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超建,王厚軍
(電子科技大學自動化工程學院,四川 成都 611731)
隨著液晶技術的日益成熟,液晶顯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簡稱LCD)在測試領域中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如今大部分新型示波器都采用了液晶顯示屏。在各種LCD的產品中,薄膜晶體管液晶顯示器TFT(Thin Film Transistor)LCD因其體積薄、重量輕、畫面質量優異、功耗低、壽命長、數字化和無輻射等優點,已被廣泛應用于各類圖形顯示系統。一般LCD顯示都采用專用的液晶顯示控制模塊,實現屏幕分割、屏幕邏輯運算等復雜的圖形功能。但這樣必須要由DSP來控制顯示模塊,而且其刷新頻率受到一定限制。而示波器的實時性要求非常高,對刷新率要求也就很高,并且液晶顯示界面基本上只是顯示框架和實時波形等簡單的圖形,所以設計中,LCD顯示沒有采用專用控制芯片控制顯示,而是采用外部硬件現場可編程門陣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產生LCD所需要的各種顯示控制時序。顯示數據的讀取也是由FPGA產生地址計數器,直接從顯存SRAM中讀取。
設計方案中SRAM選用ISSI公司的高速靜態存儲器IS63LV1024L,為能更好、更有效地設計其與FPGA的接口實現,首先必須要了解IS63LV1024L的性能特點。它是128K×8的高速靜態存儲器,性能特點主要包括:工作電壓為3.3 V,高速接入時間一般分為 8ns、10ns、和 12ns,高性能,低功耗,輸入和輸出都與TTL相兼容,不需要時鐘和更新的全靜態工作過程以及通過選擇CE和OE的狀態可以比較簡單地實現存儲等。
為了正確地傳輸數據,在了解其性能特點的基礎上,還須了解IS63LV1024L的讀寫狀態的時序和使能的要求。其讀寫時序狀態如圖1所示。
TFT-LCD選用深圳市佳昀科技有限公司型號為YXM070TLW03的彩色顯示屏,分辨率為800×480,是 18位數字彩色屏,26萬色(262144),其中 R、G、B3色各占6位。內部集成了驅動芯片和背光單元,芯片供電電壓3.3V,背光供電電壓-10V。它的信號接口有電源、地、數據信號、數據使能信號和點時鐘信號。電源接口和地接口在PCB制作階段固定連接。液晶顯示的時序信號(點時鐘、行同步信號、場同步信號以及數據使能信號)都由FPGA送出。
圖1 IS63LV1024L讀寫時序狀態
YXM070TLW03的點時鐘典型值為30 MHz,占空比50%。場掃描時序以HSD為時鐘基準,其中,VSD為場同步信號(幀同步),低電平有效。每掃描完一幀(480行),控制器將驅動VSD有效(低電平),有效寬度Tvpw為3個HSD。在VSD有效之前插入Tvfp(VSD Front Porch)場消隱前肩為13個HSD,有效之后插入Tvb(VSD Back Porch)場消隱后肩為29個HSD,這樣場掃描信號就相當于對HSD進行525分頻,其時序如圖2所示。行掃描時序以DCLK(點時鐘)為時鐘基準,HSD為行同步信號。類似地,行掃描信號就相當于對DCLK進行928分頻。由上述分析可知LCD的每場包括525行,其中480行為有效顯示行。每顯示行共包括928個點,其中800點為有效顯示區。
圖2 YXM070TLW03時序圖
液晶顯示驅動模塊設計中,其硬件電路的搭建方案是基于電路連接、液晶時序控制和顯示數據傳輸控制3個方面來考慮確定的。
電路連接:所選擇的液晶3種顏色均由6位數據線組成,即液晶的數據線一共有18根,將它們與FPGA的I/O口相連。而此設計中采用的SRAM的容量為128K×8bit,受其約束實際上只用到其中的8根。采取數據線低位固定成無效電平的方式,只采用高幾位數據來表示顏色信息。例如R(red)需要6位輸入,只用到其中的3位,那么將LCD的R0、R1和R2接為高電平(無效狀態),而R3-R5這3位數據和相應的數據線相連接,同樣,G3-G5和相應的數據線連接表示G(green),B4-B5和相應的數據線連接表示B(blue),這樣便將8位數據擴展成18位數據,此時LCD的色彩度為256,雖然整體顯示效果會有影響,但其用作示波器的液晶顯示已經足以滿足實際需要。
液晶時序控制:液晶顯示的時序圖如圖2所示,行同步信號周期應該為928個點時鐘周期,場同步信號周期為525個行同步信號周期,液晶的刷新率為30 MHz/(928×525)=61 Hz,液晶時序模塊通過對點時鐘進行計數來實現行同步信號、場同步信號以及數據使能信號,從而實現液晶的時序控制。
顯示數據傳輸控制:被測信號的信息經DSP進行相應的運算處理后,其數據最終要送去LCD以顯示給用戶。控制顯存SRAM如何有序地寫入數據和讀出數據是關鍵,在這部分有兩種方案可供選擇,即系統的顯示采用兩片SRAM分時復用的方式驅動LCD顯示或采用單片SRAM驅動LCD顯示,下面對這兩種方案做一簡單的敘述比較。
方案1:系統的顯示采用兩片SRAM分時復用的方式。當顯示SRAM1中所存數據時,下一次將要顯示的數據可以事先存入SRAM2中,當前顯示完成后,SRAM2中的數據就可以送去繼續顯示,而SRAM1將為下一次顯示數據做準備。實際控制中,DSP處理器發出一選擇信號,選擇控制顯示哪一片SRAM的數據,根據這個選擇信號來控制兩片SRAM的讀寫使能以及地址線。例如顯示SRAM1中數據,SRAM2負責存入數據時,SRAM1設置成讀使能有效,寫使能無效,地址線指向顯示數據區的首地址;SRAM2設置為讀使能無效,寫使能有效,地址線指著將要寫入SRAM2那塊數據區的首地址。
方案2:系統的顯示采用單片SRAM驅動LCD的方式。被測信號的采樣數據由DSP處理后經過硬件電路送到SRAM中暫存或LCD從SRAM中讀出已存數據用來顯示,顯存寫入數據和讀出數據交替進行,由DSP發出的一控制信號對單片SRAM采取分時讀寫的方式。由圖1所示的SRAM的讀寫時序狀態圖可知,CE為低電平時,片選使能輸入有效。同時若WE為低電平,則寫使能有效,讀使能無效,地址線指著將要寫入SRAM那塊數據區的首地址,把將要用于顯示的數據存入SRAM中。CE為低,同時WE為高、OE為低時讀使能有效,寫使能無效,地址線指向顯示數據區的首地址,LCD讀取SRAM中相應地址的數據送去顯示。
方案1這一設計思路較為成熟,在實驗室以往研發的其他型號示波器都是沿用此方案。而在該設計中,結合課題為某民用項目這一實際情況,在充分確保其高性能指標的前提下,綜合考慮產品的成本、主板PCB的尺寸空間以及總體設計方案,最終選擇了方案2這一新的設計思路。
這樣不僅降低了控制的復雜度,同時也減小了硬件布板難度,節約了FPGA的I/O口資源,控制了芯片成本等,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液晶顯示控制電路由硬件電路來搭建,依據上述方案2,其硬件電路的結構框圖如圖3所示。其中,FPGA核心處理系統采用Xilinx公司的Spartan-3A系列,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作為可編程數字信號處理專用芯片,選用ADI公司的ADSP-BF531。SRAM片選使能輸入始終有效,解決SRAM分時讀寫切換控制問題的關鍵是由DSP發出的Flush控制信號和FPGA產生TFT-LCD所需的控制時序并完成總線仲裁邏輯。當Flush的值為低電平時,SRAM的寫使能有效,DSP接管SRAM的控制權,DSP發出地址DSP_Sram_a[16∶0]經地址總線傳送,并把處理過的新的顯示數據內容Adsp_Databus_wr[7∶0]經數據總線由FPGA處理后寫入SRAM的相應地址sram1_a[16∶0]中;當 Flush 的值為高電平時,SRAM切換為讀使能有效,此時DSP釋放SRAM的控制權,不再寫入新的數據,使其處于等待狀態。FPGA發送地址Lcd_Sram_a[16∶0]到SRAM,讀出SRAM中相應地址的8位數據Sram_lcd_d[7∶0]送到FPGA做顯示處理,然后通過FPGA與LCD之間的數據總線加載到液晶點陣顯示數據,參考圖4。
圖3 液晶顯示模塊結構框圖
圖4 液晶顯示控制仿真圖
為了進一步驗證所提出的這一液晶顯示方案的可行性,對其進行了仿真,由圖4的仿真結果可以看出符合設想,達到了預期目的。
將該設計方案應用于實驗室某系列款的數字存儲示波器上,最終實現單片SRAM驅動液晶顯示,如圖5所示,正確穩定顯示所需數據,可以滿足設計預期的數據顯示需求。7英寸顯示屏,800×480像素使得其具有良好的顯示效果和較高的性價比。
圖5 液晶顯示方案在示波器中的實現
該文提出了一種單片SRAM驅動LCD液晶顯示的新方法,并在一款示波器中得到實現和應用。基于其節約了成本并有效降低了顯示控制的復雜度,減小了電路板的尺寸,增強了系統的可靠性和設計的靈活性,使得此方案同樣優先適用于以后的示波器開發和應用中。
[1]舒勝坤,王文慧,林 樹.基于FPGA的TFT-LCD數字顯示控制器設計[J].電視技術,2008,48(6):52-55.
[2]蘇 兢,楊志義,韓芝俠.基于FPGA的數控系統LCD控制器設計與實現[J].科學技術與工程,2007,7(5):765-768.
[3]謝 敏.雙口RAM在大屏幕LED顯示系統中的應用開發[J].電子工程師,2005,31(6):43-45.
[4]李 衛,王 杉,魏急波.FPGA與外部存儲設備的接口實現[J].世界電子元器件,2004(2):67-69.
[5]朱耀東,張煥春,經亞枝.基于FPGA的一種高速圖形幀存設計[J].電子技術應用,2003(2):72-74
[6]朱耀東,張煥春,經亞枝.基于FPGA的LCD&VGA控制器設計[J].電子技術應用,2002(11):44-46.
[7]田 耕,徐文波,胡 彬.ISE Design 10.x FPGA開發指南[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8.
[8]李維諟,郭 強.最新液晶顯示應用技術[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6.
[9]陳 峰.Blackfin系列DSP原理與系統設計[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4.
[10]夏宇聞.Verilog數字系統設計教程[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