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明
【摘 要】隨著形勢發展,新課改日益深化,對傳統教學和教師產生深遠的影響。作為教育主體的教師,如何提高自身素質才能適應新形勢的要求,是必須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教師素質 時代要求 新課改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推動素質教育進一步深化的重要舉措。新課程以全新的理念、目標和內容展現在人們的面前,它對傳統的基礎教育教與學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教師需要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以提高教學的質量。在我國基礎教育“新課改”已進人大規模推廣階段的形勢下,教師教育只有主動適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對教師素質的新要求,積極進行教育創新,才能不負歷史所賦予的重大使命。
體現了全新理念的基礎教育“新課改”對教師素質提出了新要求——健全的人格、廣博的知識背景、較強的創新意識和能力、良好的溝通能力和科研能力。
一、提升自身道德修養
首先是思想道德素質,這是教師的教學目標和性質決定。素質主要是立場問題,它包括掌握社會發展及其規律的基礎知識:堅信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才能發展中國;擁護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遵紀守法;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思想素質主要是認識方法問題:它具體包括對堅持辯證唯物主義科學世界觀,對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采取批判態度,善于評價和自我評價,善于正確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不斷吸收并善于運用新的認識方法和技術,培養創新意識和發散性思維。道德素質主要是品德行為問題。提高道德素質,在教師主要是師德。教師要為人師表,要樹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價值觀。沒有人能將自己沒有的東西獻給別人,要使學生樹立堅定的信念和遠大理想,教師自己首先要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學生的眼里,教師具有無可懷疑的威信,教師是一切美好的化身和可資效仿的榜樣。這說明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教師人格力量的重要內涵。
思想道德素質是作好教師的前提條件。要讓學生具有堅定的立場科學的認識方法和高尚品德行為,作為傳道、授業、解惑的為師者,自身的這些素質一定要過硬。
二、塑造健全素質人格
陶行知先生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教師的工作很重要的職能是要教學生學會做人。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不再只關注學生的成績,而還要關注學生的個性成長、人格發展和道德養成。教師角色正從過去單純的知識傳授向促進學生整個人性或人格的全面和諧發展轉變。人格不是天賦的,而是在先天生理結構基礎上,在后天環境教育影響下形成的。作為影響學生人格形成和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師人格特征對學生人格的發展和塑造具有重大影響。教師行為是學生模仿的榜樣,良好的教師人格對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康發展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保證。
三、提高業務素質
業務素質是教師和所有教師的基本素質。業務素質應包括:具有精深的專門知識和技能;廣博的相關知識和技能;相當的文化修養;好學深思的習慣;熱愛和崇尚科學。在現代教育過程中,教師的業務素質還應包括對電腦、網絡的基礎知識了解,能運用多媒體手,組織教學的能力。一名教師要使他的課具有吸引力,他的說教具有說服力,在很大程度上與他的業務素質高低密切相關。可見,教師業務素質的提高對實施素質教育具有重要作用。
新課程強調課程的綜合性,強調學科之間的相互交叉滲透和課程的縱橫聯系。這樣的課程內容必然要涉及多門學科知識的融合,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擁有跨學科的知識和技能,具有廣博的知識背景,具有豐富的文化底蘊,才能在教學過程中將知識以相互聯系的狀態傳授給學生,啟發他們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
四、加強教學創新意識
教師具有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是培養學生創造性的前提,新課程在課程功能、結構、內容、實施、評價和管理等方面都較原來的課程有了重大創新和突破,這給廣大的教師帶來了嚴峻的挑戰,他們必須改變原有的教育觀念、教育方式和教學行為。現在的教學已經沒有了現成的模式,教師不能像以往那樣照本宣科,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主動地、創造性地開發和利用身邊的課程資源,變傳統的講授式的教學過程為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這每一種改革的設想都要靠教師自己去揣摩、摸索,在教學實踐中去實現、完善。這一切都要求教師具有積極的創新意識。
五、多途徑提高教師自身素質
1、進修培訓,按國家教委的規定,每位在職教師都得參加一定課時的職后進修。那么作為教師就應充分利用這種形式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要珍惜每一次進修培訓的機會。我自己就通過這樣的職后進修培訓,擴大豐富了在證券、期貨等方面的知識,不定期參加過橋牌、書法等進修班,提高了這方面的素質和技能。
2、關心時政,及時了解關心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始終保持敏銳的嗅覺,使自己的言行與黨中央保持一致,理直氣壯地宣傳黨的路線、方針;養成每天收聽收看廣播新聞,每天閱讀報紙并作必要摘要的良好習慣,通過這一形式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質。
3、對自己提出高標準,嚴要求,給學生以良好模范形象。為師者不僅在專業素質方面,還應在、思想、道德素質、心理和身體素質方面,都給學生以良好示范形象,這樣就對自己形成了一種無聲的督促,充分利用學生的一雙雙天真無邪的眼,形成監督機制,不斷提高自身的整體素質。
參考文獻:
1. 曹海青;胡平;楊尚東.論提高高校教師素質的途徑.河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01-20
2. 彭躍剛.高職院校就業指導教師素質探討.中國西部科技.2009-12-25
3. 魏耘.構建高校終身學習體系,促進教師素質全面發展.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12-25
4. 周禎祥.強化“說課”訓練提升教師素質.湖北中醫學院學報.2009-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