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娟 孟芬芬 李 航
(中國海洋大學管理學院,山東青島 266071)
基于可持續發展的青島市旅游環境承載力研究*
李淑娟 孟芬芬 李 航
(中國海洋大學管理學院,山東青島 266071)
以可持續發展思想為指導探究青島市旅游環境承載力的比較優勢和限制性因子,以此為旅游決策提供依據。通過定量分析青島市的生態環境承載力、資源空間承載力、居民心理承載力和經濟承載力等各個分量,得出了青島市的綜合環境承載力。結果表明,青島市的資源空間承載力和居民心理承載力比較大,而在污水處理及供電供水等方面則承載力相對不足。綜合各分析結果可知,青島市旅游接待已出現超載。針對這些問題,文章提出了一些指導性建議,以此來促進青島市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
可持續發展;旅游環境承載力;青島市
青島市擁有十分豐富的旅游資源,包括地文景觀、水域風光、生物景觀、古跡與建筑、休閑求知健身和購物六大類,涵蓋36種基本類型[1],為青島市旅游業的發展奠定了雄厚的資源基礎。2008年奧帆賽在青島的舉辦為其騰飛提供了難得的機遇,2007年游客接待量達到了3 367萬人次,收入突破400億元。在取得成績的同時,旅游業“雙刃劍”效應也日益突顯,尤其在旅游旺季,資源、能源、空間、交通、環境等各個方面都面臨著巨大壓力。旅游業的發展不能僅僅追求短期的經濟效益,更應該注重長期的可持續健康發展,因此要把旅游活動限定在旅游環境承載力范圍之內,只有這樣才能謀求青島市旅游業與社會和自然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
旅游環境承載力是在某一旅游地理環境(指旅游環境系統)的現存狀態和結構組合不發生對當代人及未來人有害變化(包括環境美學價值的損減,生態系統破壞,環境污染,適宜度減弱等過程)的前提下,在一定時期由旅游地所能承受的旅游活動強度[2]。旅游環境承載力體系是由生態環境承載力、資源空間承載力、心理承載力和經濟承載力四部分組成[3]。本文依據這個體系對青島市旅游環境承載力各分量進行定量的分析[4]。
1.1 生態環境承載力
生態環境系統本身有一定的自凈能力,但這種自凈能力是有閾值限度的,一旦超出了這個限度就會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旅游生態環境承載力是指在維持生態環境不被破壞的條件下,某一旅游地所能容納的旅游活動量,在現實中通常轉換為旅游人數加以衡量。其函數為:
EECC=min(WECC,AECC,S WCC,EECC’)(1)
函數中,EECC的大小取決于四個分量值,WECC(water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是指水環境承載量(以水面為主要旅游環境資源,取WECC=污水日處理能力/人均污水產生量,不以水面為旅游景點或不構成主要環境因素,則取無窮大);AECC(air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是指大氣環境承載量(產生大氣污染時,AECC=區域大氣環境容量/人均廢氣產生量,不產生大氣環境污染的旅游活動類型,可取無窮大);S WCC(solid waster carrying capatity)是指固體廢棄物作用產生的承載量(S WCC=固體廢棄物日處理能力/平均每人每天產生固體廢棄物量,到偏遠地區旅游產生的固體廢棄物可以視為被環境自然凈化,取無窮大);EECC’(earth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tity)是指自然植被(土壤)承載量(EECC’=總綠化面積/平均每人所需綠地面積)。
1.2 資源空間承載力
旅游者消費旅游資源表現為在一定時間內對一定空間場所的占有,為了保障旅游者的消費質量和保護旅游資源就需要在時間和空間上對旅游者的數量加以限制,資源空間面積所能容納的最大游人數即為資源空間承載力,其計算公式為[5]:

1.3 居民心理承載力
心理承載力是指居民和游客所能忍受的擁擠程度,實際上心理承載力與資源空間承載力具有一定的一致性[3]。開展旅游活動必然會對社區居民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傳統文化等帶來一定的沖擊,還可能造成交通擁擠、物價上漲、治安不穩定、環境污染等問題,因而過多的旅游負面效應會使社區居民對發展旅游產生排斥心理。社區居民的心理承載力反映了當地居民對旅游者及其旅游活動的理解和支持程度[6],為了獲得居民對發展旅游的支持,可持續地發展旅游業要求旅游目的地接待的游客數量必須限定在社區居民心理感知接受的范圍之內,對于遠離居民點的旅游目的地居民心理承受力可視為無窮大。
1.4 經濟承載力
經濟承載力是旅游環境承載力的外部條件,是指滿足游客食住行等基本生活條件的物資供給,主要包括酒店床位、副食供應、水、電、交通等諸多方面的供應水平所能承載的旅游者人數,其函數為:

函數中,DECCi為第i種要素供給量形成的經濟承載分量,DECCi=Si/Di,Si是指第i種要素的日供給量;Di是指第i種要素的人均需求量[7]。
1.5 旅游環境承載力的綜合實現
旅游環境承載力基本上是由上述4個方面組成的。這4個方面并非相互獨立,而是相互之間有著微妙的聯系。根據最低量定律,最小限制因子決定了整個旅游環境承載力,其數學模型可表示為:

本文根據來青旅游者旅游行程的安排規律和區位關系,選取了青島市內四區及嶗山區、黃島區、城陽區為研究對象,依據上述理論來探究青島市的旅游環境承載力,充分挖掘青島市旅游環境承載力現狀暴露出來的問題,并以此指導青島市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
2.1 青島市生態環境承載力
由函數(1)可知,生態環境承載力是由大氣、水、自然植被和固體廢棄物這四個分量的承載力決定的。2007年青島市大氣環境質量優良率達到91.2%,達到國家環保模范城市考核標準。青島市區人口272萬人,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2.19m2,如果以《國家園林城市標準》中人均公共綠地面積7m2為基準[8],那么青島市自然植被承載量EECC’=201.67(萬人/日)。
截至2007年底,青島市的17座污水處理廠處理城市生活污水可達68萬t/日,青島市全年生活污水排放量為22318.64萬t,則日污水產生量為0.22t/人,由此可得出青島市的水環境承載量WECC=37.1(萬人/日)。
青島目前固體廢棄物處理能力約為3 200t/日,按平均每人每天產生1.0kg的固體廢棄物量計算,固體廢棄物承載量S WCC=48(萬人/日)。
由函數(1)得,青島市的生態環境承載力為:

可見,大氣、自然植被并不是生態環境承載力的限制因子,青島市居民和游客產生的大量污水和固體廢棄物對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才是最大的,因此應加強對污水和固體廢棄物的處理:一方面可以加大對污水、固體廢棄物處理能力的投資力度,擴建污物處理廠的規模,提高污水和固體廢棄物的綜合處理能力和循環利用水平;另一方面要擴大宣傳,加強環保力度,提升市民和旅游者的素質,消除這些因素對青島市旅游環境承載力的限制。
2.2 青島市資源空間承載力
青島市內的景點眾多,為了從整體上把握青島市資源空間承載力,本文借鑒專業旅游規劃中,社區居民及游人的基本空間需求進行探討。各主要景點(區)的相關數據見表1。
表1數據帶入公式(2)計算可得,青島市主要景點(區)的資源空間容量為44.3萬人/日,因為選取的是青島市主要景點加以衡量,考慮到沒有統計到的樣本,青島市景點(區)資源空間承載力應該是大于44.3萬人/日的,即RECC>44.3(萬人/日)。

表1 2008年五一期間青島主要景點(區)相關數據①
通過計算可以看出青島市的旅游資源空間承載力比較大,僅“前海一線”①“前海一線”的景點包括表1中的海濱風景區、青島海底世界、青島極地海洋世界、青島啤酒博物館、銀海國際游艇俱樂部和中山公園。的海濱風景區(點)的日容客量就為28.43萬人,這為青島市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足夠的資源空間保障。
2.3 青島市居民心理承載力
“旅游活動—社區居民態度”之間一般呈現此消彼長的關系,就青島而言,雖然發展旅游對文化、交通、物價等方面造成一定的沖擊,但是總體上益還是大于弊的。作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伙伴城市,青島市正煥發著無窮的魅力,這大大提升了青島市民的自豪感和榮譽感,對青島發展旅游業持歡迎態度。
由于心理承載力與資源空間承載力具有一定的一致性[3],根據青島市資源空間承載力的計算,可估算出青島市居民心理承載力應該是大于45萬人/日的,即PECC>45(萬人/日)。
由此可知,青島市居民的心理承載力是很大的,尚未表現為限制性因素。即便如此,相關部門在大力發展旅游業的同時,也應該注重消除旅游業帶來的負面影響,努力提高普通市民的收入水平、加大物資的調度供應、擴大宣傳教育力度,從而保障居民心理承載力不成為未來旅游業發展的限制性因素。
2.4 青島市經濟承載力
依據相關旅游研究,經濟承載力一般取供水能力(DECC1)、供電能力(DECC2)、賓館床位(DECC3)和交通運輸能力(DECC4)四個要素加以衡量,而諸如主副食供應等因其彈性較大一般不列入限制性經濟因素。
供水能力(DECC1):2007年青島平均供水量為88.07萬m3/日,海水日利用量達200多萬m2,其中用于旅游活動的供水約為15萬立方米/日,考慮到青島過夜旅游者用水量較大,按供水標準取500升/人·日,則青島市供水承載力DECC1=30(萬人/日)。
供電能力(DECC2):青島市目前擁有青島電廠和黃島電廠兩家發電企業,2007年青島市全年發電量為155.3億kWh,加之外網補給,全年實際用電量為236.42億kWh。按照青島市平均每人每天3.2度電來算,青島市供電承載力DECC2=36.4(萬人/日)。
賓客床位(DECC3):由于奧運效應的帶動,2008年青島星級酒店數量已達180家,能提供6萬張床位,經濟性酒店激增至220家,擁有床位數6.5萬張,家庭旅館床位數發展到15萬張,此外度假村、汽車旅館、青年旅社等一些住宿接待機構也能提供3.5萬張床位,因而青島市的床位承載力DECC3=31(萬人/日)。
交通運載能力(DECC4):2007年五一期間,通過航空、鐵路、公路、水路等方式來青的客運量達到218.92萬人次。通過公路來青旅游的自駕車超過20萬輛次,平均每輛車載3人,則共有60萬人自駕車出游。青島市旅游交通運載力DECC4=41.3(萬人/日)。
由函數(3),可得出青島市旅游環境的經濟承載力:

供水能力已成為青島旅游環境承載力的限制性因子。淡水資源的短缺嚴重限制了旅游業的進一步發展。作為三面環海的城市,青島應當貫徹“靠海吃海”的思想,做到“開源”,加強海水綜合利用的產業化建設及海水淡化技術的投資和應用,同時提倡大生活用水,將海水作為城市的替用水直接用于日常生活中。另一方面要“節流”,提高市民和企業的節水意識,加強水資源的二次利用,發展循環經濟。
2007年青島市電力供需雖然基本平衡,但應該看到電力供給正在成為旅游環境承載力的潛在限制性因子。2008年由于電煤資源緊缺,市網供電負荷已嚴重不足,電力供應正面臨著嚴峻挑戰。因此,應該提升青島兩大電廠的供電能力,加強省外和省內電網對青島電網的補給。同時把那些高污染、高耗能的企業遷出青島市外,培養公眾的節能意識,從而為青島市健康、全面地發展旅游業奠定基礎。
受奧運效應影響,旅游旺季來青旅游的人數成直線上升趨勢,然而在郊區住宿、市區交通和泊車等方面仍有許多不盡人意之處。因此,應加大郊區旅游接待設施的建設和完善,以延長游客在青的停留時間。市區交通道路應當適度拓寬,相應增加旅游景點的泊車位數量,進一步規范旅游車輛的流通線路和停放,從而加大青島市內車流暢通度,提高旅游交通承載力。
2.5 青島市旅游環境承載力的綜合實現
由函數(4)得,青島市的旅游環境承載力為:

所以,青島市的旅游環境承載力為30萬人/日,2007年旅游者平均在青逗留天數為3.5天,因而得出青島市的綜合環境承載力為8.57萬人次/日。
2007年,青島市共接待國內外游客3 367萬人次,平均日接待量為9.22萬人,相對于8.57萬人次/日的綜合環境承載力而言已經超載。2008年五一期間來青的游客達到117.46萬人次,平均日接待量為39.15萬人,更是遠遠大于8.57萬人次/日,屬于嚴重超載。除了接待超載,青島旅游還存在著明顯的季節性,每年的5月份到10月份,旅游旺季接待量占了全年的70%以上,由此可知,青島市旅游景點大部分時間都在超載運行。
旅游景點的超載運行不僅會降低旅游者的游覽質量,還會使旅游資源遭到破壞甚至導致旅游生態環境系統失衡,因此相關政府管理部門要采取切實措施提升青島市旅游綜合環境承載力,平衡“縱與橫、熱與冷”的不協調現象。加快旅游開發和擴建工程,擴大新旅游景點的宣傳,對熱點景區實行嚴格的日旅游人數控制,實行景點差價和季節差價,用市場手段來調節旅游者在景點之間、季節之間分布不均的問題。今后青島市還應加強旅游淡季的市場促銷力度,尤其是加強會議旅游、文化旅游等季節性不明顯的旅游產品促銷,將開發重點向淡季傾斜,努力縮小淡旺季之間差異,實現景點之間、季節之間的均衡發展。
旅游環境承載力可以較好地衡量一個地區旅游可持續發展的狀態和潛力,是判斷地區旅游產業是否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指標。通過對青島市旅游環境承載力的研究發現,青島市目前的旅游環境承載力已經超載,并通過對旅游環境承載力分量值的計算得到了青島市旅游業發展的比較優勢和限制性因子。提高青島市的綜合旅游環境承載力需要政府部門、旅游主管部門、旅游景區、社區居民乃至旅游者的共同努力,才能實現保護與發展的有機結合,達到社會、經濟、生態環境效益最大化,最終實現青島市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
(編輯:田 紅)
[1]精彩的“撐桿跳”:青島旅游業發展狀況及前景思考[N].青島日報,2006-06-21.
[2]崔鳳軍.風景旅游區的保護與管理[M].北京:中國旅游出版社,2001:72.
[3]崔鳳軍.論旅游環境承載力——持續發展旅游的判據之一[J].經濟地理,1995,(1):105-109.
[4]李江天,甘碧群.旅游生態環境承載力計算方法研究[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06,(6):34-39.
[5]王建軍,王葉峰,遲國泰.大連市旅游環境承載力實證研究[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2007,28(3):13-17.
[6]梁智,王碧含.旅游目的地社會心理承載力的實證研究[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6,(9):1-8.
[7]孫睦優,王葉峰.旅游環境承載力與旅游業可持續發展——以秦皇島是為例[J].地域研究與開發,2005,24(2):69-72.
[8]園林局.《國家園林城市標準》園林綠地三大指標[EB/OL].http://www.beihai.gov.cn/3396/2009_3_12/3396_76629_1236847711432.html.
[9]荊門市規劃管理局規劃編制科.荊門市龍泉公園總體規劃[EB/OL].http://www.jmghzx.com.
AbstractThe purpose of thispaper is to explore comparative advantages and li miting factors of touris m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in Qingdao city under the guid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which provides a basis for touris m policy-making.By calculating the ecology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EECC),resource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RECC),psychology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PECC)and domestic economy carrying capacity(DECC)with a suitable quantitative analysismethod,comprehensive touris m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ofQingdao city can be speculated.On the basis of analying the calculated result can be seen that the RECC and PECC are big enough for developing tourism in Qingdao,while carrying capacities in disposing of sewage and in supplying power and water are deficient relatively,and hospitality industry has been overloaded as well.To solve these problems,a number of recommendations and proposals are put forward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Qingdao city.
Key wordssustainable development;tourism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Qingdao
Research on Tourism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of Qingdao Based on Susta inable Development
LI Shu-juan M ENG Fen-fen L I Hang
(Management School,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Qingdao Shandong 266071,China)
F592
A
1002-2104(2010)03專-0093-04
2009-11-22
李淑娟,博士,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旅游資源開發與規劃。
*青島市社科規劃研究項目(編號:QDSKL080201)“基于循環經濟理論的山東半島城市群旅游業可持續發展模式研究”資助;中國海洋大學文科發展基金《青島市城市化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研究》(編號:H07YB05),中國海洋大學區域旅游開發管理研究所科研項目“青島濱海生態旅游開發規劃研究”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