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家嶺“3·28”礦難,再次使建設完善煤礦井下人員定位、緊急避險、壓風自救、供水施救和通信聯絡等井下安全避險“6大系統”顯得極為重要和緊迫。加快建設完善煤礦井下救生艙等緊急避險設施,才可能為井下作業人員提供最后一道生命保障。
2010年山西王家嶺“3·28”礦難發生后,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曾經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在該礦透水上方鉆探“生命之孔”,嘗試與井下被困人員聯系和供給給養……115人后被成功救援。
王家嶺“3·28”礦難,再次使建設完善煤礦井下緊急避險等“6大系統”顯得極為重要和緊迫。
2010年5月19日,國家安監總局、煤礦安全監察局在山西長治潞安集團召開了“全國煤礦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推廣井下救生艙等避險設施現場會”,為加快推廣、全面建設煤礦井下緊急避險等“6大系統”吹響了號角。為了了解建立完善煤礦井下緊急避險等“6大系統”的意義、重要作用,以及建立完善煤礦井下緊急避險“6大系統”的目標、時間表和“路線圖”,本刊記者采訪了國家安監總局副局長、煤礦安全監察局局長趙鐵錘。
記者(以下簡稱“記”): 國家安監總局、煤礦安全監察局在全國推廣建設煤礦井下緊急避險等“6大系統”,是在怎樣的背景下提出的?
趙鐵錘(以下簡稱“趙”):河南省陜縣支建煤礦“7·29”洪水淹井事故救援成功后,我們認真總結了經驗教訓。認為這次救援的成功,得益于井下通信系統、防塵供水系統和礦井壓風系統的完善。從那時,建設完善煤礦井下緊急避險系統,就已經提上了國家安監總局、煤礦安全監察局的議事日程,隨后,我們還曾專程前往南非等國家考察煤礦井下緊急避險系統建設情況,并向國務院領導做了專題匯報。
2008年以來,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副總理張德江對借鑒南非煤礦安全管理經驗、推廣應用井下救生艙等問題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我們學習借鑒南非等國家先進經驗,推進煤礦井下救生艙等避險設施建設。
遵照國務院領導同志的重要批示精神,經過近兩年的探索,我國相關部門和企業在救生艙等緊急避險設施的研制上取得了重大進展,所以,我們在2010年5月19日,召開了全國煤礦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推廣井下救生艙等避險設施現場會,要求充分利用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在全國煤礦推廣建設井下救生艙等避險設施,并全面建設完善“6大系統”。
記:在全國推廣建設煤礦井下緊急避險等“6大系統”,有哪些重要意義,會發揮哪些作用?
趙: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煤礦安全生產,相繼采取了一系列重大舉措加強煤礦安全生產工作,并取得了明顯成效。但是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制約,當前影響煤礦安全的一些深層次矛盾和突出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重特大事故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因此,加快建設完善煤礦井下救生艙等緊急避險設施,為井下作業人員提供最后一道生命保障,具有重要的時代意義和現實作用。
建立完善礦井“6大系統”,既是防范事故發生的需要,也是降低事故危害程度、減少人員傷亡,為應急救援創造條件的要求。一方面,我們要求堅持關口前移,把工作重點放在超前防范上,努力減少事故特別是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另一方面,我們要看到,建設和完善“6大系統”,能使受事故災害影響的人員迅速脫離危險區域,或迅速進入一個能保證生命安全的生存空間,從而減少事故傷亡損失,這是“以人為本”的內在要求,也是把“預防為主”落到實處的有力措施。
近年來,國內外一些救援成功的案例,也驗證了這是礦山事故成功救援的有效措施。2003年和2004年,南非2個特大金礦發生停電和火災事故,分別有280人和52人躲避在井下避難硐室或救生艙中,最后獲救生還。2007年河南省三門峽市陜縣支建煤礦“7·29”洪水淹井事故,69名被困礦工全部獲救生還,主要經驗就是井下通信系統、防塵供水系統和礦井壓風系統為被困人員生命安全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我國煤礦約95%是井工礦,在世界各主要產煤國家中開采條件最復雜,而且隨著采深的增加,煤礦瓦斯、水患、沖擊地壓等災害越來越嚴重。國有重點煤礦中,僅地質構造復雜或極其復雜的煤礦就占36%;高瓦斯礦井、煤與瓦斯突出礦井數量占了40.3%。大中型煤礦平均開采深度456m,最深達1365m;有500多個工作面受水害威脅。目前,全國煤礦建設項目數量多、分布廣,納入整合技改的5428處煤礦中正在施工和即將進入施工階段的就多達4400余處,占了80%以上。因此,建設完善“6大系統”,對加強礦井超前預防工作,對提高礦井抗災減災能力,必將會發揮重要的作用。
記:建設完善井下緊急避險等“6大系統”要達到一個什么樣的目標,都有哪些具體部署,有沒有時間表和“路線圖”?
趙:建設完善“6大系統”是我們今年繼續深入“3項行動”的一項重要工作,我們有明確的總體目標、時間表和“路線圖”。
建設完善“6大系統”的總體目標是:到2015年,全國所有煤礦都必須建立“6大系統”,并達到“設施完備、系統可靠、管理到位、運轉有序”的要求。
具體時間表是:當前,我們要求所有煤礦必須立即配足井下瓦斯、CO等監測傳感器,定期對傳感器進行調校,并完善和落實緊急情況下斷電撤人制度。在2010年年底之前,所有國有重點煤礦必須建立井下人員定位系統,其余煤礦必須在2011年年底之前,全面建立井下人員定位系統。在2010年年底之前,所有礦井都要全面完成壓風自救系統的完善工作,都要全面完成供水施救系統的完善工作,都要全面完成通信系統的完善工作。同時,各地都要在先行試點、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加快煤礦井下緊急避險系統的推廣和建設完善工作。
為了按時完成這些工作,各級煤礦安全監管、煤炭行業管理部門和駐各地煤礦安全監察機構,要完善規劃,落實責任,建立推進煤礦井下“6大系統”建設的工作機制,實行目標管理,確保工作落實。要細化方案,穩步推進,明確“6大系統”建設完善的目標、任務、措施以及進度,從人、財、物等各個方面給予保障,從設計、施工、驗收等環節嚴格把關,抽調專業施工隊伍,科學組織施工,及時總結經驗,穩步推進建設工作。要嚴格監察,強化監管,把“6大系統”建設和整合技改礦井的安全改造相結合并作為礦井投產驗收的必要條件,對未按規定要求建設完善相關緊急避險系統的煤礦,要責令停產整頓,并依法實施行政處罰。
同時,各地要加大政策引導,加大對建設完善“6大系統”的政策、科技、資金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制定煤礦安全改造補助資金等政策,提取、使用好煤炭生產安全費用。要加強科技支撐力度,加大對“6大系統”裝備及關鍵技術的科研攻關力度,鼓勵煤礦企業與科研單位“產、學、研”相結合,鼓勵相關單位開展科研、技術服務和信息交流,組織專家深入試點企業,開展技術服務。
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也將適時修訂完善《煤礦安全規程》及有關規章標準,把“6大系統”的相關要求納入到安全規章之中強制實施。
記: 針對當前煤礦安全生產面臨的嚴峻形勢,近期內煤礦安全監察局將重點開展哪些工作?
趙:今年以來,全國煤礦安全生產工作不斷得到加強和改進,但煤礦安全生產形勢依然嚴峻,分析煤礦安全當前最突出的問題,可歸納為“4個集中多發”,即重特大事故集中多發、非法違法事故集中多發、基本建設項目事故集中多發、中央企業和國有大礦事故集中多發。王家嶺“3·28”礦難的發生,就暴露出當前煤礦安全生產領域存在著諸多薄弱環節。像一些地區安全發展意識不強,片面追求經濟效益和建設速度。像一些煤礦企業重生產、重效益、輕安全,忽視重大隱患排查治理,安全工作存在諸多漏洞和問題。像一些煤礦建設項目未批先建、批小建大,層層轉包、以包代管,趕工期、搶進度,違規違章現象嚴重等。
針對當前煤礦安全面臨的嚴峻形勢,煤礦安全監察局將以強化煤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為重點,落實更加嚴格的安全標準和準入制度、更加嚴格的安全監管工作、更加嚴厲的安全處罰和更加嚴肅的責任追究工作,深入推進煤礦安全生產領域“131”專項行動。具體就是開展煤礦建設項目安全檢查專項行動,開展水害、瓦斯和防滅火3個專項整治,以及開展中央企業煤礦安全專項檢查,堅決遏制煤礦重特大事故,全力推進煤礦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
編輯 余茂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