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京市金誠同達律師事務所 汪涌 鄧勇
艾瑞咨詢發布的《2009~2010年中國網絡購物行業發展報告》顯示,2009年中國網絡購物市場交易規模達2483.5億元。這也從一個方面表明,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并習慣通過網絡購買商品,所購買的商品種類從開始的售價不高的小物件到現在的售價幾萬元甚至十多萬元的大宗商品。
隨著電子商務的普及,在現實商品交易中常常發生的商品質量問題也逐漸浮現出來。在過去的一年,消費者對網上所購物品質量的投訴量也節節高升,很多消費者抱怨在網上所買到的商品質量低劣,抱怨投訴無門或投訴后得不到較好的處理??梢哉f,商品質量問題已經成為嚴重制約我國網絡交易進一步發展的瓶頸。
首先必須指出,網上交易盡管有其特殊性,比如消費者不能在決定購買前看到并且試用或試穿商品實物,但從行為的本質屬性來看,網上交易仍然是一種商品銷售行為,應該受到《產品質量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法規的約束和規范,商品出售者即網商仍然應該為其所出售的商品質量承擔相應法律責任,比如不得出售不符合國家質量標準的產品,對所出售的有瑕疵商品允許消費者在一定時間內退換貨,等等。至于為網商們搭建網絡交易平臺并提供技術甚至網上結算服務(第三方支付平臺)的網絡交易平臺服務商,要不要或者說應不應該為其網絡用戶即網商或網店的售假行為負責呢?這就涉及到我們如何理解網絡交易平臺服務商的法律主體身份及其提供的服務的法律屬性。
從網絡交易平臺提供商現行通常的運行特征和商業模式來看,平臺提供商提供的只是網絡空間,供在其平臺上注冊的交易雙方提供和獲取所交易商品的各種信息,這一技術特征決定了平臺提供商僅僅是個提供信息網絡存儲空間的中介服務商,不能將其理解為網絡交易中的賣方或合營者(網上也有自己直接向互聯網用戶銷售商品的購物網站,如當當、卓越等)。從這個身份及其提供的服務來看,讓網絡交易平臺服務商為其服務對象(網商)所出售的商品承擔瑕疵擔保義務似乎于法無據。因為通常來講,產品瑕疵擔保責任是指產品銷售者違反產品質量的保證和承諾而應依法向消費者承擔的法律責任,是基于買賣合同關系而產生的一種合同責任。其法律依據來源于《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2000年7月8日修正)》第四十條關于“售出的產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銷售者應當負責修理、更換、退貨;給購買產品的消費者造成損失的,銷售者應當賠償損失:(一)不具備產品應當具備的使用性能而事先未作說明的;(二)不符合在產品或者其包裝上注明采用的產品標準的;(三)不符合以產品說明、實物樣品等方式表明的質量狀況的。銷售者依照前款規定負責修理、更換、退貨、賠償損失后,屬于生產者的責任或者屬于向銷售者提供產品的其他銷售者(以下簡稱供貨者)的責任的,銷售者有權向生產者、供貨者追償。銷售者未按照第一款規定給予修理、更換、退貨或者賠償損失的,由產品質量監督部門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生產者之間,銷售者之間,生產者與銷售者之間訂立的買賣合同、承攬合同有不同約定的,合同當事人按照合同約定執行”。

從上述法律規定不難看出,產品瑕疵擔保責任的主體應當是產品的銷售者,也就是網絡交易的賣家,賣家依法應當向買家承擔修理、更換、退貨、賠償損失等責任,并有權在承擔責任后依法向生產者或供貨者追償。而平臺提供商在網絡交易中并不處于賣家的地位,其與買家也沒有構建買賣合同關系,所以平臺提供商并沒有向買家承擔產品瑕疵擔保的法定義務。
雖然說平臺提供商沒有承擔產品瑕疵擔保責任的法定義務,但并不表明平臺提供商就沒有責任了。因為在平臺提供商和消費者之間,雖然沒有商品買賣合同,也存在一個服務合同法律關系,雙方在這一服務合同中的相關約定正是平臺提供商承擔相關責任的依據。
通常在使用網絡交易平臺時,無論網商還是消費者都必須先注冊成為該網絡服務商的用戶,而在注冊中確認服務協議是一個必經環節,注冊完成并經登錄激活后,平臺提供商與消費者的服務合同即告成立。此時服務協議即構成服務合同的主要內容。在此基礎上,平臺提供商就需要根據其承諾向會員承擔相關義務和責任。需要強調的是,平臺提供商此時向會員承擔的義務和責任是基于其與會員達成的服務協議或其作出的承諾,其承擔相關責任的具體內容可能與前述法律規定的產品瑕疵擔保責任內容等同或類似,比如同意退換貨等等,但兩種責任在法律性質上有本質區別:前者是約定責任,無約定則沒有責任;而后者則是法定責任,即使沒有約定也應依法承擔責任。
平臺提供商除了上述合同責任外,在一定條件下也可能因其服務對象的售假行為承擔侵權損害賠償責任。

>> 網絡交易“催生”網絡警察。
根據我國最新頒布的《侵權責任法》(2010年7月1日施行)第三十六條關于“網絡用戶、網絡服務提供者利用網絡侵害他人民事權益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網絡用戶利用網絡服務實施侵權行為的,被侵權人有權通知網絡服務提供者采取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等必要措施。網絡服務提供者接到通知后未及時采取必要措施的,對損害的擴大部分與該網絡用戶承擔連帶責任。網絡服務提供者知道網絡用戶利用其網絡服務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與該網絡用戶承擔連帶責任”的規定,平臺提供商作為網絡服務提供者在如下情況下將因其網絡用戶的售假行為承擔連帶賠償責任:1. 接到被侵權人的通知后沒有及時采取必要措施的;2. 知道網絡用戶利用網絡服務侵權但沒有采取必要措施的。
在2010年3月的一則互聯網報道中,我們注意到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在淘寶網2010年年會上談到打擊假貨問題時說,“如果把淘寶關了假貨就滅了的話,淘寶人今天晚上就把淘寶關了”。但盡管如此淘寶網于2010年初還是推出“消費者全網購物保障計劃”,并拿出1億元資金作為消?;?,向消費者承諾“你敢買、我敢賠”,消費者在淘寶網任何一家網上店鋪購物出現商品質量問題,淘寶網核實后將動用消?;鹣刃匈r付。這個舉動充分說明,網絡交易平臺服務商無論是出于自愿還是出于被迫的原因,為了加強消費者網上購物的信心,也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勝出,必須為其注冊的網商所銷售的商品質量提供一定的保證。這應該是未來電子交易發展的一個趨勢,也應該是未來我們制定和完善相關法律規范的一個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