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旭 于震 李慧芬 周宏 佟利家
2007年7月,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以下簡稱國家局)頒布了《藥品注冊管理辦法》,明確規定“藥品注冊過程中,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對非臨床研究、臨床試驗進行現場核查、有因核查,以及批準上市前的生產現場檢查,以確認申報資料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 又于2008年5月頒布了《藥品注冊現場核查管理規定》,細化和明確了藥品注冊現場核查的要求,對現場核查的行政主體、工作流程及核查要點等做出了具體規定。迄今,藥品注冊現場核查工作已開展兩年。為了考察本市藥品注冊現場核查工作的實際效果,了解該項工作運行中存在的問題或不足,以便采取有效措施,完善核查要點,進一步科學、規范地做好全市的藥品研制現場核查工作,筆者就北京市藥品審評中心2007年10月~2009年8月期間完成的對186個單位466個品種共516次的現場核查的工作檔案進行了分析,收集現場核查發現的問題354個,在分類匯總這些問題和統計分析核查結果的基礎上,對本市藥品研制現狀做出了評價。
調研方法。調閱2007年10月~2009年8月期間完成的466個品種516次的現場核查記錄資料,對核查中發現的問題進行分類匯總和統計分析;另組織專題座談會,對核查要點的適用性進行研討,對中心核查工作質量與效果進行評價,并就進一步深入做好核查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
調研依據。本調研主要依據國家局發布的《藥品注冊現場核查管理規定》。該規定根據《藥品注冊管理辦法》明確了藥品注冊現場核查要點及判定原則。要點從藥學、藥理毒理、臨床試驗及批量生產過程四方面列舉了相應的核查項目,以提示現場核查的重點環節和關鍵要素。其中藥學方面核查要點包括工藝及處方研究、樣品試制、質量穩定性研究及樣品檢驗和委托研究四方面共22條;藥理毒理方面核查要點包括研究條件、實驗動物、原始記錄和委托研究4部分共10條;臨床試驗核查要點包括實驗條件、試驗紀錄和委托研究3部分共計19條。《規定》要求核查人員要結合核查結果并依據判定原則,對藥品注冊申請的研制現場和批量生產情況進行綜合評定。因北京市藥品審評中心不承擔生產現場檢查職責,故本調研不包括該部分內容。

附表1 現場核查藥學方面核查要點條款內問題匯總

附表2 現場核查藥理毒理方面核查要點條款內問題匯總

附表3 現場核查臨床方面核查要點條款內問題匯總
調研范圍。2007年10月~2009年9月北京市藥品審評中心共完成對466個品種的現場核查,其中中藥、天然藥物68個(注冊申請28個,補充申請40個),化學藥品360個(注冊申請340個,補充申請20個),生物制品38個(注冊申請38個),包括接受外省藥監局委托核查品種80個,完成現場核查516次,涉及藥品生產企業、研究單位、醫療機構共計186家,其中,藥學方面核查395次(76.5%),藥理毒理方面核查41次(7.9%),臨床試驗方面核查80次(15.5%)。
核查結果。根據《藥品注冊現場核查管理規定》,現場核查結論的判定原則為“研制情況及條件經實地確證,以及對研制過程中原始記錄進行審查,未發現真實性問題、且與申報資料一致的,結論判定為“通過”;發現真實性問題或與申報資料不一致的,結論判定為“不通過”。據此原則,兩年來全市藥品注冊現場核查的平均通過率為95.3%。其中中藥、天然藥物通過率為91.1%;化學藥品通過率為95.8%;生物制品通過率為97.4%。
核查發現問題的分布。筆者在核查中發現的問題十分復雜。兩年來中心核查中發現的問題統計顯示,藥學、藥理毒理和臨床三個方面共計353個,以所發現問題是否在《藥品注冊現場核查管理規定》附件1“藥品注冊現場核查要點及判定原則”的范圍內分類,分為核查要點內問題和其他問題,其中核查要點條款內問題231個(藥學128個,藥理毒理20個,臨床83個),其他問題122個(藥學81個,藥理毒理1個,臨床40個)。
藥學方面發現核查要點條款內問題共計128個(見附表1)。核查要點內問題居前三位的為:①質量研究方面(3.4條款項下)問題50個,如方法學考察內容不完整,原始數據不全,數據格式與所用的儀器設備不匹配,質量研究實驗記錄、實驗圖譜及實驗方法學考察內容不全等。還有原始記錄與申報資料不一致的,如有關物質測定采用峰面積歸一化法,而申報資料為自身對照法;精密度試驗HPLC圖譜的峰面積與申報資料、原始記錄中的不一致等;也有技術方面的缺陷,如影響因素高濕試驗未測定吸濕增重;鑒別項未進行方法學驗證;溶出度線性試驗濃度范圍設定不合理等。②工藝研究方面(1.3條款項下)問題19個,如申報資料中的工藝條件與記錄不符,申報資料包衣溫度為50~55℃,原始記錄中記錄為40~45℃,申報資料中濕顆粒干燥溫度為50℃,原始記錄中為60℃;申報資料中的工藝研究內容與記錄不符,申報資料稱對原輔料粉碎、混合、濕顆粒的制備及干燥、顆粒與潤滑劑助流劑的混合、壓片、包衣各工藝參數進行了篩選,但原始記錄中除包衣溫度外,無其他參數的篩選記錄;樣品檢測時間早于樣品制備時間,處方篩選記錄中樣品試制時間為2008年1月6日,收驗時間為2008年1月3日。③質量與穩定性研究圖譜方面(3.8條款項下)問題18個,如HPLC電子圖譜文件的創建時間晚于修改時間;圖譜基礎信息不全;圖譜無可追溯信息等。
其他問題,即核查要點條款外的問題,如某些數據(如溶出度檢查、管碟法測定抗生素含量等)的精密度過高,真實性可疑;處方篩選的目的性差,更多的是為了拼湊所篩選處方的數量;對于主藥與輔料之間的相互作用、關鍵步驟、工藝參數的研究不足等。還有記錄格式與所用儀器設備不匹配的問題,如某化藥3類復方制劑,其三種金屬離子的含量測定采用原子吸收法,但原始記錄中數據都是手抄的,現場核查時也未能提供相應的電子存檔文件,數據真實性可疑。
為此,核查人員認真了解了有關儀器性能的資料,在現場進行實際操作,證實該工作站具有形成電子文件并保存原始數據的功能,每次關閉工作站時,都會彈出提示保存原始數據的對話框。據此認為該項試驗手寫數據雖然齊全但存在真實性問題。以上問題在核查要點中并沒有明確要求,且有些屬于技術性問題,但這些看似技術性問題卻與真實性問題相互交織,在原始記錄和研制現場核查過程中,亦需要引起重視。
藥理毒理方面發現核查要點條款內問題20個(見附表2),主要集中在實驗原始記錄不完整或與申報資料不一致,如藥物配制、給藥量記錄雜亂或不全,給藥后觀察記錄不全或不詳細等。此外在儀器設備使用記錄、實驗動物的購入憑證等項也存在一定問題。
發現不在核查要點條款內問題1個,為原始記錄中電子數據無法溯源,此問題在核查要點中沒有明確要求,但與研究的真實性密切相關。
臨床試驗核查中發現核查要點條款內問題83個(見附表3)。核查要點條款內問題位居前三位的是:①病例報告表(CRF)與原始資料以及申報資料一致性方面(2.3.1條款項下)問題最為突出,有43個,如不能提供原始病歷;住院病例中無任何與藥物臨床試驗有關的記錄或記錄不全(無用藥處方及起止日期、無不良反應觀察記錄)以及與病歷數不一致等。②臨床檢查數據溯源方面(2.3.2條款項下)問題12個,如住院病歷中無原始化驗單;檢驗報告缺患者姓名、檢驗時間等;檢驗報告單缺失或粘貼位置有誤;心電圖上無患者姓名、檢查時間;一圖多用、隨意涂改化驗報告單時間、數據等信息以及裁剪化驗單等。知情同意書簽署方面(2.1條款項下)問題10個,如受試者與研究者的筆跡相同或多位受試者筆跡一致。③知情同意書簽署日期在納入臨床試驗日期之后;未按倫理委員會要求修改知情同意書等。
核查要點條款外問題主要有:電子存檔的檢查報告單版面與臨床研究病歷報告單不同;超聲心動圖記錄不規范;知情同意書有多個版本,但倫理委員會批件未顯示進行過知情同意書的修改;倫理委員會批件修改不規范;CRF修改不規范,修改后研究者未簽字及病例數統計錯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