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關非
堅持軍民結合、寓軍于民、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結合地方經濟發展規劃,充分發揮國防技術和產業優勢對地方經濟、區域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實現軍民互動,協調發展,促進產業升級,是促進地方國防科技工業又好又快發展的有效途徑。按照國防科工委《國防科工委關于印發國防科技工業“十一五”規劃和到2020年遠景規劃總體思路的通知》和中共黑龍江省委、省人民政府印發的《黑龍江老工業基地振興總體規劃》及《十一五計劃草案》,結合黑龍江國防科技工業實際情況,制定了《黑龍江省國防科技工業“十一五”發展規劃》,經過全省國防科技工業系統企事業單位廣大干部職工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的新組建,給地方國防科技工業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為此,本刊記者采訪了黑龍江省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孫珅。
“十一五”期間,在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和中共黑龍江省委、省人民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省國防科技工業戰線廣大干部職工團結拼搏,銳意進取,使高新工程、軍工企業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機制創新,固定資產投資、科研和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績、使我省國防科技工業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的新階段。孫主任開門見山直接道出黑龍江國防科技工業所處的新的發展階段。
軍工企業改革脫困順利完成,現代企業制度初步建立。按照強強聯合,優勢互補的原則,實現了資產重組,組建了哈航集團公司。同時航空、航天及兵器企事業單位子公司初步形成了國有產權為主,外資、民營、社會、職工參股的多元化產權結構,哈飛實業公司、東安實業公司等集體企業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明確產權等方面邁出了新步子;軍工系統橫向間并購,哈飛汽車與長安汽車等企業重組已全面完成。
加大民品投資,促進民品發展。2008年,黑龍江省國防科技工業民品總投資為167.35億元,其中省工信委支持空氣動力研究院風洞建設項目支持資金500萬元;各軍工企事業單位技術升級加大投資力度,其中哈飛汽車投資68.8億元,民用飛機投資3億元;東安發動機投資38億元,東安動力股份投資19.9億元,航天科工控股集團投資2.21億元;航天科工哈爾濱風華有限公司投資5073萬元;兵器6個企業民品投資合計5.2億元;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703所投資3609萬元;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49所投資2000萬元,由于航空、航天、船舶、兵器、電子等企業加大了民品投資力度,促進了我省國防科技民品的發展。
民品科研生產有效地拉動地方經濟發展。 “十一五”期間,黑龍江省軍工民品發展勢頭強勁,圍繞民用飛機、微型汽車和專用汽車、艦船動力、現代農業機械、高壓容器、空氣動力、電子元器件、民爆器材、風電設備等產業鏈發展民品。目前,規模和水平均有新突破,對地方經濟的發展起到了積極、有效、巨大的拉動作用。民用飛機生產基地建設基本形成。航空民品實現了Z15直升機首飛;Y12系列、EC120直升機、ERJ190支線客機,大飛機整流罩等配套件陸續交付使用,可實現產值25億元;哈飛微型汽車重組后與長安微型汽車市場占有率40%以上,位居銷售市場的第一位;微型汽車發動機市場占有率達40%以上,雄居微發市場排行榜之首;燃汽輪機系列、汽車電子和電子傳感器元件、專用車及工程機械等民品技術含量進一步提高。民爆器材產品和規模及裝備水平進一步提高。全省民爆行業生產實現了遠程微機監控自動化生產;專用車生產基地基本建成。“十一五”期間專用車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和提高,爆破器材運輸車、液態食品運輸車在黑龍江省的市場占有率分別達到了80%和60%,液化石油罐車占有率20%以上,處于前三名。674廠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投產,懸掛式少耕復式整地機已投入市場。引進俄羅斯全地形雙節履帶運輸車的測繪工作已經全面展開,預計今年下半年完成首臺整車進入試驗階段,定型后下半年全面投入生產。華安公司哈爾濱高壓容器生產基地已經建成投產;電子元器件產業基地建設已經基本完成。通過保障條件建設和生產能力建設,全面提升電子元器件、敏感元器件研制水平;為裝備制造業配套,發揮軍工企業裝備技術優勢積極為哈電集團配套生產電站設備、風電設備、燃汽輪機等零部件。軍工民品的發展已經成為拉動地方經濟和區域的重要力量。

產業與產品結構得到明顯改善。以實現軍民互通、互補、互動、互贏為根本目的,通過適度增量投入,帶動存量整合,著力推進體制創新和機制創新,形成了國防科技工業新的增長機制,初步實現黑龍江省國防科技工業持續健康協調發展。一是完成了對黑龍江省國防科技工業結構的進一步調整。使軍工企業卸掉歷史包袱。通過整體及分立破產的存續資源整合,職工參股、吸收社會資本進行重組,實現了投資主體的多元化。二是結合黑龍江國防科技工業實際,緊緊圍繞民用飛機、專用車、艦船動力、電子元器件、高壓容器、現代農業機械等基地的建成,積極探索節能環保項目,太陽能電池、風力發電設備、新材料及配套產品產業群發展思路。
人才隊伍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圍繞國防科技工業發展目標與重點任務,制定更優惠的政策吸引大專院校的畢業生到軍工企業工作、與高等院校以定向培養的方式來培養高技術人才和優秀管理人才,推進用人和分配制度、在吸引、留住及使用人才方面采取新措施等方式,在提升黑龍江省國防科技工業人力資源的質與量方面取得初步成效。
依據國防科工委國防科工委關于印發國防科技工業“十一五”規劃和到2020年遠景規劃總體思路的通知》和中共黑龍江省委、省人民政府印發的《黑龍江老工業基地振興總體規劃》及《十一五計劃草案》,結合黑龍江國防科技工業實際情況,制定了《黑龍江省國防科技工業“十一五”發展規劃》,確定工作目標落實到人。根據《黑龍江省老工業基地振興總體規劃》,制定《關于在哈大齊工業走廊中建設軍民結合產業基地的意見》,鼓勵黑龍江省軍工企事業單位積極參與哈大齊工業走廊中建設,為軍工單位企事業發展民品創造良好環境和政策支持。同時積極與工信部、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和各軍工集團溝通協調省政府有關部門的支持,特別在建設用地和投資方面收到良好的效果。
“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全面貫徹落實全國工業和信息化會議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設“八大經濟區”實施“十大工程”的戰略部署,圍繞軍民結合產業發展七大基地,著力抓好機制創新,技術創新和結構調整,以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促進軍民結合產業又快又好發展。”孫主任談起黑龍江國防科技工業2010年軍民結合產業發展思路充滿了信心。
民用飛機制造業。依托哈飛、東安為核心,加快Z15直升機、Y12系列、EC120直升機、ERJ190支線客機,大飛機整流罩等配套件系列化的科研生產;專用汽車。依托哈爾濱建成集團,以市場為導向,重點發展液態罐式和箱式結構運輸車、混凝土攪拌車、散裝水泥車、滾裝垃圾運輸車、液態食品運輸車等,將專用運輸車基地建設成東北地區最大的專用運輸車輛科研生產基地,成為我省軍民結合的亮點。依托哈爾濱北方特種車輛制造有限公司,發展全地形雙節履帶運輸車、大馬力拖拉機齒輪箱部件,為油田開發,搶險救災、特種環境作業,提供特種運輸車100輛。為農業現代化提供優質服務。燃氣輪機產業;依托中船重工703研究所、哈電集團、東安公司、哈爾濱工程大學等單位,在發展11萬千瓦以上重型燃氣汽輪發電設備的基礎上發展中、輕、微型燃氣機,形成系列化。重點加快海洋油田CT6000+燃氣輪機的開發與應用,發揮黑龍江省燃氣輪機的產業優勢。壓力容器;依托哈爾濱建成集團、黑龍江華安機械有限責任公司哈爾濱高壓容器公司,根據國家節能減排政策,實施“空氣凈化工程——清潔汽車行動”為目標,重點發展汽車專用高壓氣瓶、液化氣罐車、儲罐、LPG加氣站等,2010年要形成40萬只高壓氣瓶和2000輛液化氣罐車生產能力。現代農業機械;依托哈爾濱北方特種車輛有限公司合資建成的現代農業機械產業基地,重點發展ZSF—350、420懸掛式少耕復式整地機,2010年要形成1.4萬套生產能力,預計可實現產值4.5億元。風力發電設備;根據國家節能減排政策要求,積極發揮軍工企業裝備優勢,依托航天科工哈爾濱風華有限公司、哈爾濱建成集團、哈飛等企業,進一步擴大風力發電設備配套加工塔筒、螺旋槳、發電機組、變壓開關柜等,形成專業協作配套產業鏈,建立合力開發市場的格局。
“有了良好的規劃,就要有嚴格的配套措施跟進,確保規劃順利實施,為此,我們制定了十大措施,為我省2010年軍民結合產業發展提供服務。”孫主任話語堅定同時又充滿了自信的說道。
◆1、堅持以“軍民結合、寓軍于民”發展戰略,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積極宣傳國家支持和發展的產業政策,充分利用省政府對哈大齊工業走廊的優惠政策,大力推進軍民結合產業發展,支持軍工企事業優化結構,促進軍民結合產業協調發展。
◆2、堅持國防建設與國民經濟建設協調發展。以市場為導向,發揮軍工技術優勢,整合存續資源,吸收外部資源,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能力,做大做強主導民品和支柱民品,發展壯大優勢民品和關聯民品,積極投入地方經濟建設。
◆3、按照國家隊對國防科研院所體制改革的總體要求,結合原國防科工委相關指導意見,合理優化內部科研生產體系的結構和流程,保證優秀科技人員和軍工優良資產為國防現代化服務,保證科研生產的高效運營,提高科研整體核心競爭能力。
◆4、積極推動投資體制改革,發揮國家投入的主導性作用,對軍民兩用產品生產企業,大力推進股份制改造,引導和帶動國際資本和社會資本參與軍民結合產業結構調整。促使軍工企業轉變經營理念、經營方式,增強企業活力,使企業在市場經濟運行中具有較強的競爭力。
◆5、加強軍民兩用技術開發與應用。結合軍事應用和民用市場需求的量方面因素,著眼于國防科技和國民經濟兩個主戰場的共同的長遠發展,有效推動國防科技和國民經濟的共同發展。以核技術、民用航天、民用飛機、民用船舶、電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和特種化工等領域為重點,充分利用和發揮軍工科研院所的技術優勢,搭建軍民兩用技術雙向平臺,積極推進軍民兩用技術產業化,促進科研成果加速產業化,實現軍民兩用技術的雙向轉移。
◆6、加強國防科技創新體系建設。要進一步加強軍民研發中心建設,建立健全技術開發和人才開發體系,進一步完善以技術創新為核心,以制度創新推動科技創新,以科技創新帶動企業發展的創新體系。以哈爾濱工業大學國防科技研究院為頂層結構,各專項研發中心為支撐,發揮區域內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軍工及軍工配套企業的優勢,建立多元化的軍品科研聯合體系。
◆7、推動信息化改造。積極推動國防科技工業信息化改造,把信息化改造作為我省國防科技工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戰略舉措。“十一五”期末,積極推動黑龍江省國防科技工業從機械半機械向數字化轉變,提高產品質量和管理水平的目標。建立行業間的信息交互平臺,推進產學研合作和科研成果推廣及資源的共享。
◆8、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根據國民經濟發展的要求,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優化資源配置,形成以軍民兩用主導產業為主體,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實行專業化生產。通過產品結構調整,重點培育核心產品與核心市場,形成核心競爭力。
◆9、積極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設備和管理方法。引導和支持軍工企業和科研院所通過技術合作、技術轉讓、智力引進、項目合作等方式,加快引進國外先進技術、高精尖設備、先進工藝和管理方法,加大消化吸收和二次開發的力度,提高自我發展能力,增強在國際上的核心競爭力。
◆10、按照工信部、國家國防科工局有關人才工作的要求,要進一步提高認識,統一思想,牢固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以全新的、科學的人才觀來指導國防科技工業人才工作。積極營造吸引、利于人才充分并持續發揮聰明才智的環境,努力營造尊重人才的軟環境。創新人才引進、使用、評價機制,并建立健全國防科技人才隊伍培養機制,建立國防科技人才創新研究基礎。滿足國防科技工業戰略發展的需要。
揚長并不避短,在采訪中孫主任一再提起黑龍江省國防科技工業存在的問題,他認為在看到成績的同時,也必須清醒的認識到,黑龍江省國防科技工業面臨嚴峻的挑戰,具體表現在:
1、省國防科技工業發展不平衡的狀況沒有改變。兵器行業經濟運行質量不高,經濟效益指數與航空航天企業相比,差距較大。
2、是思想不夠解放,在機制創新、擴大開放和合作發展方面與民口有一定差距。
3、自主創新能力、市場競爭能力和平戰轉換能力不強,不能很好的發揮軍工高科技對國民經濟的先導帶動作用;四是高素質科技和管理人才匱乏,吸引、穩定人才的機制不夠健全。
“機遇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結束采訪時,孫主任總結性的提出了這個古老而又年輕的話題,我們相信,黑龍江省國防工業一定能抓住機遇,實現龍江經濟跨越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