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新星
電視劇《劉老根》于2002年3月初在中央電視臺首播后,備受全國廣大電視觀眾的喜愛,并在央視不同頻道和許多地方電視臺迅速復播。這部電視劇是以東北農村生活為主題,以老根創業為主線,反映普通人的喜怒哀樂以及主人翁的愛情故事,幽默中不乏沉重,笑意中充滿淚花,熱鬧中隱含孤獨,成功中盡顯艱辛。其與時俱進的品質一直引發人們的深思。從其劇情來看,《劉老根》(后文簡稱“《劉》劇”)對劉老根理想的最終實現給予太多的期許和理想。
唯物辯證法認為,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據,外因是事物發展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才能發揮作用。劉老根的發展動因除了自己有一腔熱情外,其他的幾乎全靠外因。任何事業的發展都不能沒有資金,有了錢才可以辦事。如何用錢,如何用錢去賺錢,沒有人才可不行。用對了人才,先進的管理理念方可貫徹執行,事業才有可能蒸蒸日上。老根事業的發展壯大都離不開這些,而《劉》劇對老根理想的實現是通過外力來實現的。
《劉》劇中老根是靠外引的資金逐步發展起來的。一開始大奎20萬的啟動資金幫了大忙,緊接著韓冰資金的注入使得老根發展事業的信心倍增,并且后續資金還是無償使用的。《劉》劇塑造了一個理想化的老根形象,從發展事業的開端就相當的理想化,試想如果沒有大奎這樣有錢的好兒子,如果沒有遇到韓冰這樣的富婆,他將什么也干不成。老根是干大事業的人,干大事業必須有大投入,它能夠以龍泉山莊作抵押從銀行貸款三千萬,自然就加大了發展的風險,劇情隨之跌宕起伏,老根的命運便順理成章地被《劉》劇戲劇化、理想化起來了。
人才是困擾老根發展事業的一個主要問題,老根也想竭力解決人才匱乏的問題。在《劉》劇中,簡直就是“身邊無人才”。兩個大學生李丹、徐邁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李丹雖然是副董事長,卻顯得能力不夠;徐邁拉客、演小丑倒挺在行的。懂外語的二氓也被埋沒了好長時間,藥匣子老早在老根眼里根本就不是什么人才。老根想到的就是引進人才,引進像顧曉紅一樣的人才,經過風風雨雨后,《劉》劇結果也是遂了老根的愿,外聘顧曉紅當了總經理。
事物的發展不可能一帆風順的,干大事業尤為如此?!秳ⅰ穭≈欣细粩嘤行碌南敕?,有把山莊做大做強的念頭,外面的阻力雖然不小,但問題的最終解決還是靠更大的外力來完成?!秳ⅰ穭≈旋埲瘓F改革遇到了重重阻力,二兒子耍了手腕乘機當上了總經理,老根身為董事長卻也要被迫私底下拉攏支持者,最后父子反目要分家。在政府的協調下,龍泉山莊沒有分家。最后詐騙案的告破,騙子被擒,贓官落馬,贓款被追回、龍鳳集團的組建等等,所有這些無不得益于外力適時的介入和干預,這些都是老根所期盼的。
二元社會結構是困擾我國發展的國情,城鄉發展不平衡是不爭的事實,其中一個突出的表現是發展水平上的差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就是要從本質上消滅城鄉差別,而不是消滅城市和鄉村的具體形態。無論城市和農村,都是人類發展不同歷史時期的文明產物。城市和鄉村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節奏,是人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兩個音符。
《劉》劇對城市人和城市生活方式表現得頂禮膜拜:韓冰、大奎夫婦是城市人,有了這些關鍵的城里人,劉老根的設想才有可能付諸實施。韓冰、大奎夫婦的每次下鄉,在《劉》劇中總表現得比山莊里的人有修養,城里人那種優越感從言語、行動上乃至鄉下人的眼光中都很容易體會到。還有山杏學藝要到城市、鳳舞山莊請“二人轉”演員在城市,就是老根本人似乎也帶有天然的鄉下人的自卑感,當他帶著大辣椒上電梯時有意識要顯示自己是見過世面的人,生怕城里人瞧不起他們。就是愛情受挫訴求的處所也是城市?!秳ⅰ穭∫财髨D把城市作為彌補愛情傷痛的處所來表現,大柱在農村愛情受挫后,到城市學藝,結果“水土不服”,城市不適合他,被老根領回了山莊?!多l村愛情》的謝永強則不同,在愛情受挫后,不是消極地到城市,而是帶著土壤去城里檢測,看看荒山的土質適合種植什么作物,最后還是回到農村,從浮躁走出來,踏踏實實從事自己的事業。相對于《鄉村愛情》中的永強,《劉》劇中的大柱從鄉下到城市再到鄉下是悲觀的、消極的、被動的。
2005年10月,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上正式提出要“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胡錦濤“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用這短短20個字概括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內涵。這不僅勾勒出一幅令人向往的現代化的美麗圖景,也契合中國傳統文化對于鄉村社會的想象。劉老根當了幾十年的村干部,“三大差別”、“三農問題”他應該深有體會。作為一個農民,潛意識里存有自卑感并不奇怪。但難能可貴的是,他能感受到社會的變遷,要解決“三農問題”,憑農民的智慧,挖掘自己的潛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劉》劇中發展生態農業、發展山莊旅游業等都是對如何建設新農村在進行不懈的探索,對新農村建設寄予了很大的理想,契合了時代的主旋律。從這個意義上說,《劉》劇對劉老根的理想給予了充分的理想化了。
每個社會都有相對一致的“善惡”觀和評判標準。所謂善,是指愛護自然萬物的一切行為,通常指幫助、愛護、關心他人的一切行為。所謂惡,是指破壞、損害自然萬物的一切行為,通常是指損害他人的一切行為?!秳ⅰ穭@劉老根對“善惡”觀表現也相當的理想化。
《劉》劇“善”“惡”兩極,以“惡”顯“善”。馮元、胡科等一看就不是什么好東西,周身充斥著“惡”,身為一鄉之長的馮元唆使胡科收買了四人到山莊制造事端,又讓派出所封了山莊的房子,山莊被迫停業;又和胡言設下圈套騙走老根銀行巨額貸款,致使老根瘋了。以他們種種“惡”來凸顯老根的“善”,老根要用“善”心做“善”人,辦“善”事,多么不容易呀!
“惡有惡報、善有善報”,根深蒂固于中華民族的文化中,《劉》劇的結局就反映了這種理想:丁香和瘋劉老根終于正式結婚,洞房之夜丁香一曲《王二姐思夫》喚醒了劉老根的記憶。劉老根病愈出院,被騙案查清,騙子被擒,贓官落馬,贓款被追回,“惡”人最終得到應有的懲罰,劉老根合并了鳳舞山莊,成立龍鳳集團。老根事業的發展終于沒有“惡”人擋道了。一曲撼天動地的《關東風》大歌,唱出了關東人創業的豪情,劉老根決心帶領眾鄉親在奔小康的路上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再創輝煌!
和諧社會,從理論上說,是社會各個階層和睦相處,社會各級成員各盡所能,使人民的聰明才智得到全面發揮;是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社會,是人與人、人與自然協調的社會。簡言之,從“官-官”關系、“官-民”關系、“民-民”關系、家庭關系、愛情的“純度”等方面來看,《劉》劇中也在對如何構建和諧社會進行探索著。
和諧中的不和諧,即表面上看上去和諧,實質上不和諧?!秳ⅰ穭≈旭R書記和馮鄉長是為一個鄉的黨政主要領導,一對搭檔,本該互相支持,搞好工作,實際并非如此。書記曾對老根說:馮元在你身上撈了不少政績……張口閉口的,在鄉政府的領導下,好像沒有我這個黨委書記似的——不和諧之聲已經很明顯了?!秳ⅰ穭≈谐雒孀疃嗟墓賳T是馮鄉長,本該搞好“官-民”關系,可他卻最不受山莊人的歡迎;山莊里的派系爭斗,以老根與二奎為首的平民分成兩派;父子經常吵架,彼此相互拆臺,最后鬧到分家的地步。《劉》劇中愛情的“純度”也受到拷問,老根為了推行他所謂的改革,和丁香結婚是為了撤掉丁香質檢部經理的職務。雖然老根的做法人們能夠理解,但這種過于功利的愛情觀卻很難叫人接受的。
不和諧中的和諧,也就是說,表面上看上去不和諧,實質上是和諧的。同樣地,這種和諧也可以通過社會成員之間的關系表現出來。縱觀《劉》劇,該劇要構建的是一種“不和諧中的和諧”的和諧社會。由于政府的協調和其他外力的干預,貪官得以懲處、詐騙案告破、二奎心甘情愿地讓位總經理職務、龍鳳集團從此走上健康有序的發展之路。事實上,事物的發展總是充滿著矛盾,事事有矛盾,時時有矛盾,《劉》劇的結尾構建了一個“官-官”關系、“官-民”關系、“民-民”關系、家庭關系等都和諧的理想社會,其實這種和諧是“不和諧中的和諧”,也是老根理想中的那種和諧,簡言之,劉老根的理想在《劉》劇中被和諧地理想化了。