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心血管內科名老中醫黃麗娟"/>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在病人眼中,黃麗娟的醫術簡直“神了”。在黃麗娟眼里,所有的病人都是懷著莫大的期望,希望得到醫生的幫助。這是一名醫生真誠樸實的從醫故事。
一個周二的下午,在北京中醫醫院第三診室,記者見到了剛結束一上午門診的黃麗娟教授。剛過古稀之年的黃麗娟,鬢霜盡染,略帶疲倦的神情中顯出知識分子特有的深邃、堅定。作為北京中醫醫院心血管專業中西醫結合治療的奠基者之一,她對有關早年的求學和工作經歷侃侃而談,對眾多的導師姓名如數家珍。聊得久了,感受更多的是她的赤子之心,說到動情處,她的眼圈就紅了,眼淚禁不住撲簌簌往下掉。
國家的助學金讓黃麗娟得以完成中學和大學的學業。上世紀50年代,黃麗娟就讀于北京市第二十三中學。那時,蘇聯影片《普通一兵》中戰斗英雄馬特勒索夫的名言“良心好比人民的眼睛”流傳一時,這一思想也深深植根于黃麗娟和她的同學們心中,她所在的班被當時北京市教育局命名為“馬特勒索夫”班。
高中時,黃麗娟考進了東直門中學的“保爾”班,在這里,她反復背誦《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保爾所說的那段名言:“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對于我們只有一次。一個人的生命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對于來之不易的求學機會,黃麗娟心懷感恩,暗暗發誓,“國家培養了我,我就應該盡最大努力報效國家,一切服從國家的需要。”
1960年,北京第二醫學院(現首都醫科大學)創校,黃麗娟成為該校招收的第一批大學生中的一員。當時的校長吳階平教授剛剛從北京醫學院調來,他寬厚平等、從嚴治學的思想影響了這批日后成為首都一流醫療教授的醫學生。黃麗娟在這樣濃厚的學習氛圍中度過了大學時光。
修完兩年半的基礎課程后,黃麗娟開始了在北京友誼醫院和北京天壇醫院臨床實習的經歷,當時兩家醫院對實習醫生的培養都采取“協和模式”,堪稱“魔鬼”式集訓。“這種實習方法鍛煉醫生的效果是驚人的和持久的”,時至今日,黃麗娟對這段經歷仍津津樂道。早上7點前,實習醫生要進病房,全面掌握病人相關情況,包括病人前一天的各項檢驗結果、當日要做的各項檢查及病人待解決的問題。早上8點,上級醫生查房時,實習醫生對其提問要對答如流。一天中,24小時病房負責制,每天最多可能接收3~5個新病人,實習醫生每天要完成所有新病人的病歷采集,血、尿、便三大常規檢查及每個新病人的初步診斷和治療方案,工作量大到幾乎沒有休息時間。
實習期間,翁心植、王寶恩、顧復生等名醫都給黃麗娟和她的同學們講過課,非常強調醫德教育:醫生應一切為病人著想,不能為了自己學技術,罔顧病人的痛苦和死活;不能搶病人,診療過程要嚴格按正規的操作;要關心病人,聽診器要用手捂得不涼了再給病人檢查;向病人詢問病史時,要尊重體諒病人,注意掌握好分寸和時機;醫生醫術的提高來自病人,病人就是醫生的老師,為醫生醫術的提高做出了貢獻,要尊重愛護病人。這些嘉言懿行烙印般永遠留在了黃麗娟的心里,為她今后數十年的從醫生涯點燃了心中的燈塔。

▲黃麗娟在北京第二醫學院的入學照
1967年,“文化大革命”開始了,黃麗娟已畢業留校工作。在“開門辦學”的浪潮中,黃麗娟帶著學生上山下鄉,北京10個郊區縣她跑了8個,都是到偏遠的村子里做巡回醫療。在房山縣,一個農民患者的腘窩下長了大膿腫,疼痛難忍。村里的赤腳醫生不敢動這個手術,黃麗娟讓這名赤腳醫生從衛生院借來手術器械,買了紗布和麻藥,自己蒸好凡士林紗布,找了小學的一間教室,并起桌子再鋪上白單子當手術臺,天花板用白布兜上,給病人局部麻醉后開始做引流手術。切開膿腫一看,里面潰爛得很嚴重,手術進行了好幾個小時。為了使傷口愈合得更快,她保留了一些好的皮膚,將傷口兩頭保持相通,以備換藥時可以隨時處理新的膿液,并堅持每天給病人換藥,一周后,病人已能下地干活了。
這樣一來,黃麗娟的醫術在這個村子里傳開了,有不少重病人向她尋求治療。當時黃麗娟身邊沒有血常規檢查、透視等診斷儀器,完全靠“望、觸、叩、聽”給病人看病。遇到發燒咳嗽、胸悶憋氣、胸痛的病人,黃麗娟通過四診來判斷有沒有胸水。如果叩診為濁音,聽診呼吸音低下、氣管移位、憋氣,就可能有胸水,要給病人做胸腔穿刺。即使抽出胸水,當時也沒法化驗,只能靠肉眼望診標本判斷。比如,結核性胸膜炎是滲出液,血性胸水滲出液90%的可能性是腫瘤,清亮的滲出液是心衰或是肝硬化等低蛋白血癥的非細菌感染所致。剛剛抽出時是清亮的胸水,過一會變得混濁或濃稠,就是蛋白較多的結核性胸膜炎積水。
正是由于黃麗娟實習時積累了一定的臨床經驗,在沒有任何診療條件的農村,她為結核性胸膜炎、肺癌等重大疾病患者做出初步診斷篩選后,再送到縣醫院。縣醫院通過相關輔助檢查設備證實她的診斷基本是正確的。同在一起工作的校微生物學教研室主任陳仁教授就曾經夸贊她,“小黃,你的基本功真不錯,全是靠物診做出的診斷,準確率這樣高,作為剛畢業的醫學生實在很難得。”黃麗娟卻覺得這是對醫生起碼的要求,不值得夸贊。她認為,不管科技如何發達,“四診”都是做大夫的基本功,不可荒廢。
1971年,西醫學中醫出現新一輪高潮。31歲的黃麗娟參加了北京市的西學中班,開始了和中醫結緣40年的歷程。
學了一年中醫后,黃麗娟在第二醫學院轉而從事中醫教學,擔任了中醫內科教研室的組長。那幾年,她先后師從方和謙、孫伯楊、王為蘭等名老中醫,對中醫理論和臨床診治進行了扎實的學習。1978年,北京第二醫學院進行改革,38歲的黃麗娟面臨選擇:是回到西醫基礎教學,還是離開學校走中醫臨床道路?她想自己對中醫已學有所得,食髓知味,該是從學府走出去真正接觸病人的時候了。于是,這一年,黃麗娟調到了北京中醫醫院心血管科,開始真正從事臨床工作。
從醫學教學轉而從事臨床,比想象中要艱辛。年近40歲的黃麗娟在中醫院還是新手,但她的勤奮好學、扎實肯干,給時任大內科和心內科主任的許心如留下深刻印象,許主任開始帶著黃麗娟做科研項目。當時黃麗娟負責三參通脈口服液治療心衰的具體實驗操作,每治療一個心衰病人,黃麗娟都細心觀察。7年的付出獲得了200多例有效病例,證實了該藥對于心衰病人的確切療效,該項成果榮獲了1996年“北京市科技進步三等獎”。1997年,她獲得北京市科技進步三等獎的課題《三黃消脂片治療高脂血癥的臨床與實驗研究》,同樣是通過對200多例高脂血癥患者3年扎實的臨床觀察形成的科研結論。
1992年,52歲的黃麗娟接任大內科和心血管科主任,心血管科在監護病房開展了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療,把中西醫結合治療更深入地貫穿其中。2000年,黃麗娟退休后,仍然堅持每周5個半天的出診。作為第三批和第四批國家級傳承師帶徒名老中醫,現在她帶有副主任醫師和主治醫師兩個徒弟。

▲1993年,黃麗娟給日本留學生講課

▲1997年,黃麗娟給日本患者看病
黃麗娟的眼里,所有的病人都是帶著莫大的期望,希望得到醫生的幫助。她說,一個醫生的力量雖然有限,但應盡可能地幫助病人。把病人從痛苦中解救出來,看著病人和家屬高興地離開醫院回家,那種幸福是任何事情都無法給予的。她篤信老中醫袁鶴儕的名言“為醫者以活人為先,斷不可以商賈之為”。每當她遇到一些經濟困難的病人,她都盡力地幫一把。有人表示不理解:“人家都忙著往口袋里收錢,你倒往病人身上貼錢,你干脆去當圣誕老人好了。”黃麗娟笑著說:“我還做不到圣誕老人那樣,只求問心無愧,心里踏實。”
退休后,黃麗娟曾在同仁堂醫院坐診。有一天,來了一個走得滿身大汗的28歲安徽農民,其患有運動神經元病變,肌肉萎縮,走路非常困難。他說自己是慕名前來找她看病,掛了200元的號。病人告訴黃麗娟,他到上海、南京、石家莊都看過了,沒治好。“我得了這個病后,愛人跟我離了婚,孩子也留給了我。現在就靠我爸種地養活我和我兒子。我最后借這800元來看病,如果治不好,以后再也不治了。”黃麗娟如實告訴他,她治療過這種病,確實有見效的,但也有沒治好的。她給他開了方,告訴他,中醫治療也就是這個方向了,如果有效可以連續吃3個月,如果還想做西醫治療,也可以去北醫三院的運動神經科。黃麗娟本想給這個安徽的病人寫個條,讓他去退掉200元的掛號費。當她得知同仁堂醫院200元的掛號費沒法退時,黃麗娟就自己掏出300元塞給了病人,除了200元掛號費,另外100元給病人當車費。她還告訴病人,藥方可以帶回家到正規醫院拿藥。這個病人感動得當時就跪下給她磕頭,哽咽著說:“不管活到什么時候,我一輩子忘不了您。”黃麗娟扶住他說:“不要這樣,我只是盡我所能。我也有兒子,今年都40歲了,你就像我的孩子一樣。你還有爸爸和孩子,要堅強地活下去。”黃麗娟說,時間雖已過去很久,但還總會想起他,想起他那種痛苦和渴望的眼神。
大醫精誠,“精”指熟練的專業技能,“誠”是高尚的道德品質,唯有醫術精湛、醫德高尚者方能稱為“大醫”。黃麗娟時時事事以“大醫”的標準要求自己。
醫生每天都會遇到一些難以診斷的病例,黃麗娟從來不會棄之不顧。一個年輕病人來找黃麗娟看病,癥狀是磷酸肌酸激酶偏高,且有上升趨勢,乏力、月經不調,幾家西醫院的診斷結果是不除外心肌炎,需要臥床休息。黃麗娟卻認為,如果是心肌炎,除了磷酸肌酸激酶高外,還應有其他的癥狀,比如心電圖的改變,病原學的改變,但都一概沒有。通過查閱最新的資料和文獻,黃麗娟發現甲狀腺功能低下會有這個臨床表現。她讓病人去做相關檢查,證實是由這個病因引起。
曾有一個老太太,持續一年多的肉眼血尿,做了骨穿刺檢查、B超等相關輔助檢查都沒查出問題。無痛性肉眼血尿,多半是有膀胱或腎臟病變,但因為一直有血尿,無法做膀胱鏡檢查。黃麗娟讓病人去做腎臟檢查,病人遵從她的建議,到某西醫院住院,做了相關檢查仍沒有得到明確診斷,后到北京世紀壇醫院查出有一個錯構瘤。黃麗娟分析,如果是錯構瘤,不會有這么多血尿。由于擔心病人是腎或膀胱腫瘤,她要求病人定期檢查,必須查出出血的原因。不久前,北京世紀壇醫院終于查出病人是患有腎臟囊腫。黃麗娟說,這樣的診斷結論才是符合持續性的肉眼血尿這一表現的。她說,作為醫生,對于病人出現的某些癥狀、體征決不能輕易放過,現象背后一定有實質性的問題。
在病人眼中,黃麗娟的醫術簡直“神了”。有時病人一進來,她就能從病人的表情、臉色、眼神、步態等外在表現中,知道大概是什么病。病人還沒說話醫生就知道是什么病,病人就會對醫生產生信任感。黃麗娟說,這種判斷力不是天生的,而是通過后天的學習、積累而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