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僅水害嚴重的礦井就占全省同類礦井1/3的地區,在相鄰地區發生洪水淹井事故后,又是如何應對的?
幾年來,河南煤監局豫北監察分局結合轄區內煤礦企業的實際情況,始終把建設完善3條“生命線”當作重點工作來抓,強力推進了3條“生命線”建設,從而提高了煤礦防范、抵御事故災害的能力。
生命至上 建設“3條生命線”
2007年, 三門峽市陜縣支建煤礦“7·29”淹井事故中,地面洪水是沿采空區涌入井下,導致井下600余米巷道被淹、69名礦工被困的。洪水淹井后,煤礦井下原有的通信系統、壓風管路和防塵供水管道還保持著完備暢通,搶險救災指揮部利用這一有利條件,不僅及時了解到了井下的險情,還通過這些管路及時為井下被困人員輸送了牛奶等流食。“7·29”洪水淹井事故后搶險救災成功的事例表明,井下通信線路、防塵供水管線和壓風管線,在正常生產時是安全生產的3條“保障線”,而在井下遇到險情時,3條“保障線”又可成為受困人員賴以生存的3條“生命線”。
事故救援成功后第3天,具有與三門峽市相似地質條件、相同監察重點的河南煤監局豫北監察分局就引以為戒,組織召開了專題會議,分析鄰區的事故教訓,總結救援經驗。
豫北監察分局管轄著鶴壁、安陽、焦作、新鄉4個產煤地市,轄區內煤礦開采條件復雜,自然災害嚴重,礦井5大災害俱全。其中,水害嚴重的礦井就占全省同類礦井的1/3(經過資源整合,轄區目前的83處煤礦中,水文地質復雜的礦井就有11處,受老空水威脅的礦井就有72處),煤與瓦斯突出礦井更占全省同類礦井的1/2。
如何防范類似事故在自己的轄區發生,如何提高轄區內煤礦事故后抵御災害的能力,分局領導班子認為,除了強化日常安全監察,積極排查事故隱患外,還要及時推進3條“生命線”的建設。因為這3條“生命線”,不僅是煤礦生產調度、安全防護、防塵除塵的重要設施,也是提高煤礦防范、抵御事故災害能力的重要設施。
2007年8月6日,“7·29”洪水淹井事故發生后第8天,時任國家安監總局局長的李毅中即要求:小煤礦“都要配備完善井下通信線路、壓風管路和防塵灑水管路,要把這3條‘生命線作為小煤礦的一項技術標準,確定下來、強制執行”。
為3條“生命線”建設劃定“紅線”
根據國家安監總局、煤礦安全監察局和河南煤監局的有關要求,豫北監察分局在“7·29”洪水淹井事故后,結合轄區內煤礦企業的實際情況,及時下發了《關于防止山洪及透水淹井的緊急通知》《關于重申完善煤礦8項安全要求的通知》,為建設煤礦井下通信系統、壓風管路和防塵供水管道,劃定了3條 “紅線”。
分局專門印發了《基建礦井驗收指南》和《安全專篇審查規定》,嚴格要求煤礦企業建立完善的井下通信系統,使用符合規定的防爆通信電纜和電話,保證井上、井下通信暢通。為了避免出現通信盲區,分局特別規定,井下各巷道和各作業地點都要安裝防爆電話,且壓風管道所到之處,通信電話必須及時跟進,以備人員被困時能夠保持井上井下信息暢通。
分局要求所有煤礦必須建設完備的防塵供水系統,并更換符合要求的管路。為了確保建立一套可靠的防塵供水系統,使之成為向被困人員補充給養的一條可靠的“生命線”,針對在監察中發現的部分地方煤礦企業在井下安裝、使用塑料管供水(壓風)的情況,分局特別強調“不得以塑料管,皮軟管等代替鋼管”,“在礦井地面,必須建立大于200m3的消防、防塵水池,并用鋼管通往井下各作業地點”。
分局要求所有煤礦必須建設完備的壓風自救系統。各礦必須準確填繪符合井下實際的通風系統圖和壓風管路系統圖、監控系統布置圖,并隨開采情況變化每月填繪修正。圖紙上應標明電話、壓風支管及閘門、避難硐室等位置。
針對在監察中發現的部分地方煤礦企業在井下安裝使用空氣壓縮機的情況,分局不僅責令企業立即停止使用并拆除升井,而且特別強調“嚴禁沒有煤礦礦用安全標志的空氣壓縮機在煤礦井下使用,嚴禁地方煤礦在井下安裝、使用空氣壓縮機”。2007年,豫北監察分局1號文進一步規定,“所有煤礦必須裝備壓風自救系統,必須用鋼管鋪設到各個工作地點”。
3條“紅線”,保證了3條“生命線”建設,保障了煤礦一旦出現事故災變,在礦工被困的情況下,救援人員能夠通過通信系統、壓風自救系統、供水管路,及時了解井下情況,向被困礦工供風、供送給養,為應急救援贏得時間。
為3條“生命線”上 “3道保險”
搶險救災時,若能保持井上井下通信暢通,對于及時了解井下險情、科學制訂和實施搶險方案、穩定受困人員思想情緒、指導受困人員開展自救互救,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若再通過完備的壓風管路和供水管路,及時向受困人員提供氧氣和流食,則對保證被困人員的生命安全,將會起到決定性作用。但這些管路,如果不在煤礦基建時同時完成,待正式生產后再修修補補,不僅費時費力,事倍功半,而且可能達不到設計要求。借近年來河南全省正在進行煤炭資源整合的機會, 豫北監察分局強化了源頭防治,要求資源整合、基建技改礦井,在安全設施設計中必須編制設計壓風自救、防塵管路、通信系統,做到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
為了將“3同時”工作落到實處,豫北監察分局還通過煤礦建設項目審查、驗收、日常監察,為3條“生命線”上了“3道保險”。
在在建項目“3同時”審查中,將3條“生命線”建設作為一項重要的審查內容,新建、改擴建、整合技改礦井等建設項目的《安全專篇》,必須要有3條“生命線”設計的內容和要求,不符合規定的,未開工的基建、改擴建和資源整合礦井沒有井下3條“生命線”安裝設計圖的,一律不予審查通過《安全專篇》,將缺陷扼殺在萌芽中。在建項目竣工驗收時,對3條“生命線”不完善、不暢通、不可靠的,一律不予驗收放行,禁止煤礦投產使用。
在日常監察中,分局還將3條“生命線”建設納入監察內容,結合分局日常監察計劃,適時開展3條“生命線”專項監察。每年5-6月份,分局按照年度執法監察計劃,統一開展3條“生命線”建設專項監察行動。同時督促各煤管部門,按照分局要求的時間、內容、方式、方法,組織開展3條“生命線”專項大檢查,推動煤礦企業及時完善礦井通信、壓風、防塵供水系統。對3條“生命線”建設工作整體推進緩慢、問題突出的區縣,及時向區縣政府和上級煤監部門反饋信息;對3條“生命線”建設工作不落實的煤礦企業,則按照相關安全生產法律法規,進行嚴格處罰。
2008年以來,豫北監察分局共監察礦井67處次,查出3條“生命線”相關隱患183條,這些監察,有力地促進了煤礦企業3條“生命線”的建設,提高了礦井防御自然災害的能力。近兩年來,轄區內煤礦百萬噸死亡率首次降低到0.5以下,事故起數、死亡人數、百萬噸死亡率創分局成立以來最好水平。
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目前,豫北監察分局轄區內所屬生產礦井3條“生命線”建設已全部到位,部分處于停產整頓未開工的資源整合礦井,也制定有相應的建設計劃,正在建設之中。
已建設有3條“生命線”的煤礦,分局又將其應急救援預案的編制、修訂、培訓和演練,納入日常監察范圍及計劃,完善煤礦應急救援程序,強化煤礦各部門聯動與協調能力,著力提升煤礦抵御事故災害的能力,保證一旦發生事故,能使救援工作有條不紊地展開。
編輯 余茂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