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鮑世銓 曾耀輝 吳志奎
用現代科學技術的語言全面、系統地闡釋中藥的作用機制雖然目前還十分困難,卻是中藥現代化、國際化進程中必須解決的問題。在現代鮮藥“金龍膠囊”的研究過程中,我們一直嘗試利用現代科學技術的方法和手段,從不同的角度探討其治療機理,以期與中醫藥界同仁一道為我國的中藥現代化事業做出貢獻。
激光掃描共聚焦顯微鏡是目前生物學領域應用最廣泛和圖像分辨率最高的實驗儀器。我們曾用該儀器對細胞進行斷層掃描,三維重組,在激光掃描共聚焦顯微鏡下觀察DNA 熒光強度分布地形圖,研究“金龍膠囊”對U14癌細胞的破壞作用。研究結果顯示,金龍膠囊、環磷酰胺、金龍膠囊加環磷酰胺各組均對U14癌細胞有不同程度的直接破壞作用;金龍膠囊合并使用環磷酰胺,使U14癌細胞破壞更為明顯,核DNA 骨架斷裂,熒光物質凝聚、缺損,熒光強度明顯減弱,有非常明顯的增效作用。
流式細胞術是利用流式細胞儀對細胞等生物粒子的理化及生物學特性(細胞大小、DNA/RNA 含量、細胞表面抗原表達等)進行定量、快速、客觀、多參數相關檢測分析的新技術。我們曾用流式細胞術研究了金龍膠囊對U14癌細胞增殖周期的影響。結果顯示實驗各組均可以不同程度地抑制荷瘤細胞從S 期向G2+M 期轉化,使DNA 合成期的荷瘤細胞增多、分裂期的荷瘤細胞減少,提示金龍膠囊對腫瘤細胞生長的抑制點是阻斷腫瘤細胞的有絲分裂,從而阻滯腫瘤細胞的惡性分裂、增殖。
新生血管網絡的生成是腫瘤生長和轉移的一個重要步驟。無論原發性腫瘤或繼發性腫瘤,一旦直徑生長超過2mm,都會有血管生成并隨之發生腫瘤的迅速生長轉移。我們采用雞胚CAM(絨毛尿囊膜)模型研究了“金龍膠囊”對血管生成活性的影響,結果表明,在一定劑量范圍內,“金龍膠囊”能夠抑制雞胚CAM 新生血管網絡的形成。這是該藥防止腫瘤復發轉移的一個重要原因。
由于藥物通常是經人體吸收后進入血液循環,首先接觸細胞膜而發生藥效作用,因此,研究“金龍膠囊”與人細胞膜的相互作用,可為探討藥物的作用機理提供有用信息。
我們利用熒光偏振技術研究了“金龍膠囊”對紅細胞膜流動性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金龍膠囊”對人體紅細胞膜有著明顯的作用。在藥物的作用下,紅細胞膜的流動性發生變化,導致膜蛋白構象改變,從而能夠影響細胞內外的物質交換、能量轉換和跨膜信息傳遞,影響細胞代謝。同時,膜蛋白構象的變化還會影響Na+-K+泵的工作,致使Na+的外向通量減少或內向通量增加,從而推動氨基酸和葡萄糖主動運輸進入細胞,大大強化了細胞的新陳代謝過程,有利于增強人體的抗病能力。這可能是“金龍膠囊”作用的分子機制之一。
中醫藥學實際上早已應用了現代科學中的宏觀平衡、模糊邏輯、亞宏觀調節等概念和理論。按照辨證論治的規律使用復方,發揮各活性成分之間的協同作用,對人體生理功能進行整體調節,使之恢復到平衡狀態,這正是現代腫瘤免疫學中生物反應調節劑的概念及生物治療的方法。簡言而之,“金龍膠囊”的作用機理就是改變機體反應能力的整體治療。

“金龍膠囊”不是單一成分的藥物,具有多成分、小分子、高含量、高活性、配比合理等特點,有效成分不是單獨發揮作用,而是由于天然、合理的配比關系從總體上協同作用,通過營養、代謝、免疫、腫瘤壞死因子等作用調節機體的平衡,符合現代腫瘤免疫學中最新的BRM 理論和生物治療模式以及正在研究發展的第四代腫瘤治療模式,因此可將其視為“生物反應調節劑”類的抗癌藥物。
“金龍膠囊”具有精良的組方、先進的工藝、藥理研究上的新設計、新方法以及科學的定位,不僅在多年的臨床實踐中表現出良好的療效,而且還可在一定程度上用現代科學技術的概念和語言闡述其作用機制。因此,它是傳統中醫藥與現代科學技術完美結合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