同“反本質”,為什么還說“在本質上是相通的”?蔣先生用2700多字闡述“圖書館學的定義”,這其實也是在講“本質”,因為“定義”是“對于一種事物的本質特征或一個概念的內涵和外延的確切而簡要的說明”[11]?!岸x”是講“本質”的,你不是在“反本質”嗎?為何還講“本質”?這不是自相矛盾嗎?第二,關于“反整體”。馬克思主義辯證法認為,人們對事物整體的認識和對部分的認識是不可分割的。人們只有認識了事物的整體才能深刻地把握事物的各個部分。如果脫離了事物的整體而把事物的各個部分孤立起來,就不可能深刻地認識事物的各個部分。第三,關于“反基礎”。蔣先生贊同“反基礎”,為什么《通論》還用1萬多字寫“圖書館學理論基礎”?這不是自相矛盾嗎?《通論》說,“信息、知識、文獻是展開圖書館學理論的概念基礎”,這不也在講“基礎”嗎?您又作何解釋?第四,關于“圖書館學理論體系”是不是作者“他自己的主觀判斷”問題。蔣先生說,“從后現代主義視野看”,某人提出的所謂‘理論體系’,只不過是“他自己的主觀判斷罷了”。這話是否太武斷了呢?其根據何在?目前同類教材中的“圖書館學理論體系”都是“他自己的主觀判斷”嗎?筆者經仔細考察后認為,現有圖書館學專業教材中關于“圖書館學理論體系”的構建,是歷代圖書館學理論體系的繼承與發展,而絕非蔣先生所贊同的“他自己的主觀判斷”!
讀罷《通論》,我聯想到其他同類教材的內容安排。我在思考:“教材”與“專著”的區別在哪里?我從北京大學著名學者胡軍先生的《知識論》中找到了答案。胡先生說,“學術專著要以個性為主,有自己與眾不同的看法”,“但教材的撰寫卻應該取學術界對某些問題已經達成的共識,教材要有自己的特點,但首先當然要以共性為主”[12]。而《通論》則“共性”不足。如我國現行上述幾部主要圖書館學專業教材都對“圖書館屬性”、“學科性質”和“一般研究方法”、“哲學方法”給予了闡述,而《通論》卻對“圖書館屬性”、“學科性質”和“一般研究方法”、“哲學方法”未給予闡述,只闡述了圖書館學的專門方法。我認為這是很不夠的。因為“方法論”也是圖書館學基本理論中一個主要的問題。該書既然是教材,就應該將此類教材中主要的共性問題給予必要闡述,而不能忽視。縱觀世界歷代重要科學家的科學成就,無不與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的指導有關。無論前現代、現代或后現代,馬克思主義哲學仍然是指導人們認識世界和科學研究的強大思想武器。世界科學發展史已經并將繼續證明,馬克思主義方法論是指導科學健康發展的重要方法。當然圖書館學也不例外,不論你對馬克思主義信仰與否。
最后,順便提出幾點建議,妥否,僅供參考。首先,福柯的“后現代主義思想”是違背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的。而我國的教材編寫是用馬克思主義作指導的,因而用福柯的“后現代主義思想”指導編寫教材,既違背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又不符合中國國情。筆者建議用馬克思主義思想方法改造《通論》。其次,《通論》既然是“教材”,就應遵循“教材”的一般規則和特點編寫。筆者建議補充一些同類教材共性的內容。第三,作者用福柯的“譜系學方法”表示圖書館學理論體系也未嘗不可,但所創立的這個“圖書館學體系”闡述過于簡單,不清晰,看不到“結構”和“聯系”。因為此部分內容是圖書館學基礎理論的重點,筆者建議再詳細闡述。第四,《通論》文中之參考文獻有不少是“轉引”而非“直引”,應予以更正?,F僅舉一例,如164頁第20至23行,引用的是美國圖書館學者達爾頓(Dalton)的話,而非于良芝自己所說,是轉引自于良芝所著《圖書館學導論》。另外,書中還有不少錯、漏字句,希望再版或再印時予以更正。
[1] 蔣永福.圖書館學通論[M].哈爾濱:黑龍江大學出版社,2009.
[2] 朱華平,高健.圖書館學通論[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3.
[3] 列寧.列寧全集[M].第3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239.
[4]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M].笫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99.
[5] 倪波,荀昌榮.理論圖書館學教程[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86:46.
[6] 黃宗忠.圖書館學導論[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88:19.
[7] 宓浩.圖書館學原理[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8:220.
[8] 王子舟.圖書館學基礎教程[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3:85.
[9] 吳慰慈.圖書館學基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4.
[10] 吳慰慈,董焱.圖書館學概論[M].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08:2.
[11]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Z].第二版.北京:商務印書館,1983:256.
[12] 胡軍.知識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前言: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