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萍 劉桂秋 楊福英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靠模仿與記憶,動手實驗、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由此可見,合作是一種比知識更重要的能力,是一種體現個人品質與風采的素質,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所以自課改以來,在數學課堂上經常聽到這樣一句話:下面我們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學習這個內容。似乎這就是新課改理念了,殊不知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往往是一種形式,小組活動的效率低下,浪費時間,得不償失。那么,如何提高數學課堂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呢?結合平時的教學實踐我認為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一、重視合作學習小組的組建,保證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實踐表明,合作學習小組的人數一般最好是4~6人。這樣的人數符合小組合作學習中數學活動學習狀況的需要,能保證每個成員都有積極參與的機會,同時也較為充分地保證小組內產生各種有利于討論的觀點,不至于因為某一個人的缺席或暫時的不理解而受到遏制。還可以根據數學課堂中任務的需要,如計算訓練或簡單的應用問題等,迅速地分成以兩人為單位的小小組。本著“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建組原則,將全班分成若干個合作學習小組。即每個合作小組的內部成員在性別、性格、學習成績、家庭背景等方面要具有差異,這樣才能保證在學習中,各個同學各盡所能、互相幫助,且得到不同的鍛煉。而各組之間,為了體現組間競爭的公平性,每個組的總體實力應該盡量保持一致。成功的合作小組分組并非“強強聯合”,即并不是最優秀人員的組合,而應該是“互補”的,從而實現各小組成員在合作的過程中優勢互補、互相學習、互相幫助。還可以根據“組內同質、組間異質”原則即把少數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組合為 “直接輔導、互相學習小組”,便于教師分層教學,分類輔導。這兩種分組方式沒有優劣之分,在實際教學應根據教學內容與課型,靈活選擇,交替運用,以達到理想效果。
二、加強合作學習方法的訓練與指導,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生自我表現欲強,缺乏合作能力,這就表明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應不斷地進行合作學習方法的訓練與指導。首先要確定小組合作學習每個成員的分工,可以采取輪換制,如組長、記錄員,資料員、報告員等由每個成員輪流擔任。其次合作學習之前明確學習任務,并根據任務分工進行合作探究,讓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組的學習成果。最重要的是小組交流時教會學生如何傾聽他人發言,不隨便打斷別人的發言,如何歸納別人發言的要點,怎樣把自己的意見講清楚。開始時教師可以提供一些表達句式,如“對這句話我是這樣理解的”“因為……所以……”“你的意思是說……我的觀點……和你的相同,但我認為……”等等。也可在平時的小組學習中隨時教給學生合作學習的方法,并及時歸納總結。另外,教育學生要勇于接受他人意見并修正自己的想法,各種意見難以統一時,學會保留自己的見解并鼓勵學生展開討論。教育學生小組成員之間要相互信任、團結互助、以誠相待、榮辱與共,不計較個人的利益得失,大家為了一個共同目標努力。
三、把握小組合作學習的時機與內容,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
在教學過程中要合理安排合作學習的內容,內容要有一點的難度,有一定探究和討論的價值,不能濫用合作。如小學數學知識大部分是從原有知識的基礎上引伸發展的,教學時,由于學生知識水平和能力的差異,在利用知識遷移時存在許多疑問,這時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相互啟發,發揮互補作用,達到共同認識與理解的效果,從而能順利將舊知識遷移到新知。在小組合作學習認識活動過程中出現的思維障礙,教師要有意識的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共同探究攻克難點以及培養學生相互協作的精神。再如許多數學知識需要學生動手試驗,通過分析試驗的結果發現、探究、總結規律,這時就要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挖掘集體潛能共同解決學習問題。對于一些“開放性”問題開展小組合作有得促進學生的發散思維創新意識的培養。另外,現行教材中有許多知識是要求學生通過自學掌握的,由于學生的個性差異,在自學過程中對于知識的理解程度是不一樣的,因此,在學生自學完之后,教師要留一定的時間,針對自學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組織學生相互交流,互相切磋,互通“有無”,以使“教學相長”,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四、及時評價激勵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提高學生合作學習的積極性
我們在評價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時,往往會認為小組合作學習以小組團體的成績作為評價的標準,這是無可非議的,但也不能把評價過多的放在小組長整體上,從而忽視了個體的發展。教師在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探究時要注意組間巡視,觀察學生學習和人際關系等各方面的表現,做到心中有數,對那些表現突出的在點評時要提名表揚。這樣可更好地提高學生合作學習的積極性。還可以開展組內互評,因為得到同學的認可、鼓勵和幫助,有時比來自老師的表揚更有效果。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不僅是創新學習的一種高效的課堂組織形式,還是學生進行課前預習、課外學習的一個重要途徑,它給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學習空間,讓課堂呈現出愉悅和諧的教學情境。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會不斷地體驗成功的喜悅,產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從而使學生在數學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