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濤
(甘肅省秦安縣第一中學)
“數(shù)形結合”在物理教學中的應用
◆何 濤
(甘肅省秦安縣第一中學)
所謂“形”就是用圖形來表示物理狀態(tài)與物理過程,“數(shù)”就是物理量,“數(shù)形結合”就是在物理模型的圖形上標出已知量和未知量。特別是對多過程問題,由于過程復雜,物理量又多,采用“數(shù)形結合標點標量”,能使物理過程非常清晰,使已知量和未知量非常明確,使物體的受力和運動的關系非常明朗,從而簡單地尋找出物理規(guī)律和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數(shù)形結合”物理教學 應用
所謂“形”就是用圖形來表示物理狀態(tài)與物理過程,“數(shù)”就是物理量,“數(shù)形結合”就是在物理模型的圖形上標出已知量和未知量。特別是對多過程問題,由于過程復雜,物理量又多,采用“數(shù)形結合標點標量”,能使物理過程非常清晰,使已知量和未知量非常明確,使物體的受力和運動的關系非常明朗,從而簡單地尋找出物理規(guī)律和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新課程實施的基本思路是“重過程”,分析過程就建立物理模型,而這一過程最終落實在圖形上,加上物理量,就把物理模型和物理量采用“數(shù)形結合”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
例如,位移 (直線運動最簡單的概念之一):是從初位置向末位置做的有向線段 (作出有向線段 a-b、a-c、a-d,并標出 S1、S2、S3就可以直觀的說明其大小方向)。在研究位移和時間、速度、時間的關系時,課本上是以圖表形式出現(xiàn),這種圖表很難觀察到位移和時間、速度和時間的直接關系,當然我們講課要以“數(shù)形結合”的方法。再如,動能定理的推導過程:利用數(shù)形結合 (作圖、標點、標量)直觀的反映狀與態(tài)的過程,以及狀態(tài)量和過程量的關系。特別是在動量定理和動量守恒定律的研究中強調(diào)方向性,往往會出現(xiàn)因方向混淆的錯誤。利用數(shù)形結合就能很直觀的反映出各矢量的大小和方向。這是我們教學中行之有效的方法。
我們教學中不能無物(就是研究對象),研究運動時不能無過程 (就是建立物理模型)。利用數(shù)形結合就很好的表現(xiàn)出了這種形式。這樣的表示方法更符合實際,學生感到更親切、思維更活躍、教學效果更明顯。
在高中階段的物理學習中,特別是高中一年級的新生,反映比較普遍的問題就是:高中物理難學,課堂上教師講的內(nèi)容,基本能聽懂,但在處理一些物理問題時感到很茫然,覺得無從下手。究其原因,大多數(shù)學生在處理物理問題時,首先是不能建立起相應的物理情景,當然也就談不上相應的物理模型的建立。即使是有了解題的思路,因為過程不清楚、已知未知量不明確,還是無法尋找出相應的關系,無法選出合理原來和合理的公式。
上課講題或學生問題時,我的就讓他們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先做實驗,自己感受實驗全過程,自己畫出過程圖形,并標出已知未知量,這樣做后大多數(shù)學生都能解決實際問題了。這種作圖的過程就是就是建立物理模型,有了模型并且有了清楚的物理量當然問題就容易解決了。在解決有多過程較難的物理習題時,學生頭腦中對物理過程的一個清晰的“數(shù)形”圖景則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和保證。下面以力學中運動模型的應用為例加以說明。
例:從地面以一定的速度豎直向上拋出一小球,小球從拋出點上升到最高點所用的時間為 t1,從最高點下落到拋出點所用的時間為 t2。若空氣的作用不能忽略,則對于 t1和 t2的大小關系,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是( )
A.=t1=t2B.t1
【思維導圖】

方法討論:
(1)運動關系的分析中由于涉及的物理量較多,且運動過程復雜,要明確各種關系和運動規(guī)律,最合理的方法就是采用“數(shù)形結合”。
(2)因為運動學中公式多,過程復雜。有人就問到,為什么要采用平均速度,為什么他自己想不到,究竟解題怎么才能選用簡單的方法、合理的公式。我們采用數(shù)形結合,這樣就會“跳出”你需要的原理和最簡單的公式。
(3)我們分析題目通常“數(shù)形結合”標點標量。這樣做后,不僅明確物理過程、物理量以及物理量之間的關系,同時又設出了未知量特別是臨界量。這樣,我們就可以采用“程序法”從前到后列出方程。而這種方法是我們解決多過程、比較復雜的題目的最好方法。
(4)引導學生合理建立物理模型,作出解題必須的“數(shù)形結合”圖形。這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使其加深對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的理解,提高解題技巧,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而且對于開發(fā)學生智力,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思維,都起到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