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 玲
創業教育作為市場經濟體系下興起的一種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是適應創新型國家建設、知識經濟發展而出現的一種教育現象和教育行為,因此在我國經濟飛速發展的現有條件下,開展創業教育是十分重要和需要的。從高職院校“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方針來看,開展創業教育又是做好畢業生就業工作的有力保障和重要組成部分。2009年,隨著全球性金融危機的蔓延,高職畢業生就業面臨著嚴峻的困難和挑戰,不少學生在畢業后不能在本行業繼續發展,有的是自身創業;有的是有創業意愿主動轉崗;還有的學生是出于外因轉崗。而我們開展創業教育的目的就是普及創業實用知識、了解創業流程、培養創業意識和能力,使學生通過學習不僅要達到就業的目的,也為轉崗發展作好準備,從而幫助學生應對一生的工作和創業需要。總而言之,創業教育的目的不僅僅是培養能穩定工作的人,而是要培養能把知識轉化為能開創新企業和新的就業機會的革新能力的人,這種能力實際上是學生的一種綜合能力。技能+專業知識+創業能力,這種新型的培養目標、教學模式、培養方式、育人手段都要全面的革新,才能造就新型的適應知識經濟時代要求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適用人才。[1]
為了科學地分析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的現狀,我們以浙江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學生為調查對象,采用整群抽樣方法抽取調查對象。在查閱文獻的基礎上,結合以往調查自行設計調查問卷。問卷共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內容旨在了解高職學生的創業意向;第二部分內容旨在了解高職學生認為與創業意向各相關因素的重要程度;第三部分了解高職學生認為創業中需要得到的幫助。由于問卷主要針對在校學生,而且問卷本身不記名。因而,調查問卷數雖然較少,但能有效地保證調查的準確度。
高職學生創業教育并不是單純的學校行為,而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學校、學生和社會多方的參與和配合。沒有良好的社會氛圍、政策支持和保障體系,高職學生創業教育就無法得到正常的實施和開展,也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和效果。目前,高職學生創業教育存在的社會因素主要有:
1.高職學生創業教育政策尚不完善。當前我國尚無針對學生創業的文件政策,學生創業風險及壓力較大。由于高職學生并非我國現有創業大軍的主體,工商、稅務方面雖然在對高校畢業生創辦公司制定了一些優惠政策,但從企業制度、人事制度、投資制度、風險防范上也未見對高職學生創業具有很大幫助的特殊政策,目前還沒有形成一整套支持高職學生創業的政策和法規。
2.社會對高職學生創業教育存在一定偏見。社會對高職學生創業教育存在偏見的突出表現實在對創業教育的認知失之偏頗,有相當大的一部分人認為創業教育只是大學畢業生就業指導的一項內容,認為高職學生在校期間把專業知識學好就可以了,勿需創業教育。社會對創業的態度未形成支持、鼓勵的良好氛圍,致使對特別需要協作精神、創新精神和進取精神的大學畢業生在面對創業教育時往往存在較大思想包袱。從調查情況可以得知,作為原應對學生創業鼓勵支持力度最大的家庭來說,在受調查的658名學生中,家庭支持學生創業的僅為274人,占41.64%%;家庭對學生創業沒有明確態度或不支持的達384人,占58.36%;其中,明確表示不支持的達105人,占15.96%。具體情況見圖1。

圖1 家庭支持創業情況
1.高職院校創業教育形式簡單。目前,絕大多數高職院校對學生創業教育都相當重視,把做好學生創業教育作為做好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即使高職院校認識到了創業教育的重要性,也搞了不少創業講座,舉辦了多種多樣的創業設計比賽,但多數行動卻還只是停留在技巧、心理、政策、形勢分析等方面的指導,而忽視對畢業生個性與能力的定位,進行創業意識、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的具體針對性教育,在管理上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系統管理模式。
2.高職院校創業教育體系尚未健全。由于我國的高職學生創業教育興起較晚,因而與國外發達的創業教育建設相比,無論是從創業教育的理論體系、目標體系、教學體系、評價體系還是保障體系的構建來看,都處于初級發展階段。理論體系的滯后致使我國現階段在指導高職學生創業教育中并沒有將創業教育徹底融合于學校的整體教學體系中,一般只是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創業教育,未與各專業教育之間形成有機緊密的聯系,導致我國高職學生在現實創業中脫離專業優勢依托,缺乏創業競爭優勢。目標體系的不明確,導致學生創業動機不明,學生創業教育只流于形式,教育成效不明顯。教學體系的不完善,導致學生創業教育課程內容不全,創業教育理念不先進,無法教給學生先進的創業知識,培養學生有效的創業能力。評價體系的不健全,使得學生創業教育考核不科學,無法對學生創業效果和創業能力進行科學的評定。保障體系的不到位,導致創業教育的師資隊伍得不到充分保障,創業教育無法得以正常的開展和實施。[2]
3.高職院校創業教育師資力量薄弱。師資建設不完善也是影響我國高職學生創業教育的重要因素。創業教育開展的好壞與師資隊伍力量息息相關,然而目前在高職院校從事創業教育的教師卻大多缺乏實踐經驗,教學多數還只是停留在紙上談兵的階段。部分教師更是觀念較保守,缺乏創新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思維,仍然采取“傳習式”的教學方法,培養單學科“知識型”人才。
有一部分高職學生認為創業是找不到工作的一種表現,學校進行創業教育只是對少數成績優秀、具有創新能力學生開展的一項課外輔導而已,從被調查的情況來看,完全沒有創業意向的學生達111人,占16.72%;考慮過創業的學生達374人,占56.33%;正在創業的學生達58人,占8.73%;已成功創業的學生達55人,占8.28%;打算畢業后創業的學生達66人,占9.94%。其中,有創業意向或正在創業、已經創業的總和高達83.28%,說明高職學生具有明顯的創業意向;其中,正在創業或已經創業的為113人,占17.01%,說明在高職學生中實際創業的學生很少。具體情況見圖2。

圖2 創業意向調查
近年來,浙江建設職業技術學院不斷重視學生創業教育的開展,為進一步服務大學生成長發展,拓展大學生素質,增強大學生就業能力,拓展就業渠道,引導學院學生主動適應社會競爭機制,充分調動學生的創業熱情,展現學生的創業才能,學院舉辦了首屆“贏在建院”大學生創業方案設計大賽,共有將近100個師生團體報名參賽,受到了全校6000余名師生的全程關注。同時,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競賽成績喜人,獲得獎項多項。取得以上成績,總體來講,做了以下五方面的工作。
高職學生要加強自身的創業理性思考和綜合素質。結合自己的特點選擇合適的創業類型,主動地培養和鍛煉創業的能力,包括創新能力、組織策劃能力、領導管理能力、公關能力等,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不斷學習積累,以應對創業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困難,特別是要有一個良好的心理素質和積極和心態,切不可盲目。
高職院校在高職學生創業教育中擔負著主要責任。高職學院要加大創業教育的力度,將就業教育和創業教育相結合,提高學生的創業能力;創造創業的環境,開放學校的資源,為學生提供創業的實踐機會;如:學院于今年建設的大學生創業園區,學院首期拿出50萬元專項經費和1000多平方的場地建立了大學生創業園區,經綜合評定,目前有十家學生公司入園運行,情況良好。通過創業園的全真運作培養了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增強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合作意識、誠信意識和承擔風險的勇氣,培養了學生開拓事業的創新創業精神和創新創業能力。同時我們設立了相應的機構——大學生創委會,負責日常考核、管理等事務,學院大學生就業指導中心加強對學生創業理論和實踐的指導,教會學生創業所需的基本技能和知識;從目前看,成效明顯;同時學院還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全國“挑戰杯”高職學生創業大賽,營造創業氛圍,增強學生創業意識和能力。成立高職學生創業協會,設立創業基金,創辦“高職學生創業孵化中心”、“創業園區”等。此外,通過校園文化建設這個平臺推動創業教育的開展,幫助學生樹立創業意識,并提供一定的實踐活動,如我院的魯班文化節、建筑技能節、創新創業與就業教育活動宣傳月等活動。
對于家庭和社會來說,要積極鼓勵高職學生創業。在調查中我們也發現高職學生的創業意向與家 庭背景及創業氛圍有密切的關系,家庭要在創業者遇到暫時的困難和挫折時,以寬容的心態對待他們,不能以一時的成敗論英雄,要給高職學生創業提供多方面的幫助,鼓勵高職學生自主創業。大眾傳媒要積極宣傳高職學生創業并給予正面的輿論導向,高職學生創業需要社會非盈利性組織和機構提供支持和幫助,對于資金和經驗的高職創業學生來說,家庭應盡可能提供資金方面的贊助。
政府應從政策、稅制、信息、財政、金融、管理、服務等方面對學生創業給予更多的支持。為高職學生創業者提供及時、必要的政策指導和法律援助。鼓勵高職學生創業者進入法律、法規未禁止或限制的領域,減免行政事業性收費。建立服務學生企業的“綠色通道”,采取“一條龍”形式,實行“特事特辦”,建立全程跟蹤和無償代理服務制度。[3]
1.樹立創業意識。創業教育通過各種活動和事例來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讓學生有創業意識,從而培養學生的生存能力和創新能力。
2.學習創業知識。創業教育教學需介紹成立公司的有關知識,包括公司的種類、公司的使命、公司的財產及處理、公司的人員及分工等等。在教學工作中,通過課堂教學和模擬實踐,讓學生獲得相應的知識,同時培養和鍛煉學生的組織能力、團隊合作能力、決策能力,以及學會和發現創業機遇。
3.實踐創業模擬。創業教育過程中,以作業的形式讓每一個學生編制一份模擬的商業計劃書,商業計劃書內容包括∶企業名稱、性質、任務、形式、業務范圍、注冊資金、營銷計劃、財務規劃、企業和個人的目標、公益計劃等而且要求編制的計劃書切實可行,要求每個同學在全班講解自己的商業計劃書,這份學業鍛煉了學生綜合運用創業教育中所學知識,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文字表達能力和計算機操作能力。
為了增強在校學生的創業理論知識,學院與杭州市勞動社會保障局合作成立大學生就業指導站,建立模擬實訓教室等,共同舉辦SYB創業培訓班,第一批已有28名學生遞交創業計劃書并獲得了SYB創業培訓結業證書。
[1]史永安.大學生創業教育探析[J].中國高教研究,2006(3).
[2]侯貴寶.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與發展對策[J].教育與職業,2004(27).
[3]徐玲玲,高雪佳.創業教育與高職人才的培養[J].教育與職業,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