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緒惠

高處墜落事故是船舶停泊、航行中經常發生的人身傷害事故。了解高處作業的注意事項,掌握發生事故后進行現場救助的方法,可以避免船員高處墜落事故的發生,最大限度地降低高處墜落事故的傷害程度。
高處墜落事故是船舶停泊、航行中經常發生的人身傷害事故。對于船舶這個受氣象、海況等因素影響和制約的特殊生產場所來說,預防高處墜落事故,對摔傷人員進行有效救助等問題,具有一定的難度和復雜性。根據筆者在船舶工作的多年實踐,擬與同行交流預防墜落事故的方法,規范處理這些事故的步驟,以期減少這類事故的發生,降低事故的傷害程度。
船舶高處作業的特點
船舶高處作業是指在船舶桅桿、煙囪、空貨艙、機艙等墜落基準面2m及以上高度,有可能發生墜落的作業。為防止高處墜落事故,在使用空貨艙內、桅房等處的壁梯,以及其它用途的可移動式繩梯、金屬梯時,除應按照各類梯子的使用要求操作外,還要遵守高處作業的安全規定,做好防護工作。
不管在船只停泊還是航行中,因受到風、浪、涌、流的外界影響,船舶始終會處在“動”的狀態;潮、濕、熱、冷、腐蝕等因素,容易使高處作業常用的工具、繩索變質;雨、雪、冰、霜、油、水、谷物及其它顆粒易滑物,強光,照明不良,噪聲等又使得作業場所變得惡劣,給高處作業帶來了一定的難度;特別是由于船員更替變化較大,在施工程序、操作技術、人員搭配等方面,往往缺乏密切配合與協調,給安全作業帶來極大的影響,需要我們給予必要地關注和重視。
高處作業安全事項
作業前,指揮人員必須對高處作業的參與人員進行詳細詢問和了解;對作業涉及的設備、跳板、索具、梯子等,在使用以前,必須認真細致地檢查,并進行作業部署,注意按章操作。
1.人員及設備的安全檢查
登高人員不應該患有登高禁忌癥、高血壓、心臟病等疾病;所用跳板、座板,必須是具有足夠強度的、無裂紋、無疤節的整塊木板;索具必須具有足夠的強度、未被腐蝕的整條繩索;梯子必須無缺檔、無銹蝕,橫檔和邊桿不松動、無變形、無損壞,牢固可靠,防滑底座完好有效,牢固可靠;安全帽的帽襯、筋邊等應連接正確、牢固可靠,帽襯頂部到帽殼內部的垂直距離不得小于4.5cm;安全帶必須滿足國家標準要求,配件完好無損,符合安全技術要求;作業場所不得存有裝卸貨的墜落物,轉動的雷達天線,煙囪排出的煙塵、蒸汽等影響安全作業的因素。
2.現場安全操作要求
患有登高禁忌癥人員嚴禁進行高處作業,指揮者應了解情況,合理搭配作業人員;作業人員應聽從指揮,密切配合;嚴禁上下拋擲物品,應使用工具袋、小桶等器具,通過繩索遞送物品;打跳板、座板,應使用正確的繩結,綁扎牢固,安放在避開出水口、突出物、熱源等有礙作業的地方;索具的選用應符合作業用途所需的品質、規格和強度;梯子的使用應按照要求安放,其安放角度應為750±50,即梯子斜放時,它的上部垂直到底端的距離與梯子安放處的水平距離之比以4:1為宜。同時做好底端防滑或上端固定,并由專人護梯;嚴禁一手攜帶物品,一手攀爬梯階,及背靠梯子上下或采取滑下梯子的行為;若使用移動式金屬梯,梯子的安放位置應避開電器、電源線路等,以防觸電;攀登高度,不得超過從最上端數的第3個梯階;安全帽是高處作業必須佩戴的防護用品。在使用時,必須調整好帽襯、筋邊等,使其大小、松緊合適,系好安全帽下頜帶;安全帶必須掛在作業者上方牢固可靠的地方;如果與“速差式自控器”連用時,要考慮到自控器在開始控制之前,將經歷一個初始反應階段所放出的鋼絲長度,以避免在作業者墜落時,因安全繩過長而起不到保護作用。
3.作業的受限條件及安全對策
高處作業開始以前,必須征得船舶部門長同意方可進行;一般海上風力不得超過6級;因為涌浪使船舶橫向搖擺不得超過100;在雷雨、大雪等惡劣天氣條件下,以及夜間不得進行高處作業,除非特殊的緊急情況。
特殊情況下的高處作業,必須經船長批準。如航行中油漆煙囪,為避免煙囪冒出的滾燙的煙灰落入船員的身上燙傷皮膚,燒破衣服,船長可以采取減速、調整航向等措施來完成任務;又如夜間航行燈壞掉后必須及時更換,這屬于需要夜間特殊情況下進行的高處作業,在經得船長同意的情況下,采取加強監護,懸掛號燈助航,增加照明等措施。
在同一垂直方向的上下部位,不得同時作業。確需同時作業時,必須設置有效的安全隔離層。高處作業現場的下方,指揮人員應設置醒目的“高處作業,禁止停留”的警示標志,并進行不間斷的監護。
在高處作業開始以前,參與作業人員除按照高處作業要求使用防護用品以外,還應穿好工作服,穿著輕便、不滑的軟底鞋操作。指揮者應將作業意圖、人員分工、應注意的安全事項,以及所采取的安全措施等,向作業人員交代清楚,以便相互配合、協調,順利進行作業。
墜落傷害的現場搶救
發生高處墜落事故,對受傷者來說,時間和方法就是生命。據統計顯示,在高處墜落事故中,除現場死亡外,摔傷者送往醫院后導致終身殘疾和死亡的,有78.9%是由于在現場未經救治,或救助處理不利、搬運不當所致。
摔傷事故的現場救助,直接影響著傷者的一生幸福和健康。重視現場救助,掌握正確的現場處理方法,是減輕高處墜落人員傷害程度重要的補救性措施。一旦發生墜落事故,首先要觀察傷員的神智是否清醒,隨后察看身體的著地部位,以便選擇正確的救治、搬運措施。
頭部著地。若系后腦勺著地,傷害最為嚴重,可能伴有耳朵、鼻孔出血。此時,千萬不要用手帕、棉花或紙團堵塞,以避免形成顱內高壓,加重腦水腫和頭顱內感染,造成嚴重后果。
背部著地可造成脊椎骨折、腎損傷、脊髓損傷等,嚴重者可造成截癱。而現場搶救最多見的錯誤做法是盲目地搬運、背送、扛抬摔傷者的腰部,這會造成脊椎骨、椎體錯位,引起或加重脊神經損傷,甚至脊髓橫斷,導致終身截癱殘疾。最好的救助方法是用擔架平放、平抬。
胸腹部著地可能造成肋骨骨折或內臟損傷。如果肝脾破裂,可引起內出血;肺損傷會造成氣胸。對胸腹部著地者,最好將傷員平臥在硬板上搬送搶救。
臀部著地可造成骨盆骨折、尿道損傷、會陰撕裂,也可能造成脊椎骨折。宜采用平臥、平抬、平搬方法送醫院搶救。
四肢著地則會造成手臂或雙腿著地部位的骨折或復合性損傷。對四肢著地者,首先檢查有無骨折;若傷者四肢某部位疼痛、腫脹、畸形或不能維持正常的位置,則為最明顯的骨折標志。對可疑骨折,應將傷者肢體用木板、棍棒或金屬板固定起來,也可將兩腿包扎在一起,或將上肢固定在軀干上,以防止肢體搖晃造成復合損傷。進行肢體的局部綁扎時,要注意止血帶的正確使用,防止影響血液循環,導致壞死性截肢的嚴重后果。
在轉送醫院時,要注意防范傷員的呼吸道堵塞、出血等意外情況的發生;選用救護車輛,盡可能不用像拖拉機等搖晃、顛簸和內部衛生較差的運輸工具,以免加重傷員的傷情。
編輯 韓 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