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靖

無論在經濟、內政還是外交戰線上,菅直人政府仍在面對它的艱難時世
一個月之前,日本首相菅直人的地位尚顯岌岌可危,四年來日本頻繁換相的“慣性”似將繼續。但在9月14日順利擊敗競爭對手小澤一郎,連任民主黨黨首和首相后,菅直人證明了他的力量并沒有那么虛弱,他在公眾中的人氣也開始提升。
但菅直人政府并未走出危險期。黨內對決的獲勝依然沒有讓它變成一個強勢政府,無論是在經濟、內政還是外交戰線上,菅直人政府仍在面對它的艱難時世。紛至沓來的各種問題,隨時可能讓它重入險境。
新內閣的老問題
在戰勝小澤之后,63歲的菅直人開始對內閣進行大換血。9月17日,他更換了17名閣僚中的10人。新內閣當晚在首相官邸召開首次會議,確定基本施政方針,包括“在日元急劇升值、通貨緊縮問題上的緊急應對措施”“杜絕行政浪費”等內容。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場新的組閣中,與菅直人激烈角逐的小澤派系,沒有得到重用。在支持小澤的議員中,僅有三人入閣。另一方面,小澤也拒絕了菅直人提出的邀請,不愿就任民主黨代理代表。執政剛剛滿一年的民主黨內,裂痕漸深。
日本共同社9月17日-18日進行的全國電話輿論調查結果顯示,菅直人新內閣的支持率高達64.4%,比上次調查時的結果高出9.7個百分點,并超過了6月菅直人初上任時的61.5%。
分析人士認為,菅直人新內閣的“去小澤化”色彩濃厚。菅直人堅持抑制小澤派的鮮明態度,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支持率的上升。
但民眾支持率如同天氣,時好時壞,一時的“放晴”不足以長久憑依,對國會控制度的不足,才是民主黨和菅直人政府必須面對的結構性難題。今年7月,受前任首相鳩山由紀夫辭職余波的影響,民主黨在參議院選舉中慘敗,日本“朝”“野”雙方分別在眾參兩院占據多數議席,“較勁國會”局面再現政壇。
菅直人能否平穩渡過“較勁國會”這道難關,民主黨能否形成“全黨一致”的態勢,是決定民主黨政權穩定性的關鍵。
9月22日,菅直人政府與民主黨決定將在10月1日召開內閣改組后的首次臨時國會。雖然菅直人準備就具體政策尋求與在野黨協商,但估計在野黨將提出比較嚴厲的條件,例如要求他取消競選綱領。而且,在野黨很可能進一步強化對決姿態,要求解散眾議院,舉行大選。自菅直人政府成立以來,國會運營的成敗就決定著它的命運,目前這一狀況仍未改變。
美國天普大學日本分校亞洲研究主任杰弗·金斯頓(Jeff Kingston)對《財經》記者說,由于反對黨不予合作,菅直人很難把他新獲得的聲望轉化為立法成就。選民對政治家失去信任,日本的問題可能變得膿瘡難愈。
黨首爭奪戰之后的遺恨,則是另一個隱患。68歲的實力派人物小澤一郎領導著民主黨內的最大派系。金斯頓認為,小澤正處于困境,他的失利已顯示出他的弱點。這意味著如果小澤脫黨,不會有很多民主黨議員跟隨,而由于小澤的“政治與金錢”問題,其他政黨也不會接受他。但日本政治學博士田中誠則認為,小澤派系的動作可能會動搖菅直人政權,如果自民黨和公明黨也卷入,日本政壇會再次發生“地震”。
經濟痼疾
9月10日,日本政府將二季度經濟年增速從初值0.4%上調到1.5%,這表明日本經濟正在持續回升。同一天日本政府宣布,將采取一項規模為9150億日元的新經濟刺激計劃,以促進就業,拉動消費,應對日元匯率近期飆升造成的經濟下行風險。
日本自陷入“失落的十年”以來,屢屢采用經濟刺激“藥方”,或有成效,但有時也令人失望。日本野村證券金融經濟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木內登英就新經濟刺激計劃對《財經》記者表示,日本政府今年11月可能在不增發國債的基礎上,再出臺4萬億至5萬億日元的追加經濟刺激,“這將帶動GDP 0.5%至1%的增長。”
菅直人在擊敗小澤后的第二天,即果斷出手大規模干預匯市。9月15日,為應對日元匯率的飆升,日本政府自2004年3月以來首次干預匯市,出售日元,令日元對美元匯率在數小時內大幅下降。但面對平均每天近4萬億美元流轉的龐大匯市,僅憑日本政府之力能實現多大程度的反轉,多數市場人士認為效果“有限”。
分析人士認為,政局不穩、政策不力,對日本經濟有一定影響。日本嘉悅大學教授高橋洋一對《財經》記者說,由于政府和央行在民主黨黨首選舉期間沒有動作,致使日元匯率飆升。政府干預匯市,雖然一時阻止了日元升值,但如果日本央行不像別國央行那樣增加貨幣供給的話,日元難保不會踏上進一步飆升之路。
田中誠對《財經》記者分析說,日本經濟依然顯示出種種問題,如復蘇處于“爬行”狀態、通貨緊縮長期困擾、就業市場形勢依然嚴峻、國內需求不足、日元持續走強、身負巨額債務,等等,但歸根到底,日本經濟首先需要的是政治穩定。
日本政府債務規模龐大,在歐洲債務危機的陰影下,已構成重大隱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顯示,日本政府債務總額占GDP的比重高達218.6%,遠遠超過美國的84.8%和英國的68.7%。
田中認為,日本財政首先要擺脫“債務體質”。目前日本國債的發行規模創歷史新高。他認為,減少國債的手段是提高消費稅,這就需要民主黨與自民黨進行“求大同、存小異”的合作。日本國債的價格很高、利率很低,這易生成泡沫,日元升值也在生成泡沫。在泡沫生成的時候,急需政府出臺重要的經濟對策。
“菅直人對經濟不是很精通,但他虛心聽取經濟界的建議。雖然目前經濟刺激計劃的效果不強,但今后有可能會出臺更好的政策。”田中說。
美日走近
除內政艱難,對外政策上,釣魚島海域撞船事件引發的中日沖突,以及普天間美軍基地搬遷風波的繼續發酵,也讓剛剛經過考驗的菅直人政府瞻前顧后,忙于應付。
民主黨在上臺之初雖主張一種更獨立于美國的對外政策,但數次對美妥協之后,復臨東亞新的地緣政治形勢,美日同盟倒有加強之勢。
9月23日,在與中國總理溫家寶會見數小時后,美國總統奧巴馬和日本首相菅直人在紐約舉行會談。奧巴馬強調,美日同盟仍是“全球安全的基石之一”,并呼吁中日兩國通過談判解決釣魚島主權爭議。
分析人士認為,釣魚島沖突仍存在很大的轉圜空間。日本東洋學園大學教授朱建榮對《財經》記者說,日本對中國經濟的依存度已經很大,尤其在目前,日本急需對華出口來刺激國內經濟復蘇。而今年11月將在橫濱召開APEC首腦會議,如果中方拆臺,日本還將在國際上大失面子。
9月24日,日本沖繩縣那霸地方檢察廳當天宣布放還被抓扣的中國漁船船長詹其雄。此舉顯露出日方妥協姿態,可能給沖突帶來轉機。
金斯頓對《財經》記者表示,中日兩國應冷靜對待目前的兩國關系。他認為日方對此事的處理不妥當,中方的反應也有些過強,雙方在危急關頭都沒有必要使對抗進一步升級。
金斯頓認為,菅直人任命親美派人物——前原誠司為外相,發出了要修復日美關系的信號。中日兩國關系的惡化也會讓日本國民覺得,加強日美同盟是正確的選擇。
據日本媒體報道,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9月23日在與前原誠司會談時,稱釣魚島適用美日安保條約第五條。不過此消息未經美方確認。
普天間機場搬遷問題仍是美日關系的羈絆,但東北亞地區的“中國威脅論”以及朝鮮核問題,都可能使日本與美國越走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