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欣陽**
蒙冤二十余載,期盼遲到的公正河北李志平“故意殺人案”*
文◎郭欣陽**
1983年6月19日清晨,河北省定縣一個小鄉村的村民卻發現隔壁鄰居家有些異樣:往常早早起來侍弄菜園的朱某某家兩口子今天還沒有動靜,朱家大門卻敞開著,屋外兩側的石臺上還有一灘灘血一樣的東西。鄰居喊了兩聲:“老朱,老朱”,沒有回應。就推開門走進朱某某家,眼前的一幕把淳樸的村民嚇得叫出了聲,只見朱某某倒在西屋,腦袋血乎乎的,早就沒有了氣息;其妻李某某則躺在東屋地上,看樣子似乎還有救。屋地上到處都是血,慘不忍睹。鄰居立刻向定縣公安局報案。
當時正值“嚴打”,有人竟然敢頂風作案,有關領導要求限期破案,縣公安局刑警大隊隊長立即帶領10多名警察來到現場偵查。這是坐北朝南的三間民房,房前屋后早已圍滿了人。在把重傷者送到醫院搶救后,辦案人員立即對現場展開了勘查。警方從現場提取了血跡,從死者家的院外提取了兩個深淺不一的可疑足跡印和留在墻上的一個左手掌紋。經鑒定,現場血跡為A型血。現場的情況初步顯示,這是一起殺人案件。
市公安局對死者的尸體進行檢驗后認定,其死亡原因是“由于暴力打擊造成顱腦損傷死亡”,死亡時間大概是6月19日凌晨。
公安機關對這起惡性案件十分重視,第二天,該縣公安局的上級地區公安處也派員參與破案。通過對現場的勘察和分析,警方復原了案發過程:兇手右手拿著棍棒,左手扒墻,跳過死者家的東院墻,然后用水果刀撥開死者的房門,進入臥室,行兇后原路返回,跳墻時兩只腳一前一后落地。由于死者家中并沒有財物丟失,因此,排除了“謀財害命”的可能,辦案人員把偵破方向定為“仇殺”。
有了初步的偵查思路,辦案人員開始尋找可能的目擊者。死者的妻子李某某是慘案的幸存者,應該能夠提供重要的偵查線索。可奇怪的是,無論警方問什么,她都不作答。唯一的線索中斷了,十幾名警察索性住進了村里,開始對南疃村的2000多名村民展開地毯式調查。
不少人都離家出去打工了,“6·19”慘案專案組在該村的排查工作一無所獲,上級領導又催的緊,偵查人員就把偵查重點轉移到了這批案發當天離開村子的打工仔。當查到李志平家時,民警們得知李志平在案發的當天到外地打工去了。于是,該縣公安局刑警大隊隊長就帶人趕往山西大同,去找在煤礦打工的李志平。
在煤礦,辦案人員很快就找到了李志平。在工地里,警察問李志平:“你是什么時間到的大同?在回家收小麥期間都干了什么?”李志平一一據實以告。在詢問時,該縣公安局刑警大隊隊長發現,李志平穿著的一件白背心左肩處有血點。他認為很可疑,就問李志平:“這個血點是怎么回事?”李志平說:“是蚊子咬了后背以后順手抓破的,抓破了以后印到白背心上的。”隨后,辦案人員讓李志平把這件白背心脫了下來,剪掉了李志平的一縷頭發,還取了他的腳印和掌紋,說是要配合警方調查,回去檢查檢查。李志平想,警察這樣做只是例行公事,反正案子跟我也沒關系。就安心地繼續在工地上干活。
警方當時就認為,李志平有重大嫌疑,于是離開大同之前在李志平身邊安插了一個線人,觀察李志平的情況。警方通過走訪又了解到,李志平和被害人曾經發生過矛盾。1982年,被害人朱某某和李志平都在大同打工,但因為工程質量的問題,朱某某曾和當時擔任工程隊隊長的李志平的師傅發生過口角。辦案人員把這次口角當成了李志平作案的動機。僅憑這兩點風馬牛不相及的“聯系”,李志平徹底成為警方認定的重大嫌疑人。

來源:資料圖
一個月多后,該縣公安局刑警再次來到了大同,逮捕了李志平。
在返回定縣的火車上,警察把李志平銬在車座下,警告旅客說李志平是殺人犯。李志平反駁卻被警察打得滿臉是血。被帶到公安局后,李志平被銬在公安局大院內的一棵大樹上。由于之前警方從被害者家中提取的足印等證據都不是直接證據,不具備強有力的證明效力。因此,辦案人員只好想方設法地尋找證明李志平有罪的證據。
當晚,李志平被帶進審訊室接受審訊。李志平反復辯解:“我沒殺人,我和他無冤無仇,憑什么殺他呀?”可根本沒有人聽他說話,反而換來一頓拳腳相加。這樣的日子持續了幾天,有人叫囂說:“只要你不承認殺人,就一直打!”幾天后,實在不堪忍受痛苦的李志平在半昏迷半清醒的情況下終于做出了有罪供述。在他招供的當天,公安局宣布破案,還喝了慶功酒。但是,光承認有罪是不夠的,為了使口供與現場勘察筆錄相吻合,警方必須要不斷完善李志平口供中的作案細節。比如,根據受害人的死因,完善李志平用木棒打人的細節,以便使兩者相吻合;根據足跡鑒定結果,完善李志平作案路線圖;因為提取的兩個足跡深淺不一,所以李志平供述跳墻時只能是“兩只腳一前一后落地”而不能是“兩只腳同時落地”。
光有李志平的有罪供述還是不行的。由于尸檢表明被害人是被棍棒擊打頭部而死,殺人的棍棒是必不可少的物證。但在案發現場沒有發現兇器,警方就來到李志平家,把他家的雞窩拆了,拿走了幾根木棍,拍照后入卷,成了殺人兇器。由于現場發現兩枚足印,就又到李志平家在一堆舊鞋中,拿走了一雙條絨布鞋。經鑒定,辦案人員從李志平家拿走的那雙鞋的尺寸和警察在被害者家墻外發現的一個足印大小相同,這使辦案人員很興奮。
為了證明李志平的殺人動機,警方找到李志平的師傅李進才,取得他的證詞,說是在大同打工時,朱某某和李志平的師傅吵架,作為徒弟,李志平曾揚言要“出出氣”。
在此期間,也不是沒有人向警方提供證明李志平無罪的證據,但都被警方一一否定了。例如,李志平的大嫂李青賢曾向警方證實,案發當天,李志平是在她家住的,一直到天亮才走,沒有作案時間。但警方以“作偽證”為由將她拘留了。
就這樣,警方完成了錄取口供和取證的工作,李志平故意殺人案的偵查工作宣告完成。
1983年9月9日,河北省定縣公安局以李志平涉嫌犯故意殺人,將他刑事拘留,羈押于該縣看守所。同年11月26日,李志平被逮捕。不久,主辦此案的刑警升了職。
開庭時,辯護律師要求出示兇器,因為包括審判長、公訴人在內,只是看到了卷宗內兇器的照片,沒有人看見兇器實物。整個法庭上,誰也不知道兇器弄哪去了,對此大家面面相覷。
1984年11月6日,河北省保定地區中級人民法院對李志平故意殺人一案進行公開審理。
審理過程中,法官曾拿出了公訴方提供的鞋子讓李志平穿,但鞋子并不合適,大了一寸多。李志平當場辯解說鞋子不是自己的,但無人理會。警方在提供兇器時,只拿出了兇器的照片,自始至終都沒有拿出實物。
李律師和他的助手王某某作為李志平的辯護人在庭上提出了四點辯護意見:第一,李志平殺害朱某某作案動機的說法站不住腳;第二,公訴方提供的物證不具有證明力:鞋子不合腳、掌紋對比不一致、只有兇器照片且木棒沒有絲毫血跡;第三,現場血跡為A型血,而李志平為O型血;第四,死者朱某某的嫂子證明,在事發的前幾天,朱某某和她一起拔麥子時曾兩次說自己可能活不長了,死后把家產全部留給侄子,不給外人。而死者之妻拒不提供案件線索,這里面存在疑點。
辯護律師的意見最終都未被法庭采納。河北省保定地區中級人民法院下達了刑事判決書,認定李志平故意殺人罪成立,判處死刑,立即執行。李志平不服,向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受理了李志平的上訴后,當時擔任河北省高院審判長的張志來到定縣提審李志平。在這次提審中,李志平翻供了。張志還給李志平作了體檢。此外,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在了解案情后又將警方提供的足跡和掌紋送河北省公安廳檢驗,結論是掌紋有不一致處。于是,1984年12月26日,河北省高院裁定撤銷原判,發回保定地區中院重新審判。
案件被發回后,保定地區中級人民法院又將案件退回保定檢察分院補充偵查。為了把鑒定“做死”,市公安局竟通過私人關系,找到北京市一位痕跡鑒定專家馬某,馬某按照定縣公安局的意思出具了一份鑒定報告:“現場提取的土跡掌紋是李志平的左手掌所留。”1985年8月6日,保定地區人民檢察分院再向保定地區中級人民法院提起公訴。
1985年9月2日,在沒有提審被告人的情況下,保定地區中級人民法院重新審理后仍以故意殺人罪,判決李志平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李志平不服,再一次向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
省高院再次受理該案后,把調查重點放在案中最關鍵的足印和掌紋上,于是把那個腳印和掌印送到公安部復核檢驗。1986年3月20日,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以“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為由撤銷原判,再次發回保定地區中級人民法院重新審判。
在李志平的案子第二次發回重審后不久,最高人民法院、河北省人大、省政法委、河北日報社等單位,都發了簡報、內參、情況反映,一致認為,省高級法院糾正了一起錯判死刑案件,避免了錯殺,并對省高院“精心審查、嚴格把關”提出了表揚。
李志平的案子被發回后,保定中院將卷宗退回檢察院補充偵查,但檢察院不想接這個案子,要退給公安,可公安又不要。就在檢察院和公安局相互推讓的過程中,李志平還在定縣看守所數著天數過日子,心里非常著急。李志平的父親在聽到他第一次被判死刑后就大病了一場,不久就去世了。母親也是疾病纏身。他的哥哥還在為他上訪。希望相關機關能還李志平一份清白。
在家人和律師的努力下,1988年8月,李志平案終于引起了保定市委的關注,并舉辦市委常委會對這個案件進行了專門研究,之后還派出了協調小組進行協調工作。經過了兩年多的協調工作,1990年,市公安局接受了李志平的卷宗,并答應給李志平辦理取保候審手續。

1990年7月,在看守所里足足坐了七年牢的李志平終于以取保候審的名義被放了出來。李志平雖然得以重見光明,但已是病魔纏身,房無一間,地無一壟。不僅如此,被取保候審的李志平在法律上還是個犯罪嫌疑人,不僅人身自由受到限制,而且還得不到國家的賠償。
李志平決定要給自己討回一個公道,就寫了許多申冤信,但一直沒有回音。1998年,李志平的上訪得到了河北省政法委書記的重視,他要求查清此案。李志平十分激動。但命運好像總是和李志平開玩笑,此時,李志平得知他的卷宗被法院弄丟了,而公安局的偵查卷宗也找不到了。沒有了卷宗,就不可能撤消案件。李志平實在是走投無路了,但他始終沒有打消獲得真正自由的愿望。由于沒有經濟支持,他無法聘請律師。2005年,他終于得到了北京某律師事務所的法律援助,由劉律師為他代理此案。至此,他的案子終于迎來了轉機。在劉律師的奔走努力下,李志平的案件得到了高層領導的關注和各方媒體的注意。與此同時,之前離奇失蹤的案件卷宗也找到了。2006年7月6日,市公安局終于解除了對李志平長達16年的取保候審措施。劉律師代李志平向辦理此案的公安局寄出了 “要求撤消李志平故意殺人一案申請書”,但一直沒有任何書面答復。公安局有關人士說,由于這件案子已經開庭到了二審了,不應該退回公安局辦,他們正在和上級部門溝通,只能等省政法委決定由哪個機關辦理。在整理本案時,李志平和他的律師仍在為撤消自己的故意殺人案而努力,希望這份遲到的公正能夠盡早到來。
*本案案情參考韋洪乾:《河北定州農民兩次被錯判死刑,蒙冤23年未昭雪》,載《民主與法制時報》,2006年6月24日;歐陽毅:《無辜農民成殺人犯蒙冤23年,兩次被判死刑》,載《法制周報》,2006年7月31日;中央電視臺“今日說法”欄目:《取保候審16年》,2006年7月10日播出;鳳凰衛視“社會能見度”欄目:《無罪嫌疑二十年》,2006年6月21日播出。
**國家檢察官學院教師,法學博士[10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