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費瀟
價格瘋狂,資本暴走
文/費瀟
面對當前熱錢洶涌、產業空心化日益嚴重的問題,應以引導為主、強化疏導,推動資金流向實體經濟領域
一出棉花價格過山車正在國內獻演。年初棉花價格(328級)每噸1.5萬元左右,目前已上漲到每噸2.8萬多元。這中間,既有CPI上漲推動,也有人民幣升值刺激的價格上升,更有諸多資金炒作的嫌疑,對經濟平穩發展提出了嚴峻考驗。
首先是引起CPI不斷增高。國家發改委公布的10月份城市食品零售價格監測情況顯示,近80%的產品價格上漲。經季節調整的CPI指標已突破警戒線,價格上升已超出了溫和通脹的范圍。如果物價尤其是食品價格上漲趨勢不能得以有效控制,則未來或將存在較嚴重的通貨膨脹風險。
其次是誤導農業生產。當資金在農產品領域炒作時,農民看到的是短期內某種農產品的豐厚利潤,往往大量推廣種植,由于農產品生產周期的滯后性,當某種農產品大量上市時,資金或已撤出,這就有可能導致農產品價格下跌,影響農民收益,形成大量損失,更為嚴重的是將影響到糧食生產安全。
第三是產業空心化日益顯現。由于資本市場的回報大大高于實體經濟,大量資金從制造業和一般服務業領域轉移到資本市場領域,近期房地產新一輪調控實施之后,大量樓市資金流入了股市和其它資源市場;當前傳媒的過分渲染,創投資金數十倍成百倍回報“神話”常見報端,不盡讓人向往;反觀實體經濟投資環境未得改善,民營資本面臨產業領域限入、貸款規模受限等諸多障礙。
面對資本泛濫、價格上漲的格局,浙江當前經濟發展出現兩個趨勢:
趨勢一,制造業企業利潤增長加快分化,資源及原材料類企業利潤不斷增長,加工制造型企業利潤增長趨緩。全球經濟當前再次出現有利于日用消費品工業增長的狀況,非常有利于浙江經濟發展,但由于資源價格上升等諸多因素影響,導致企業利潤增速總體快速回調。浙江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從今年一季度的74.6%迅速降至三季度的47.9%。從分行業數據看,今年1-8月,食品、紡織、交通運輸設備制造等行業利潤同比增長分別為6.8%、43.0%和36.8%,明顯低于工業利潤平均增速。
趨勢二,產業資本紛紛轉移。今年前三季度,工業投資同比增長僅為11.8%,而同期房地產投資同比增長高達35.4%。工業投資占限額以上固定資產投資比重,自2007年以來持續4年下滑,從2007年三季度占比的49.2%,下降至2010年三季度占比的42.3%。企業或將資金轉入省外投資,或將資金從實體經濟轉移,從事資本投資,進出于股市、樓市等領域。最近發布的“2010溫州市百強企業”中,除2家房地產公司和6家建筑公司外,其他40多家制造業企業,無一不涉足房地產開發,企業家已無法安心于實業生產,既影響制造業轉型升級,又無法助力新興服務業加快發展。
對當前熱錢洶涌、產業空心化日益嚴重的問題,應以引導為主、強化疏導,推動資金流向實體經濟領域。一是必須強化房地產調控,引導公眾預期,緩解資金入市步伐。二是引導資金進入新興服務業及消費領域,這既有利于消化市場大量資金,也有利于促進消費,帶動制造業發展,是當前優化經濟發展的戰略重點之一。三是著力優化省內投資環境,突出海洋經濟發展、九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產業集聚區和農業“兩區”建設等投資重點,吸引民間資本進入,形成推動經濟優化發展的內在動力。最后要進一步落實“民間投資36條”政策,制定具體實施細則,優化涉及民間投資管理的行政審批程序,提高政策可操作性。
(供稿:浙江省發展和改革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