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華琴
從微觀層面看區域發展政策調整
文/宋華琴

從地方經濟的中觀角度看,今年前三季度,嘉興市南湖區經濟保持持續、穩定和快速的增長,但經濟轉型的阻力仍然較強。如果從更微觀的企業財務視角進行分析,還可以得到一種與區域發展大勢相近,局部判斷存在差異的現象。即企業景氣狀況好中有憂,隨著通脹由預期轉為現實、資產價格趨漲,現金流量加大與盈利能力下降同步,投資與經營風險加大,進而不難理解企業家群體、投資群體應對當前區域發展的行為邏輯。
與統計數據著重反映全社會商品與勞務實物量、可比量增長不同,財務視點下的經濟發展是以資金流動量來表現的,不僅包括實物量、可比量的增長,還包括價格的增長與變化。從財務角度看,企業經營狀況的好壞不僅包括生產,還包括經營,即包括企業資本投資等多種運作的結果,目標就是盈利。而地方政府的目標是保持區域的發展,提高全民福利。
今年以來,南湖區工業企業的盈利能力得到了快速提高,今年1-9月份的成本費用利潤率已由年初的3.66%提高到4.25%,年內9個月中提升了0.9個百分點,企業盈利能力提高了近四成。涉及企業經濟效益的總資產貢獻率、資本保值增值率、資產負債率、流動資產周轉率、成本費用利潤率、全員勞動生產率、產品銷售率等7項核心指標出現了六升一跌的現象,除資產負責率升高外,其余6項指標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今年南湖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產品銷售持續好轉,價格上漲與產出增長同步,投資回報呈現高位波動態勢。
同時,三季度嘉興市企業家信心指數為139.5,比上半年上升12.5點,同比上升20點。三季度嘉興市企業景氣指數為133.5,仍在較為景氣區間高位運行,近40%的企業家認為本企業整體生產經營狀況“偏好”。企業景氣指數與企業家信心指數之間的差異已由年初景氣指數高于企業家信心指數轉變為企業家信心指數高于企業景氣指數,兩者變化趨勢的反轉反映出宏觀環境已由寬松向緊縮轉換,企業尤其中小企業的融資壓力加大。調查顯示,影響企業運行問題中融資困難已由年初的未提及上升到三大問題之一。實體經濟的受損與資本動作的擠出效應會使經濟出現“空心化”現象。
針對當前區域經濟增長加快,結合企業財務視點帶來的判斷與決策差異,需要作相關的政策調整,以提高各項區域政策制訂的有效性和針對性,確保完成全年經濟社會預期目標任務和“十一五”主要目標任務,提出以下建議:
從利益引導出發,抓轉型升級。財務視角的企業決策特征顯示,利益導向是企業發展的原始推動力,操作上要注重三個突出:一是突出獎勵、補助和減免政策的應用。重點抓服務業轉型,加快商貿旅游、會展經濟、網商經濟、物流、金融業發展。二是突出財政資金資助的重點。扶優扶強抓工業轉型,處理好工業經濟發展和節能減排的關系。三是突出基礎領域的資助。加快促進農業與服務業融合,加快工程化生產、信息化服務、標準化管理于一體的現代農業綜合體建設。
從要素配置入手,抓需求提升。要素獲得成本的高低直接影響企業的盈利能力,而行政效率的提升更是與企業產出高度相關。要進一步加強重大項目的土地、資金等要素保障,積極爭取省重點項目用地指標,做好重點項目農轉用報批工作,加大土地占補平衡工作力度,積極爭取國家對重大建設項目的土地指標。積極創新投融資體制機制,支持社會資本進入市政公用事業、基礎設施領域和社會事業領域。
從均等公共服務入手,抓城鄉統籌。大力推進現代農業綜合體建設,推進農業與二產、三產聯動,延長農業產業鏈和價值鏈。加快工業城鄉聯動,推進市域范圍工業統籌協調發展。加快服務業在城鄉統籌布局,促進城鄉服務業聯動發展。加快城鄉區域統籌項目、農村基礎設施項目、農村公共服務項目建設。貫徹落實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繼續實施接軌大上海、融入長三角、打造增長極規劃。
從提升系統效能起步,抓配套改革。加快推進轉型升級的體制改革。深化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推進高耗能行業差別電價改革。深化城鄉規劃、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城鄉要素配置市場化、城鄉產業互動發展等體制改革。加快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
嘉興學院財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