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鄭風田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浙江過去這么多年來發展最深刻的有五個方面的內容:民營經濟、溫州模式、塊狀經濟、信用浙江、文化浙江
關注浙江現象其實已很多年了,不僅僅是因為浙江經濟發展卓有成效,產品出口迅猛、民營經濟發達、文化大省、院士大省,其實還緣于其他許多方面。近年來也多次到過浙江調研,特別是近期在“人文浙江”的支持下,筆者又對臺州、義烏、東陽等地進行了考察,印象深刻??偨Y起來,這么多年來浙江有五個方面給我印象深刻。其一溫州是全國最早實行承包到戶的地區之一;其二是以民營經濟為主的浙江溫州模式;其三是浙江的第三意大利現象;其四是信用浙江的打造;其五是文化大省的浙江也成了經濟大省。
其一,溫州在全國最早實行承包到戶。過去我們一般以為小崗村是我國最早實行承包到戶的,其實錯了。溫州的永嘉比風陽的承包到戶早許多年。承包到戶是我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最重要的變革,它拉開了我國農村改革乃至整個改革的序幕。沒有農村改革,也就沒有今天的一切。溫州永嘉在文革時由于吃不飽肚子,是我國最早在農村實行承包到戶的地區之一,是改革的先鋒隊之一。在當時的政治風險極高的情況下,溫州人這樣做,反映了溫州人一個明顯的特殊之處:敢作敢為。
其二,浙江的民營經濟發展在全國獨樹一幟。民營經濟,其實就是區別于國營經濟。過去一大二公,公的東西越多越根紅苗壯,越受到重視。以溫州為代表的浙江各地從本地實際情況出發,重點發展了非國有的民營經濟,產生了“溫州模式”,也就是主要由個人創業辦私營企業,以區別于蘇南的集體辦企業,深圳的“三來一補”。從目前來看,這種模式已從過去對我國公有經濟補充慢慢過渡中起核心主導的作用,未來其作用與意義會更大。
其三,浙江的第三意大利現象。目前在浙江遍地開花的塊狀經濟、專業鎮、產業集群,這種發展方式找到了小企業戰勝大帆船的最佳模式。小企業通過集聚在一起,進行極細的產業分工,成本很低,性能價格比最好。任何一個產業鏈的環節可能都有數十家、上百家甚至上千家小企業在生產,充分的競爭降低了產品價格,最后組裝起來的產品在市場上也最具競爭力。這種模式最早產生于意大利最貧困的地區。目前我國的農業塊狀經濟山東做得最好,而工業是浙江與廣東做得最棒。
其四,浙江發起的信用浙江。浙江前些年一直大力推廣“信用浙江”,這是一項極為重要的活動。假冒偽劣如果橫行,不但大大增加了交易成本,使人與人之間的不信任感增加,也給整個社會帶來巨額的交易費用,諸如各種嚴格的防范措施以及各種繁文縟節的法律合同。如果創造一個好的環境,大家都守信用,這樣高度信任的社會不但是一個和諧的社會,而且更是一個交易費用很低,很節約也高效率的社會。發達地區與不發達地區一個最大的區別就是信任度有很大的差別,貧困落后地區一般信任度極差。浙江發起的“信用浙江”其實是想創造一種良好的文化規則,從而培育良性的文化。
其五,文化底蘊與經濟發展的關系很大。我國一直存在一個獨特的現象,那就是過不太久就會出現一陣子“讀書無用論”現象,認為書讀多了其實沒有用。浙江是我國一個文化大省,出了不少狀元、院士。這些年浙江經濟發展迅猛,跟浙江的文化底蘊有密切的關系。越是文化很落后的地區,某種程度上經濟也很落后。日本經濟之所以這么多年來享譽世界,跟日本整體國民較好的文化素質有密切的聯系。文化與經濟并不一定成反比,但文化大省必然會成為經濟大省。
當然,浙江近年來在發展中也面臨新的問題。比如,小的民營企業如何做大做強而不是一味地拼價格;老的一代創業者由于年齡等將要把事業轉交給富二代時,富二代能否順利地接班;富二代從小生活優越,沒有吃過苦,能否把老一代浙商的優良傳統傳承下去,其實還留下很大的問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