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文
(遼寧省本溪市中心醫院,遼寧本溪 117000)
糖尿?。―iabetes Mellitus,DM)已日漸成為一種流行病,其患病率的迅速上升及其并發癥對總體健康的危害,已使其成為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主要慢性病之一。隨著糖尿病的高發,胰島素應用越來越廣泛,胰島素過敏反應日益為人們所重視,本研究為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應用胰島素過敏情況進行調查,現報道如下:
調查對象是常住本溪市中心城區,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于2007年12月~2009年5月在我院糖尿病??崎T診就診并建立健康檔案的2276例2型糖尿病患者做為研究對象。
1.2.1 調查問卷 按統一規定填寫表格,并核對健康檔案,由專門人員錄入電腦,包括糖尿病發病年齡,并發癥情況,目前治療藥物及應用時間,胰島素過敏反應情況,核對患者身份證等。
1.2.2 體格檢查 胰島素常用注射部位(腹部、臀部、上臂)是否有皮下硬結、局部脂肪萎縮。
1.2.3 輔助檢查 核查并發癥相關材料,合并冠心病提供心電圖和(或)心臟彩超和(或)冠脈造影;合并卒中提供頭CT和(或)頭MRI。合并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提供散瞳眼底鏡檢查結果,如有白內障等致眼底檢查結果不確定者行眼底熒光素血管造影(FFA)。合并腎病提供尿蛋白定性或尿微量白蛋白檢查單。
糖尿病參照1999年WHO推薦糖尿病診斷標準[1]。
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276例患者中,男1166例,女1110例,年齡31~90歲,平均(61.22±11.00)歲,病程半個月~48 年,平均(9.6±2.8)年。單純糖尿病775例,占34.05%;有并發癥(合并冠心病、卒中、腎病、視網膜病變、周圍神經病變一種或一種以上)1501例,占69.95%;應用胰島素治療1358例,占59.67%;應用時間1周~22.5年,各種胰島素應用情況見圖1,其中重組人胰島素包括諾和靈R、N、30R、50R,優泌林30R,人胰島素類似物包括門冬胰島素30R、重組甘精胰島素。單獨用胰島素528例,占38.88%,聯合口服降糖藥830例,占61.12%。

在胰島素應用過程中出現局部過敏反應29例,18例為重組人胰島素,2例為胰島素類似物,9例為動物胰島素;嚴重全身過敏反應2例,其中1例由胰島素類似物改為重組甘精胰島素后再未出現過敏反應,另1例應用各種胰島素及脫敏治療均無效,改為口服降糖藥治療。見表1。

表12型糖尿病患者應用不同胰島素過敏反應發生率
對胰島素過敏情況的調查顯示,動物胰島素發生率最高,占10.98%,生物合成人胰島素為1.90%,與目前國內外報道的發生率一致。動物胰島素過敏率為10%~30%,機理明確[2]。重組人胰島素過敏率約為1%,機制可能是可溶性常規胰島素-R以六聚體形式存在,可在局部皮下形成較大分子的聚合物,產生免疫源性導致過敏反應,皮下注射結晶型魚精蛋白胰島素-N含有以結晶形式存在的魚精蛋白,發生過敏與之有關。文獻報道接受結晶型魚精蛋白胰島素-N治療的糖尿病患者,53%體內存在魚精蛋白IgE抗體[3]。人胰島素類似物過敏極為罕見,其機制可能因其于皮下能很快分解成單體,使其成為變應原的可能性降低。胰島素局部的過敏反應通常是短暫的,表現為注射胰島素后數分鐘至數小時出現局部硬結、水腫伴瘙癢,可自行消退,下次注射后重復出現。全身過敏反應常發生在中斷后重新開始治療的12 d內,表現為全身蕁麻疹、風團、伴瘙癢,嚴重者有低血壓,哮喘,呼吸困難[3-4]。對胰島素過敏者,如為動物胰島素過敏,可換生物合成人胰島素;生物合成人胰島素過敏,可換人胰島素類似物。對局部過敏反應輕的患者可給予口服抗組胺藥,對局部過敏反應重或全身過敏反應的患者可進行胰島素脫敏治療。
總之,在應用胰島素治療前,應詳細詢問過敏史,對有過敏史的患者盡量選用生物合成人胰島素或人胰島素類似物。
[1]葉任高,陸再英.內科學[M].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97.
[2]Shazo RD,John AG.Insulin allergy[J].Ann Allergy ASTHMA Immunol,2000,85:217-218.
[3]張彥紅.諾和靈30R致皮膚過敏3例分析[J].現代醫藥衛生,2005,21(11):1387.
[4]毋遠春,楊姝,馮亞琴.諾和靈預混型人胰島素過敏反應1例[J].中國新醫藥,2004,3(1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