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現代服務業發展策略淺析
江蘇省在“十一五”規劃中明確提出加快蘇北地區發展的一系列戰略舉措,把推進工業化、城市化、經濟國際化作為振興蘇北經濟的主導方向,蘇北地區應該加速現代服務業的發展,以此為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目前淮安市的發展正面臨著戰略機遇和多重利好,本文從現代服務業的角度對淮安與周邊其他城市的現代服務業競爭力進行比較分析,評價淮安現代服務業發展面臨的困難和淮安發展蘇北中心城市的潛力,為推動淮安發展為蘇北中心城市提供對策。
現代服務業省內區域競爭力評價指標
本文設計與省級區域相同的一級指標來綜合反映省內區域現代服務業的競爭力:一是經濟實力;二是現代服務業的總體情況;三是主要現代服務行業的狀況。但由于省內區域現代服務業與省級區域現代服務業在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等環境和條件方面的不一致性,二級指標采用了更能反映江蘇地區現代服務業發展狀況的指標。
江蘇省各地市現代服務業區域競爭力模型的經濟意義解釋
根據2008年江蘇省13個地區的統計年鑒計算出以上選取的12項指標,并對這些指標進行因子分析,根據各主因子的特征根得出各主因子的權重,可以構造現代服務業區域競爭力的綜合評價模型:F=0.78861F1+0.10889F2 ,可以看出:第一主因子對13個地市現代服務業的區域競爭力貢獻率為78.861%,占主要比重。其在人均GDP,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人均地方財政收入,城鎮化率,人均現代服務業產值,金融機構年末存款余額;港口貨物吞吐量,每萬人擁有的醫療機構床位數,人均房地產開發投資額,人均郵電業務量,具有很大的載荷和解釋能力。前4個指標反映了經濟發展的狀況,中間6個指標反映了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情況,所以將這個主因子定義為現代服務業發展基礎和發展情況。

第二主因子對13個地市現代服務業的區域競爭力貢獻率為10.889%,占次要比重。其在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現代服務業在崗職工比重上具有很大的載荷和解釋能力,這個主因子被定義為產業發展高度和現代服務業可持續發展能力。
蘇北5地市現代服務業競爭力總體評價
根據江蘇地區現代服務業區域競爭力得分及排序分析,江蘇省各地現代服務業競爭力狀況有以下特點:
從綜合得分來看,江蘇省各地現代服務業競爭力水平參差不齊:只有五個地區的現代服務業區域競爭力在平均水平之上,它們分別是:蘇州、南京、無錫、常州、鎮江,其余八個地區全在平均水平之下。
排在最后的五個地區是徐州、鹽城、連云港、淮安和宿遷,這些都是經濟發展水平低的蘇北地區,蘇北各地現代服務業競爭力狀況有以下特點:
(1)就現代服務業發展基礎和技術支持條件來說,徐州排名第一,但是,就產業發展高度和現代服務業可持續發展能力而言,連云港和淮安也排在前面。
(2)從綜合得分來看,蘇北各地現代服務業競爭力水平參差不齊:徐州、連云港、鹽城地區的現代服務業區域競爭力在平均水平之上,淮安和宿遷在平均水平之下。前三個地區的發展水平也不均衡,其中徐州的競爭力大于連云港和鹽城。
就淮安市來說,2007年淮安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15.83億元,其中,第三產業增加值320.57億元,增長15.6%。 其中現代服務業務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20.58%,僅在蘇北5個地區中排名第三。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城市化率、人均現代服務業產值、人均金融機構年末存款余額僅大于宿遷,不過淮安市在人均GDP、人均港口貨物吞吐量方面與蘇北其他地區相比要高于蘇北平均水平。
雖然淮安的現代服務業在蘇北5個地區中總得分排名靠后,但是,目前淮安市的經濟正步入一個良性的發展軌道中,作為區域經濟的發展,中心城市必須是新興產業的集聚區。淮安市近年在調整產業結構,增強新興產業方面成績顯著,現在的情況是:市委市政府堅持新型工業化第一方略,努力實現工業經濟新的突破。在加快發展化工、紡織、機械、冶金、煙草五大傳統支柱產業的同時,積極培植電子、建材、醫藥、食品等新型支柱產業,以實現工業經濟新的突破;統籌城鄉發展,鞏固和發展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好形勢,使農業取得了突破性進展,農林牧漁業內部的結構調整取得顯著成績,在穩定發展糧油基礎產業的前提下,大力拓展蔬菜、生豬、家禽、水產、林果五大主導產業。
金融保險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行業可以促進企業的技術創新,新產品的開發,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城市知識含量高的產業,能推動整個城市的企業發展壯大,增強城市綜合競爭力。淮安市一直在大力發展金融保險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房地產、商業等行業推進產業結構升級,大力發展房地產業,加大經濟適用房建設,增加住宅供應量,保障房地產業健康快速發展。淮安正在利用交通區位優勢,快速提升在蘇北腹地的商業中心地位,吸引更多的國際國內著名商業企業來淮安設立分支。
淮安市應圍繞提高城市服務功能,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的商業、農業服務、交通運輸等目前比較薄弱的基礎和傳統的服務行業,為現代服務業發展擴大有效需求。
促進淮安市現代服務業中知識性服務業的發展
從近幾年淮安服務業內部各行業占服務業增加值比重的變動情況看,雖然傳統產業仍占主導地位,但金融保險、商務、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與軟件業、科學技術研究與技術服務等新興服務業蓬勃興起,占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有所提升。
要進一步加快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必須使服務業市場化和產業化,建立以科技創業園、產品交易市場、商貿商務為主的服務業集聚區。目前淮安市經認定的服務業集聚區共有9個,其中,省級2個、市級7個,淮安國際商城、淮安留學人員創業園分別被授予省級產品交易市場類和科技服務類集聚區。
淮安正在逐步打造以楚州為核心的歷史文化風貌區,建設擁有九大風景區的古運河文化長廊,實施四條穿城河流風光帶工程,進一步彰顯“運河之都”和綠水城市的風采。圍繞增強社會服務功能,大力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加快高教園區建設,辦好高等職業技術學院,使淮安成為蘇北重要的應用型人才培養基地。
推進生產服務業集聚化
淮安發展現代服務業,必須充分利用產業優勢和區域資源,加快建設現代服務業集聚區,促進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相互滲透融合發展。淮安市計劃到2012年,初步建成包括交通運輸、倉儲配送、流通加工、信息網絡等功能完善的現代物流體系,物流業增加值達到90億元以上。
大力發展商務服務業,加快水渡口中央商務區建設步伐,強化會展、金融、商務、文化等功能。積極發展科技服務業,加快技術開發和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提高科技成果轉化能力,建成一批科技企業孵化園區和生產力促進中心。支持發展金融保險業,積極拓展各類金融服務業,鼓勵和引導股份制銀行、證券公司等在淮安設立分支機構,擴大直接融資比重,鼓勵和扶持優質企業上市融資和發行企業債券,增強金融企業發展實力。
提高淮安市城市化水平
淮安市的城市化水平已超過30%,開始進入城市加速發展階段。為保證淮安城市化進程健康的發展,首先要注意做好科學規劃,還要利用自身的優勢積極依托特大城市,接受其輻射,關鍵就是要加強同蘇南、蘇中、南京及上海經濟中心的聯動發展,縮小與江蘇省其他城市的經濟發展差距,以此來提升和鞏固本城市的地位。
充分利用淮安加入長三角的契機
淮安和鹽城是蘇北加入長三角的兩個城市,淮安市加入長三角城市群,有利于淮安學習其他城市的先進經驗,有利于轉變傳統觀念,更有利于接受其他城市的經濟輻射。為淮安市建設成為蘇北中心城市提高了比較好的發展機會。
淮安近年來逐步發展為長三角北部臺資高地:2005-2007年臺資企業數分別為18、42、70戶,投資額分別為1.07億美元、3.1億美元、8.05億美元。目前累計有富士康、臺玻、達方電子、宏盛、旺旺、康師傅、華達利等多家臺企在此投資興業。從產業結構上有針對性地引導臺商加大對現代服務業領域的投資,使得臺商投資的領域更加廣泛,產業銜接更加緊密。如果淮安市在今后幾年內能繼續做大做好引進外資的工作,使淮安市的工業化進程不斷加快,不久淮安將會變成一座新興的工業城市,淮安市的區域經濟協調能力定會得到極大的提高,中心城市的地位,淮安一定能建立起來。
(作者單位:淮陰師范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