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反腐也不懈怠
ANTI-CORRUPTION IN ASIA
為了預防和打擊日益嚴重的貪污腐敗行為,亞洲一些國家建立了相應的機構,它們在反腐倡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也取得了一些引人注目的成績。
日本行政評價局是由行政監察局改制而來的。20世紀90年代以后,日本經濟持續低迷,瀆職腐敗案件不斷出現。為進一步改善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率,2001年日本政府進行行政機構改革,將原總務廳行政監察局改為總務省行政評價局。這是日本政府根據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在原有行政監察制度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項新的行政監察制度。工作內容除了原有的行政評價和行政相談外,增加了政策評價和獨立行政法人評價,強化了對行政機關制定和實現工作目標的監督。
行政評價局的工作內容主要有四項:一是政策評價,指的是評價局從政府總體角度出發,對各省(中央政府各部門)府 (地方政府)的工作計劃、工作目標及執行情況進行統一、綜合的評價。主要評價政策的必要性、有效性、效率性、公平性及優先性,即評價其工作計劃和目標是否符合國民和社會的需要,是否達到了預期效果,是否獲得了最大效益,是否公平負擔了費用,公平享受了成果,是否需要優先實施等。政策評價先由各省府進行自我評價,再由行政評價局對各省府的自我評價進行再評價。各省府的評價結果和行政評價局的評價計劃與評價結果都必須向社會公開,行政評價局的評價意見要提交給內閣總理大臣,評價情況則要向國會報告。
二是行政評價和監視,即對各行政機關的業務實施狀況進行監督檢查,根據檢查結果,指出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建議。為保證提出的建議得到落實,要求被檢查對象反饋采取的措施及落實情況,如有必要可再次進行檢查,檢查結束后要寫出評價報告并向社會公布。
三是獨立行政法人評價。獨立行政法人主要指行政機關直屬事業單位,如國立公文書館、研究所、博物館等。獨立行政法人評價主要是對獨立行政法人的工作目標,經營業績進行監督檢查,由委員會對檢查結果進行審議并提出建議,所提建議要報總務大臣或各省府大臣。
四是行政相談。這是政府接受國民意見、建議和要求,受理國民投訴并予以解決的制度。各級行政評價局和行政評價事務所設有行政相談課,全國各地都有行政相談員。國民可以通過與相談員交談、撥打電話、上互聯網、發傳真、寫信等方式反映個人的意見。相談辦理程序嚴格而細致,國民通過相談反映的問題大多都能得到及時有效的辦理,辦理結果最后必須通知本人。行政相談制度的實施,對于改進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率,密切政府與國民的聯系,進行權利救濟,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行政評價局享有調查權、勸告權和建議權。調查權是指行政評價機關依法對評價對象行政行為進行專門調查核實的權力。調查可以采取書面調查或實地調查,如果要求對方提供材料或作出說明,被調查者不得拒絕。勸告權是指行政評價機關在調查的基礎上,就一定事項向被調查部門提出處理問題的建議或改進工作的勸告的權力。建議權是指行政評價機關就被調查事項如何處理向上級建議的權力。如:向其他省廳提出勸告后,對方若不聽從,可以向首相提出建議,直至向國會報告。日本行政評價機關沒有行政處分權、懲罰權和行政強制權。監察對象對評價勸告或建議不服的,可向法院提起訴訟。
韓國反腐敗委員會是韓國政府根據2001年7月24日頒布的《韓國反腐敗法》于2002年 1月設立的,是韓國反腐敗最高執法機構。
反腐敗委員會由資深的政治家、法律專家和具有豐富的反腐敗學識和經驗的九名人士組成,包括一名主席和兩名常委,成員分別來自不同政黨。主席和常委均由總統任命,其他委員分別由國會和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推薦,由總統任命或委派。委員會的主席為內閣部長級。直屬于總統領導,對總統負責,向總統匯報工作。這樣的設置和規格,使反腐敗委員會在韓國的政治架構中具有很高的地位,有利于獨立、公正和有效地行使職權。反腐敗委員會下設辦公廳、法律事務管理司、政策企劃司、公共關系與合作司、舉報檢查司等。
反腐敗委員會的職責是:(1)研究制定防止腐敗行為的政策方案。委員會負責修訂或建議修訂反腐敗的法律、法規、制度和政策措施,以預防公共機構的腐敗。調查和評估為預防公共機構的腐敗行為而采取的法律和政策性措施的實施情況。(2)進行防止腐敗的教育、宣傳及國際合作。委員會制訂和執行預防腐敗的教育和透明度計劃,支持社會民間組織預防腐敗的活動,開展和促進反腐敗的國際交流與合作。(3)接受對公務人員腐敗行為的舉報,進行案件的調查,而后在法定期限內將案件分別移交檢察院、監查院等部門處理。保護舉報人的安全并酌情給予獎勵。(4)對高級公務人員的腐敗案件進行起訴。對高級公務人員的腐敗案件,檢察機關不予起訴時,委員會經調查和審查后,有權直接向上級法院起訴,請求予以裁定。(5)總統交辦的其他反腐敗工作事宜。
可見,韓國反腐敗委員會在反腐敗工作中扮演了多重角色,承擔了綜合性的多種職能。首先,它是反腐敗的“立法者”,為了制訂和修訂防止腐敗的措施,委員會要進行必要的調查、研究和政策評估,并提供有關咨詢。其次,它是(反腐敗法)和反腐敗措施的執行者,負責法律規定和依法制訂的反腐敗措施的具體實施工作。再次,它還是反腐敗的監督者,肩負著各公共機構和整個社會的反腐敗政策、措施實施情況的審查、監督和檢查任務。
1964年2月印度政府成立了中央反腐敗委員會。它是國家最高反腐敗機構,負責對中央政府各機構在計劃、執行、總結和改革各自反腐敗工作方面給予指導和建議。
中央反腐敗委員會由一位主席和四位成員組成,下設秘書處、技術審查處和行政調查專員處。技術審查處的主要職責包括:從反腐敗的角度對政府機構的公共建設工程進行審計;對有關建設工程的特別投訴案件進行調查,等等。行政調查專員處設15個職位,專員的職責是對公務人員行政程序方面的指控或投訴進行口頭調查。在印度各邦,有相應的邦反腐敗委員會或調查官。
中央反腐敗委員會本身沒有調查權,不設調查機構,因此需要通過中央調查局調查腐敗案件。中央反腐敗委員會只被授權對腐敗案件進行質詢或提請調查。通過對不同級別和部門的監察官員的指導,中央反腐敗委員會可以實現對整個行政體系、國有單位和公共服務機構的監控。監察官員在業務上受上一級監察官員的指導,行政上受部門首長的領導。這意味著各單位和部門同樣要承擔反腐敗的職責。各個部門的最高領導對保持本部門行政廉潔以及屬下盡責工作負有重要責任。政府各行政部門通常會指派一名或數名官員兼職反腐敗工作。
中央調查局是印度中央政府負責調查公務員腐敗的法定專門機構。中央調查局的前身是負責腐敗案件調查的特別警察局,1963年更名為中央調查局。
中央調查局創建之初的主要工作是調查公務人員的腐敗案件。現在,其調查活動已擴大到經濟犯罪(如銀行和金融詐騙、洗錢、走私等)以及特殊犯罪,如恐怖活動和有組織犯罪等案件。在中央調查局的內設機構中,反腐敗司承擔著重要職責。根據規定,反腐敗司負責收集腐敗信息,聯系各部門調查賄賂和腐敗投訴,調查起訴賄賂和腐敗案件以及腐敗預防等。反腐敗司調查的案件涉及中央政府機構公務員、軍隊官員、中央政府所屬公共事業機構和中央金融機構的公務員以及地方邦政府委托調查的地方政府公務員;同時,反腐敗司還調查重大的部門不良行為。
中央調查局的立案主要是根據情報或公眾的舉報。一方面,通過專門的信息渠道或新聞媒體、網絡等獲取相關腐敗案件的信息。另一方面,中央調查局也接受政府部門、中央監察委員會、中央國家機關內設的監察機構、最高法院及個人的舉報。
巴基斯坦國家問責局是根據1999年頒布的《國家問責條例》設立的巴基斯坦最高防治腐敗機構,負責通過綜合運用教育、預防和執法等措施來消除腐敗。國家問責局的主席由總統任命,直接對總統負責。國家問責局總部在伊斯蘭堡,在各省會城市設有地區辦公室。
在最初成立的三年時間里,國家問責局的職能主要僅僅集中在偵查、調查和指控白領犯罪方面。被指控的人群包括政客、公共服務領域的官員和其他嚴重濫用權力或者通過腐敗大量侵吞國有資產以及實施其他腐敗行為的公民。2002年2月,國家問責局提出了“國家防治腐敗戰略”計劃,對國家廉政體系的各領域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在確定了各領域的腐敗成因之后,提出了全面的戰略和具體的行動計劃。
2005年11月國家問責局在更換新一屆領導之后,對現有的政策、組織結構和工作程序進行了改革。目前國家問責局由四個主要部門,即調查處、起訴處、教育和預防腐敗處以及人力資源和財政處組成,按職能范圍承擔主要任務。在國家問責局目前推行的改革中,有一些已產生了較好的社會反響。國家問責局致力于進一步深化落實改革,以使其成為一個高效的、現代的防治腐敗機構。
印度尼西亞反腐敗委員會(簡稱KPK)是2002年根據《印度尼西亞反腐敗委員會法》成立的。KPK成立之前,只有印尼警方和檢察官有權執行反腐敗工作,它們根據的法律有兩項:《消除腐敗罪行法》以及《國家官員清廉法》。
KPK的成立,是希望為全國停滯不前的反腐敗工作帶來正面的轉變。其實,早在20世紀50年代印尼已設有反腐敗機構,因此,反腐敗并不是新的概念。但是,為何以往的反腐敗工作未能取得成效呢?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以往的反腐敗策略只注重懲治性的措施。雖然懲治性的措施對消滅腐敗極為重要,但由于缺少其他的預防措施配合,從長遠角度看,反腐敗工作無法取得較好成效。因此,KPK的成立是一個新的開始,并以新的角度正視腐敗問題:它不獨攬反腐敗工作,而只是擔當一個起動機制的角色,賦予反腐敗機構權力,以發揮更大效能。KPK也會選取一些大案親自調查處理,借以向民眾說明案件的嚴重性;至于預防性的措施,例如鼓勵民眾參與反腐敗活動、推行預防腐敗教育以及研究各政府部門的潛在腐敗風險等,則為長期的反腐敗策略奠定基礎。
KPK的職能及權力包括:協調及監管其他有反腐敗職能的機構;對腐敗行為進行預查、調查及檢控工作;推行預防工作和監察政府的管理。
KPK通過檢察官辦公室、警方以及多個金融監管機構協調其活動,以便設置有利于反腐敗的匯報制度;向有關機構索取反腐敗工作的資料;與有反腐敗職能的機構進行座談或召開會議以及向有關機構索取預防腐敗的報告。
在預防腐敗工作方面,KPK負責的范圍包括:核查國家官員的財產;審查腐敗舉報;在各級學校推行反腐敗教育計劃;設計及推廣社會性消除腐敗計劃;為民眾舉辦反腐敗活動;研究所有國家和政府機關的管理制度,旨在改善有關制度以減低潛在的腐敗風險。
柬埔寨聯絡議會與監察部由首相領導,負責政府與國民議會和參議院的聯絡事務,監督檢查國家所有公共事務領域的工作以及懲治腐敗,并向政府提交年度工作報告。
聯絡議會(包括國民議會與參議院)的職能有:協調政府與議會之間的所有事務。參與制定政府與議會間的工作計劃。參加政府各部會議,檢查和磋商大臣委員會制定的規定。應邀參加議會的常委會和專業委員會會議。協調有關大臣或人員到場接受議會的質詢。了解并協調行政和立法機構間出現的問題。
監察部的職能有:監督檢查政府各項決定的執行情況,檢查所有公共機構包括中央各部、直轄市、省以及公共管理機構和國有企業執行法律法規的情況。查處破壞國家穩定與發展的不良行政和腐敗行為。對部門及個人因受不公正待遇提出的申訴進行調查。在調查過程中,可以通過相關執法機構傳喚涉案人員,搜查并調閱相關文件。經其所在部門大臣同意,有權停止不配合調查的副司長以下級別公務員的職務。案件調查結束后,監察部需將調查結果和處理建議報首相審批。涉嫌犯罪的案件經首相批準后移交司法機關處理。有權公布經首相批準的調查結果。監察部有權制定與法律法令相應的監察工作實施細則、規定。
1962年,新加坡成立了高效精干的反貪機構——貪污調查局。貪污調查局作為獨立的組織,以調查新加坡公共部門和民間部門的貪污腐敗行為并防止其發生為宗旨,直屬于總理公署,既是行政機構,又是執法機構,其局長由總理直接任命、直接領導。局長只對總理負責,不受其他任何人的指揮和管理。由于得到了最高決策者的支持,因此貪污調查局能夠得到政府各部門和公共機構的合作和支持,獨立行使職權。
貪污調查局主要職責是:接受指令,對貪污腐敗的案件進行調查、取證,接受舉報和揭發,并及時作出反應,采取一切可能的手段對貪污腐敗行為進行調查。根據法律規定,任何新加坡公民,上至高官下至平民,乃至僑居海外的新加坡籍公民都屬于其監察對象。同時,還要對各類人員利用職權營私舞弊進行理論研究,提出各種不同的預防辦法,進行防貪反腐倡廉的宣傳教育。
新加坡反貪工作由反貪污調查局負總責,這樣貪污調查局及其人員從地位上具有較大的獨立性,以便更好地發揮檢查、監督職能。新加坡貪污調查局擁有廣泛和特別的權力,如可以行使警方調查的一切權力;有權搜查、奪取或扣押犯罪的相關文件、物品,必要時可依靠武力;對所有的公務員有權進行秘密跟蹤監視,無論其職務高低;還有獲取財產情報權、不明財產檢查權等等。■
編輯:陳暢鳴 charmingchi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