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華
現代社會,有必要在工作場所開展預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高廣大勞動者抗御艾滋病的能力,這不僅有利于保護勞動者的健康,還關系到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制訂背景
從20世紀80年代發現第一例艾滋病到2008年底,全球已有3 340多萬人感染了艾滋病毒。僅2008年一年,全球有270萬人感染了艾滋病毒,同時有200萬人死于艾滋病。艾滋病的流行不僅影響到個人及其家庭,也嚴重影響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穩定。
艾滋病對勞動世界也帶來了嚴重影響:感染者中的大多數都是勞動力中最具生產力的人群,若得不到及時治療,他們將喪失勞動力,從而減少社會總收入。同時,由于喪失技術熟練、有經驗的員工,生產力水平會下降,人工成本會增加,給各行各業造成巨大的經濟負擔。此外,艾滋病流行也給工作場所帶來新問題,比如針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歧視和侮辱。這一方面侵犯了他們的合法權益,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政府和社會抗擊艾滋病的努力。因此,國際勞工組織在2001年通過了《關于艾滋病與勞動世界的實踐準則》(以下簡稱《實踐準則》),用來指導勞動世界參與抗擊艾滋病的行動。《實踐準則》提出了工作場所應對艾滋病的“10大原則”,并將“艾滋病是一個工作場所的問題”列為“10大原則”之首,指出應像對待其他嚴重疾病一樣對待艾滋病,工作場所是預防艾滋病的重要陣地。
《實踐準則》的發布,受到了國際社會的普遍關注,有力地推動了全球工作場所抗擊艾滋病的行動。經過近10年的實踐和努力,為進一步推動國際和國家層面對這一問題的關注和行動,并在主要行動方之間促進采取統一行動,提高《實踐準則》的影響力,國際勞工組織理事會于2007年3月決定制訂一項《艾滋病毒/艾滋病和勞動世界》的國際勞工標準,以明確和強調政府和社會伙伴的責任,為成員國政府、雇主和工會組織及其他社會組織制訂和實施工作場所預防艾滋病的政策、計劃和項目提供指導。
2009年6月,第98屆國際勞工組織大會通過了決議,建議以“建議書”的形式,制定該項關于“艾滋病毒/艾滋病和勞動世界”的國際勞工標準。在經過了兩屆國際勞工大會審議后,2010年6月的第99屆國際勞工大會表決通過了《艾滋病毒/艾滋病和勞動世界建議書》(第200號建議書),成為第一個有關艾滋病問題的國際勞工標準。該建議書以《實踐準則》為基礎,深化了行動原則和內容,加強了《實踐準則》的實施力度和影響。
自2001年以來,盡管全球的艾滋病毒感染率下降了17%,400多萬艾滋病人得到了治療,但是新的感染者人數仍在不斷增加,接受預防服務的人群仍然較小。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執行副主任簡·碧格勒女士高度贊揚國際勞工組織在這種形勢下通過該項國際勞工標準,為全球的艾滋病防控做出了獨特的貢獻。
一般原則
《艾滋病毒/艾滋病和勞動世界建議書》的實施范圍涵蓋所有工作場所中的所有工人,包括任何就業形式或從事任何職業的人員,包括接受培訓的人員,如實習生和學徒以及志愿者和求職人員。《艾滋病毒/艾滋病和勞動世界建議書》的主要內容包括一般原則、國家政策和計劃、實施以及后續行動措施等部分。
《艾滋病毒/艾滋病和勞動世界建議書》提出,國家一級勞動世界應對艾滋病一切行動的“一般原則”包括:
1.在勞動世界抗擊艾滋病毒和艾滋病有助于實現工人及其家庭和受贍養者的人權、基本自由和性別平等;
2.應把艾滋病毒/艾滋病作為一個工作場所問題加以承認和對待,并在工人組織和雇主組織的充分參與下,將其作為國家、區域和國際應對傳染病的重要組成部分;
3.不應歧視或污辱艾滋病工人,特別是求職者和工作申請者;不應以他們屬于人口中高危人群或更容易感染艾滋病毒為由對其進行歧視或污辱;
4.預防所有途徑的艾滋病毒傳播應該是優先事項;
5.工人及其家庭和受贍養者應獲得并受益于有關艾滋病毒/艾滋病的預防、治療、照料和關愛,工作場所應為這些服務提供便利;
6.工人參與和從事國家和工作場所防控計劃的設計、實施和評估應得以承認和加強;
7.工人應從旨在預防艾滋病毒和其他相關傳染病,比如肺結核的職業性傳播風險計劃中獲益;
8.工人及其家庭和受贍養者應享有隱私保護權,包括有關艾滋病毒/艾滋病的保密,特別是有關其自身的艾滋病毒狀況,不得要求工人進行艾滋病毒檢測或透露他們的艾滋病毒狀況;
9.勞動世界中艾滋病毒/艾滋病的應對措施應成為國家發展政策和計劃的組成部分,其中包括那些涉及勞動、教育、社會保護和衛生的部分;
10.應當對有特別職業暴露風險的員工加以保護。
加強預防和治療
《艾滋病毒/艾滋病和勞動世界建議書》中“國家政策和計劃”部分首先明確要求成員國要制定艾滋病毒/艾滋病和勞動世界及有關職業安全衛生政策的國家政策和計劃,并視情況將這些政策和計劃納入到國家的發展規劃和減貧戰略,包括體面勞動、可持續企業發展和增加收入戰略當中。這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預防
預防所有途徑的艾滋病毒傳播應作為一項重要的優先工作。預防計劃應確保提供準確和最新的信息,通過教育幫助男子和婦女了解并降低感染風險和加強職業安全衛生措施。
治療和關愛
所有工人,包括感染艾滋病毒、患艾滋病的工人和他們的家庭以及受贍養者,都應有權享有衛生服務。這些服務應包括獲得免費或負擔得起的自愿咨詢和檢測以及抗病毒治療和教育。
支持
在能夠確定有關職業與感染風險有直接聯系的情況下,根據國家的程序和定義以及參照《國際勞工組織職業病名單建議書》(2002 年,第194 號),以及國際勞工組織的其他相關標準,應認定艾滋病毒/艾滋病是一種職業病或事故。
職業安全和衛生
為防止艾滋病毒在工作場所中傳播,根據《職業安全和衛生公約》(1981 年,第155 號)和建議書(第164 號)、《關于促進職業安全與衛生框架的公約》(2006 年,第187 號)和建議書(第197 號),以及其他有關國際文書,例如國際勞工組織/世界衛生組織有關衛生服務和艾滋病毒/艾滋病的指南,工作環境應是健康和安全的。
工作中的安全與衛生措施應包括普遍預防措施,事故和危害的預防措施包括組織措施、工程和工作方法控制,適當的個體防護設備以及環境控制措施,接觸后預防方法以及其他安全措施,以最大限度地減少感染艾滋病毒和肺結核的風險,特別是在衛生系統等高風險的職業中。當工作中確有接觸艾滋病的可能性時,應提高對傳播途徑的認識,根據相關標準保證預防、安全與衛生。提高認識的措施應強調指出,艾滋病毒不會因偶然的身體接觸而傳染,有艾滋病毒感染者在場不能被認為是工作場所的一種危害。根據《職業衛生服務公約》(1985 年,第161 號)和建議書(第171號)和國際勞工組織/世界衛生組織的指南以及其他相關的國際文書,職業衛生服務和與職業安全衛生相關的工作場所機構應參與解決艾滋病毒/艾滋病問題。
為實施上述政策和計劃,《艾滋病毒/艾滋病和勞動世界建議書》的“實施”部分要求成員國,經與最具代表性的雇主組織和工人組織及其他有關各方協商后,可以通過國家法律和法規、集體協議、政策和行動計劃及部門戰略等多種方式,制定“艾滋病毒/艾滋病和勞動世界”的國家政策和計劃,并貫徹落實。具體包括以下方面的要求。
建立社會對話
艾滋病毒/艾滋病政策和計劃的落實應基于雇主、工人及其代表和政府之間的合作和信任,還應有艾滋病毒感染者的積極參與。
強化教育培訓
在教育、培訓、信息和協商方面,工作場所中與艾滋病毒/艾滋病相關的所有培訓、安全指示和必要指南,均應以簡明和易獲取的形式向所有人提供, 特別是向移民工人和新上崗或缺乏經驗的工人提供, 并應考慮性別、勞動力特點和他們面臨的特殊危險因素等。那些接觸人類血液、血制品和其他體液的高風險工人,應接受有關預防、暴露登記程序以及接觸后預防方法的額外培訓。
公共服務
應審議勞動監察等勞動行政以及勞工司法制度在應對艾滋病毒/艾滋病方面的作用, 并在必要時予以加強。應加強公共衛生系統貫徹實施2005 年國際勞工組織/世界衛生組織有關衛生服務和艾滋病毒/艾滋病的聯合指南,以確保改善預防、治療、照料和關愛等行動,并減輕由艾滋病毒/艾滋病引起的公共服務面臨的更大壓力,特別是減輕醫務工作者因艾滋病毒/艾滋病帶來的壓力。
雖然艾滋病目前還是一種無法治愈的傳染病,但通過宣傳教育和倡導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可以預防、控制的。除了血液、性傳播和母嬰三種傳染渠道,可以肯定的是,和艾滋病患者正常工作接觸不會感染艾滋病病毒,對工作場所其他人沒有任何威脅。所以,我們有必要在工作場所開展預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高廣大勞動者抗御艾滋病的能力,這不僅有利于保護勞動者的健康,還關系到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編輯 寧 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