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倩
(天津商業大學圖書館,天津 300134)
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網絡技術的推陳出新,各高校都加大了對教學參考資源的建設力度,網絡教學參考資源平臺也越來越被廣大師生所接受。但現有網絡資源平臺上的資源來源過于單一,大多數參考資源平臺的用戶檢索界面不夠友好,有些資源隱藏過深,使得師生在獲取信息的時候沒有明確的指向性。
高校教學參考資源平臺的建立是一個數字資源整合、系統整合和服務整合的過程,平臺以各類數字資源為基礎,應用相關技術進行知識的再發現和再整理,以門戶網站為平臺,通過身份驗證、個性化訂制、跨庫檢索和圖書推薦等特色項目實現為廣大師生服務的目的。筆者憑借多年數據庫的制作經驗,經過查閱大量資料,特提出教學參考資源平臺的三維模式,即資源維、系統維以及應用維。
教學參考資源平臺的資源維(R)是指圖書館的各類館藏數據資源整合,包括結構化數據、半結構化數據和非結構化數據,如外購的電子資源、網絡免費資源、多媒體資源、標準規范、教學課件、學位論文等。系統維(S)則是指教學參考資源平臺系統能夠為讀者所提供的各項功能,把在資源維中簡單堆疊起來的信息資源,通過科學的資源分類、用戶權限的設定、結構化檢索界面、過濾重復資源和知識產權保護等手段,轉為由身份驗證、個性化訂制、圖書推薦等組成的定向推送類服務功能。而系統整合的最終目的是為師生提供“一站式”服務。應用維(A)則是對資源利用效果的總結與分析,即通過用戶的視角,去真實地體驗教學參考資源平臺的使用效果。隨著數據資源的范圍不斷擴大,系統服務功能也不斷提升,應用的程度自然會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也會不斷攀升,最后能夠達到一定的平衡,獲得大多數用戶的認可[2]。
資源維包含所有教學參考資源平臺的底層數據,是支撐整個系統運行的重要組成部分,負責完成數據存儲及數據完整性約束,處理來自業務邏輯層的數據訪問請求,并將處理結果返回給業務邏輯層。
教學參考資源平臺的數據資源應包括教師指定的教材、課件教學參考書、相關院校的教材參考書、國家精品課,及學位論文查詢、CALIS教學參考信息等。我們將上述資源進一步整合為教學信息模塊、角色分配模塊以及應用與服務模塊。①教學信息模塊:用于保存平臺的教學參考資料,本模塊包括:課程表、課程——教師表、教材表、課件表、國家精品課程、優秀教材、教學視頻表。②角色分配模塊:用于保存身份信息,完成個性化訂制功能,本模塊包括:管理員表、注冊用戶表、用戶定制表、教師表[3]。③應用與服務模塊:負責連接已有數據庫和處理文獻檢索請求,本模塊包括:天津商業大學學位論文提交查詢系統、圖書推薦系統、超星電子書、公共檢索系統等。
用戶首先可以通過身份驗證模塊訪問網站,登錄本系統的身份分為:普通用戶、學生、教師、采編人員和系統管理員。普通用戶:校內或校外讀者,擁有平臺的最低訪問權限,可以點擊“瀏覽請進”,能查看信息目錄,但無法獲得全文資源;學生:可以根據其學習特點進行個性化定制,定制內容包括課程課件、優秀教材、推薦參考書等,也可向圖書館推薦圖書,即能夠獲取信息目錄,同時也能獲得全文數據資源;教師:包含學生身份的所有功能,以及對教學信息模塊中本人的教學信息進行增、刪、改等操作;采編人員:擁有教師和學生所具備的所有功能,擁有學位論文提交查詢系統以及圖書推薦模塊的訪問權限,負責審核教師或學生推薦的圖書并給予答復;系統管理員:負責分配角色的權限、審核注冊用戶,擁有進行流量控制管理和網站的安全訪問等功能(見圖1)。

圖1 天津商業大學教學參考資源平臺框架示意圖
用戶注冊登錄后可以針對自身的學習特點定制網站內容。如某個學生,正在學習“教師一”的數據結構,他可以通過“個性化定制”來定制這門課程,以后登錄這個網站就不需要使用“首頁——教學信息——信息管理學院——教師一——數據結構”這一路徑去查找資源,只需要在首頁選擇用戶登錄,在“我的訂制”找到“數據結構”即可。這種注冊機制需要真實的學生證號,且在注冊成功后,由系統管理員對其進行審核,合格后方能使用,這樣可以保證是本校學生使用此項功能,有效地維護了教師的知識產權,同時可以有針對性地服務師生,為教學提供方便快捷的平臺(見圖2)。

圖2 天津商業大學圖書館教學參考資源系統的個性化訂制流程示意圖
用戶注冊成功后每次登錄網站可以通過身份驗證直接登錄到個性化頁面,首頁上方為通用導航欄,可以訪問站內所有資源,頁面中部為個性化定制的部分,顯示該名同學本學期所修課程(專業課程)及其定制的相關內容(如圖3)。左側導航欄則為修改個性定制提供快速通道,方便用戶使用。

圖3 個性化定制首頁
在教學參考資源平臺上,我們搭建了統一檢索平臺,用戶不必將精力花費在重復的檢索過程中;另外,統一檢索平臺所提供的檢索結果具有重復數據刪除功能,將來自不同數據庫的相同數據元整合為一個,但需提供該條數據在不同數據庫的鏈接地址;該平臺對于產生的結果還具備優化排序功能,注冊用戶在檢索后可以按照相關性優先或實效性優先等原則調整檢索結果[4](如圖4)。

圖4 跨庫檢索流程圖
教學參考資源平臺的圖書推薦模塊有兩種模式:一是讀者可以向圖書館編目人員推薦圖書館尚未訂購的圖書文獻;二是圖書館編目人員可以定期向讀者推薦圖書館館藏書目中借閱量較大以及用戶評價較好的圖書文獻,以輔助讀者的教學科研。
3.4.1 圖書的推薦訂購
注冊用戶可以使用圖書推薦模塊,該模塊應具有兩項基本檢索功能:①對圖書館的借閱檢索平臺進行嵌入式的檢索,用戶在輸入書名后,將檢索圖書館的圖書檢索平臺,查看該文獻是否為圖書館已采購文獻;②對圖書推薦訂購數據庫進行檢索,查看該文獻是否為他人所推薦的文獻,如有人推薦則選擇“繼續推薦”。如上述兩個檢索條件都不符合,推薦人則需要填寫書名等書目信息(如圖5所示)。推薦成功后,圖書館采編人員登錄推薦審核模塊,查看用戶推薦內容,選擇擬訂購或不予訂購。

圖5 圖書推薦訂購界面
3.4.2 圖書的推薦閱讀
圖書推薦服務是指根據用戶的興趣模型,將符合其興趣需求的圖書主動推薦給用戶。基于用戶興趣模型的圖書推薦閱讀,從圖書館的館藏信息中提取,定期對新增圖書的信息進行分析,根據圖書類別、關鍵詞匯確定圖書所對應的興趣向量模板,根據用戶在個性化定制單元訂制的閱讀興趣選項,計算該用戶興趣與該圖書向量的相似程度,將相似程度達到設定值的圖書目錄推薦給用戶[5]。
教學參考資源平臺主要是面向學生和教師的,對于可以利用的資源做更深層次的揭示。近幾年,圖書館的資源結構發生了變化。隨著這些變化的發生,圖書館的數字資源建設也需要完成從傳統的紙本文獻借閱向數字、紙本、網絡文獻并重轉變;由原先單純購買商業化的數據資源向服務學科建設的特色數據庫轉變;由只有圖書館文獻建設人員上傳教學參考資源信息,向集合更多學校教師共同完成教學參考資源平臺建設轉變;由過去簡單分類和羅列資源信息,向對不同身份的讀者推送訂制信息轉變。
運用個性化定制服務技術,讓用戶去創建和維護自己的個性化頁面,不僅可以節約我們在數據資源建設方面的投入,而且能滿足用戶的體驗需求。可以說個性化定制技術服務是圖書館“一站式”服務的典范,是讀者獲得愉快服務體驗的最佳選擇[6]。教學參考資源平臺只是圖書館“一站式”服務的起點,其目的在于一步整合資源和服務,使用戶以最少的步驟獲得其所需要的多種分散服務,提供統一用戶入口、一體化檢索界面、分類詳細且內容豐富的信息資源[7]。
總之,讀者在享受圖書館提供的“一站式”服務的過程中,既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又能夠獲得全面的信息資源;既能夠檢索到自己所需的文獻資料,又能夠發現自己所想不到的信息需求。這樣,不僅體現了“以用戶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又能夠超越讀者的期望值,使現有的文獻資料獲得價值提升。
[1] 李明,金立棟.“三位一體”教學參考資源平臺的構建[J].現代情報,2008(11):210-212.
[2] 閆志紅.我國高校圖書館數字資源整合模式研究[D].重慶大學,2008:39-42.
[3] 唐光前.高校數字圖書館教學參考資料服務系統研究[J].圖書館論壇,2008(1):65-67.
[4] 唐振宇.圖書館個性化服務跨庫檢索系統研究[J].情報科學,2008(9):1385-1389.
[5] 陳基漓,牛秦洲.用戶興趣模型在圖書館個性化推薦服務中的應用[J].情報雜志,2009(5):190-193.
[6] 初景利.復合圖書館建設目標與實施策略[J].圖書情報工作,2005(11):54-57.
[7] 朱小玲.體驗式服務——圖書館服務新思路[J].圖書館,2009(2):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