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懷柔區廟城鎮衛生院(101401)杜海紅
人工流產術中選用有效、不良反應小的鎮痛方法已成為婦產科醫生關注的問題。北京市懷柔區廟城鎮衛生院計劃生育手術室應用2%的利多卡因宮頸注射麻醉及肛門置萘普生栓作為人工流產術中的鎮痛方法,取得一定效果,現將臨床觀察的結果報告如下:
1.1 對象 從 2007年1月~2007年12月門診就診孕6~10周,自愿要求人工流產的健康婦女行負壓電吸流產術者210名,年齡18~45歲,隨機分為3組,A組70例,B組70例,C組70例。每組孕婦年齡、體重、停經天數及孕產次無顯著性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組于人工流產前半小時,于肛門內放置萘普生栓0.4g,人工流產術前,常規消毒外陰、陰道及宮頸,分別于宮頸旁4點、10點處穿刺深約2.5㎝回抽,無血則注射2%利多卡因1ml,再退針1cm回抽無血注射2%利多卡因1ml后施術。B組在人工流產術前,常規消毒外陰、陰道及宮頸,分別于宮頸旁4點、10點處穿刺深約2.5㎝回抽,無血則注射2%利多卡因1ml,再退針1cm回抽,無血注射2%利多卡因1ml后施術。C組不采取任何干預。
1.3 鎮痛標準 參照曾靜影等的標準[1]將鎮痛效果分為3級。顯效:孕婦在術中自述完全無痛,表情自如、安靜;有效:孕婦僅輕度腹痛、牽拉感,基本安靜;無效:孕婦感到明顯疼痛,不能安靜或大聲呻吟。
1.4 宮口擴張標準 以7號吸管能否順利通過為顯效,以順利通過6號宮頸擴張器者為有效,從5號及5號以下擴張器擴起為無效。

附表1 鎮痛效果比較

附表2 3組宮口松弛情況比較

附表3 術中出血情況比較
1.5 統計學分析 用χ2檢驗。
2.1 鎮痛效果(見附表1) 用藥的兩組鎮痛有效率均高于對照組(P<0.01),且利多卡因宮頸注射加肛門置萘普生栓與利多卡因宮頸注射兩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1),提示利多卡因宮頸注射加肛門置萘普生栓與利多卡因宮頸注射兩組均有肯定的鎮痛效果,且利多卡因宮頸注射加肛門置萘普生栓的鎮痛效果優于利多卡因宮頸注射,利多卡因宮頸注射加肛門置萘普生栓與利多卡因宮頸注射兩組有顯著差異(P<0.01)。人流綜合征的發生率用藥組與對照組間有顯著性差異(P<0.01),其中利多卡因宮頸注射加肛門置萘普生栓明顯低于利多卡因宮頸注射組,有顯著性差異(P<0.01)。
2.2 宮頸擴張情況(見附表2)用藥的二組宮頸擴張有效率均高于對照組(P<0.01),有顯著性差異。利多卡因宮頸注射加肛門置萘普生栓與利多卡因宮頸注射兩組相比較,(P>0.05),無明顯差異。
2.3 術中出血情況(見附表3)3組術中的出血量經統計學處理,無明顯差異(P>0.05)。
2.4 手術中子宮收縮情況 3組宮腔縮小均在0.5cm~3cm,經統計學處理,組間無明顯差異(P>0.05)。
人流術中由于子宮頸被牽拉、擴張以及負壓、刮匙對宮壁的影響,刺激了分布在這些區域的神經末梢。利多卡因是一種作用較強的酰胺類局麻藥,宮頸注射時被充分利用,濃度相對增高,對神經的阻斷作用增強,因此,鎮痛作用也增強,并且松弛子宮平滑肌,使宮頸擴張。萘普生栓是一種非麻醉性鎮痛藥,為非甾體抗炎藥,其鎮痛、抗炎、解熱作用,通過抑制前列腺素合成而起作用。經肛門給藥,通過直腸黏膜吸收入血,減少子宮內膜合成前列腺素,達到降低子宮痛覺神經末梢對刺激的敏感性而起鎮痛作用,同時有明顯擴張宮頸的作用。兩者應用后減少了病人因緊張、恐懼、疼痛而引起的人流綜合征的發生,減輕了人流術中各種刺激所引起腹痛等癥狀,不影響子宮收縮,術中出血量無增加,無不良反應發生。無需專業麻醉師進行麻醉和監護,且操作方便,起效迅速,藥物價格便宜,適于基層醫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